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推荐20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87W

篇一: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推荐20篇)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也包含着思念家乡的感情。

早上,奶奶便买了糯米粉、芝麻、藕和月饼回来,我凑上前去好奇地问:“奶奶,你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干嘛?”坐在一旁的妈妈白了我一眼:“今天是中秋节,你忘啦?”“哦,对哦。”我恍然大悟,但随即又问道:“那又要糯米粉和芝麻干嘛?”奶奶笑着答道:“中秋节不止要吃月饼,还要吃糯米粉,买这些就是用来做的。”

只见,奶奶将芝麻炒熟,捣碎,加入白糖搅拌,这样馅就做好了。用糯米粉和水以后揉成面团,将馅包在面团里,搓成汤圆的形状,再压平,一个糯米饼就做好了。上锅炕熟就好了。

不知不觉中,一天已经过去,夜晚已经到来了。奶奶让爷爷搬了一张桌子来到院子里祭月,桌子上有月饼、糯米饼、柿子、藕,以及一碗水。我好奇地问奶奶:“祭月的桌上为什么要放水呢?”奶奶反问道:“有吃的怎能没有喝的呢?”妈妈笑着说:“毛毛,我们以前中秋节时经常到人家偷喝这个水,你知道为什么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妈妈继续说道:“据说喝了这个水可以不尿床,所以一到中秋节晚上就看见许多孩子在人家院子里穿梭偷喝水,晚上反而因为喝多了尿床。”

坐在院子里,听着妈妈讲的这个笑话,品尝着美食,我不禁仰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是否真的会有嫦娥,会有玉兔,会有砍树的吴刚吗?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各有各的风俗,你们那儿的风俗又是什么呢?

篇二: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春节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春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自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过年使我们小孩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从书上我还得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起分享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称为了“压岁钱”。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习俗与春节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篇三: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聆听中秋的月光

廖烁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称仲秋。传说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但仙药却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后来为了纪念善良的嫦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

小时不明白中秋有什么习俗,直至长大,终于在妈妈口中得知。“中秋节啊,当然是要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等啦。”妈妈一字一句耐心的与我讲解,我也越听越对中秋节感兴趣,一直期盼着中秋的到来。

中秋节很快也就到了,吃过晚饭的我,搬着小椅子来阳台与家人们一同吃月饼赏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抬头便看见了一轮圆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着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中站岗,十分美丽,令人无限的遐想。静静地观赏着朗朗的明月,估计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宫的嫦娥会不会正在思恋离他很远的后羿,就仿佛不在身边的亲人此时是不是正在思念家乡,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饼。

“喏,你最爱吃咸蛋黄的月饼。”妈妈的声音让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过神来,接过了妈妈给的月饼。看着那小小的月饼,如此的精致,竟有点不舍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觉得软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黄的蛋黄露了出来,是那么可人。

正在与妈妈一同吃月饼的我,突然看见了不远处放了烟花,甚是美丽,再配上这明晃晃的圆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种幸福,美满的感觉。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乡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乡的中秋。虽然有些人在外地无法相聚,但是只要心中挂念,即使相融千里也无事,因为我们看了同一轮明月,共享同拥有那一份团圆的时刻。

篇四: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端午

邹雨辰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

传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个忠臣是楚国的大夫,他受到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唤醒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却抱着大石头跳入了泪罗江,听到这个消息,楚王才醒悟过来,为了纪念屈原,为了不让他的肉体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每年五月初五倒雄黄酒在泪罗江里,丢粽子在泪罗江里,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前的这些天,许多人家的妇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结队去上山采箬叶,这一般是妇女和孩子的事。箬叶属于竹类,叶子片大,竿细矮小,与其他竹子不同,在我们这儿人们采回来洗干净便要放在外面晾干,一片片叠好,准备包粽子用。还有的人专门采来去菜场卖,扎好一叠叠,不一会儿就卖完了。

端午的前两天,许多人家就开始浸糯米,然后叫上几个要好的小姐妹一起包粽子,今天我帮你包,明天我帮你包。他们一边包一边说笑,“一天采箬叶呀,二天泡糯米,对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他们熟练地包好了粽子,各个地区的口味不同,有的地区是甜粽有的地区是咸粽,而我们这儿是肉粽子,10个一串扎好,放锅里蒸熟,大家先尝几个,然后挂起来,留到端午吃。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挂艾草,吃粽子敬祖宗,因为装几个粽子,放祖宗牌位上。午饭后,老人们便开始唠唠叨叨的说上陈年往事了,但让人百听不厌。

除了春节,我觉得端午是我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了,因为有粽子,有唠唠叨叨说不完的话……

篇五: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爷爷身后的她,一下子从时间的道路上跳出来,春节——这红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来了。

这红红的、浓郁的年味,从腊月就散发开来。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一锅香气扑鼻、又甜又糯的腊八粥。通常啊,熬粥时会在里面放入各种的红豆、黑豆、黄豆、绿豆、莲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枣、葡萄干、桂圆、白糖等等等等。有这么多香喷喷的材料,说它是展览会也不为过。

在除夕,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四处飘散。大家全部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福字,屋里粘好窗花以及各种小饰品,四处年味浓浓。为什么这么喜庆?因为红色是春节的代言词,红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乐、最最幸运的颜色。

元宵节啦!大街上到处都像办喜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家家挂起灯笼,有莲花的,有小鱼儿的,还有清一色的大红灯笼。而对一个原原本本的吃货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从满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闲快乐的老人,谁不喜欢汤圆呢?在这天,先把糯米面和好,取出一小块,把中间按出一个小洞洞,把圆圆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间,把面团起来,放在锅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锅时轻轻一咬,芝麻馅喷涌而出,给人无穷的回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鞭炮擦亮天空,浓浓的年味告诉我——这是一个无比快乐的幸福节日!

篇六: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大约有600~700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所,并且截然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长得一模一样性格一模一样的人。

我的家乡位于板之乡——安徽舒城。这里的风俗文化各种各样各有各的特色。

在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活动,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了,春节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下面让我来一一讲解。

年前的准备

在过年的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打扫卫生这可和平常不一样了,为了迎接将要来到的新春节,每家每户都要把每一处细心打扫干净,接着就是制版年货,大家都在商场买新衣服,年货零食炮竹等,千万要切记,在年前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因为在春节这几天超市菜菜市场都不开门,大家还要贴春联,每一年都要换新的,让过去的不再回来。

除夕

刚到大年三十,大人们就从早忙到晚。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吧,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每一年多少都会有鱼,可大家却不吃,等到第2天吃,寓意年年有余。刚吃完饭,大人和孩子们就一起出去放鞭炮。等待春晚的播出……

拜年

在大年七年级大家都会早起,穿上买好的新衣服和小伙伴家人们一起去拜年。一句“新春快乐!”就可以换来一把糖果,谁不愿意呢?拜完年后大家就成群结队的一起去烧香。求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好不热闹!

虽然热闹,但是却有许多事不可以做,不动剪刀、不拿扫帚、水不往外泼、不干农活、不借钱……

这便是书城春节的风俗怎么样?有趣吗?

篇七: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微光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篇八: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米花香

月明星稀的夏夜,遥望深邃的夜空,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我的思绪飞回到了童年,闭上眼睛,便有炒米花的香气浮来,那花生,那米花,那升腾的热气,是我怎么也忘不掉的童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莆仙大地的人们都炒米花。我在乡下的老家长大,每至七夕,奶奶总会炒一大盆米花。虽然叫炒米花,却要先炒花生,花生都是奶奶自己种的。个大,味香浓。奶奶说,炒米花中加她的花生,牛郎织女在天上都闻的到。到了炒米花时。我和几个兄弟姐妹会围在锅和奶奶身边。大叫,乱叫:“加糖,多加,再加……”

莆仙人用炒米花祭神、祭祖。这祭神,就和其他地区祭灶神差不多。有些人家做的米花,要比糖果还甜上不少。

太阳的最后一线光辉在地平线那边完全消失了,满天红霞化作沉沉暮云如同火焰熄灭后剩下的一堆灰烬。这时,寻常百姓家就热闹了,我帮奶奶将桌椅移至院内,我们一家人聚于院内,小孩吃米花打闹,大人静坐,奶奶指着米花说:“炒米花可是我们莆仙人留下的老习俗,咱们有句本地话‘吃炒豆,活久久’在七夕,这天又寓意感情久长,朝朝暮暮,米花用慢火热一下,这时口感最佳,几丝轻风吹拂着炒米花,那袅袅上升的热气中,似有流光溢彩,于平凡中,缠绵着整个世界的美好,等到俄倾风定,舌尖上还萦绕着家乡的温暖和爱意,久久不散。

只有炒过的花生会迸发出浓香,只有炒过的米花会入口即化,炒米花,我童年的味道,记忆中无法消失的梦……

篇九: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在我们的家乡,临近大年三十,包饺子在我的家乡是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一盘饺子,一碟糖蒜,在新年里是最幸福的。

在我们的家乡,腊月二十三,临近过年,我的家乡也开支准备过年所需要的物品,原本平淡风情的县城,终于有了一丝红红火火的景象,每家每户都热闹非凡,人们买灯笼,写春联,贴福字,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卖烟花小贩,人们也在一年里流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因为毕竟辛苦打拼了一年,现在终于轮到了休息的时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归乡的游子,在这一天,家乡依然保留着拿糖糊住灶王的嘴这个习俗,整个家乡都沉浸在热闹中。

饺子,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道菜,不论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还是下至咿呀学语的小孩,提到饺子,谁不是嘴里一贯畅爽的感觉呢,想到那洁白如玉的皮儿中包着满满肉馅的饺子,光是咽口水就能咽几大口,咬一口更是令人无法自已。将一块块面擀成中厚外薄的皮儿,往皮上撒上面粉,放入精品肉馅,再加入黄豆般大小的莲菜,皮里包满了陷,两手一捏,一个饺子就成了,出锅后,看着一排排洁白如玉的饺子,那感觉,让人无法自拔,而吃饺子,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蒜,在我们的家乡,在过年的前几个月,就会开始腌蒜,在玻璃瓶中放入大蒜,灌入陈年老醋,以及一系列的调料,封紧罐子,待到年底,再取出罐子,这时候蒜色以色如翡翠,大年三十的晚上,打开瓶盖,粗的酸味核算的辣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三尺,立马就有了多吃饺子的欲望,夜里,没有人去睡觉,在欢声笑语中去迎接新年。

除夕夜,无论人们相隔多远,只要有了一盘饺子,无论在天涯海角,心永远都与家连在一起,永不分离。

篇十: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黄雨微

在我的老家,有很多不一样的风俗。举办葬礼的风俗更是与众不同。听爸爸对妈妈说,为逝去的亲人举办葬礼是希望死去的人能快乐地去“天堂”。

那年,我的奶奶去世了。我们家的亲戚朋友们都来了,大家一同坐在奶奶的遗体旁,看向奶奶。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一个风俗“看门”。大人们一边哭,一边聊着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而我们这些孩子就站在大门前,看着大门,不让外人进来。那时,我想哭,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可是,妈妈告诉我:“如果我哭了,奶奶就会被天堂的门兵赶走”。所以,我为了让奶奶进入天堂,只能强忍住眼泪看着大门。

到了第二天凌晨,大家也停止了哭泣,安安静静的坐着陪奶奶度过人间最后的一天。而我,从人群中挤到了前面,看到了爸爸的位置,连忙跑了过去,坐在他旁边。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二个风俗“看天堂”。

表演开始了,大家都把眼睛睁大,目光看向表演台上。就连平时坐不住的我,今晚也乖乖的。我问爸爸:“爸为什么要表演呀”?“因为这样是为了让玉皇大帝开心,然后他就让奶奶住在天堂了”。

第一个节目开始了,所有的亲人站起来,面向奶奶的棺材,磕三个头,亲人们都把头朝向地面。随着主持人的说词和音乐,亲人们都哭了起来。我也大声哭啼着:“奶奶,您不要我了,您不是答应我,要看我长大吗?我现在才六岁啊!奶奶,您回来……”

第二个节目开始了,是魔术,接着第三,四个……虽然表演很好看,可我根本没看进去,一直在想奶奶。表演结束了,随着我们的掌声,伴着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奶奶去了“天堂”。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元宵习俗之汤圆

作者罗舒颜

提到元宵节,大家一定会想到汤圆吧!

可是,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原来如此,那我们家也要团团圆圆。

想要团圆,那就得吃汤圆,这次,我要自己包汤圆。

第一步,上网查找资料,拿纸笔记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热水、花生酱、糖。准备好后,就看我大显身手吧!以前只是看过别人做汤圆,心里也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里,把热水一点一点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调成糯米面团(一定要用热水,否则面团容易开裂,包的时候很难包住馅)。把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会大小不一致。接着在花生酱里加一点点糖,把面团压扁,然后把花生酱包入面团中,虎口收紧。右手按馅,左手收紧,动作要连贯。包完馅再轻轻搓圆,然后表面裹上干糯米粉。一个个汤圆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懒猪,躺在盘子里,真可爱,我不禁开始赞叹起自己的手艺。

接下来就是煮汤圆了。在锅中添水,烧开后下入汤圆,看着一群白团子在水里翻滚,像极了夏天在泳池里嬉水的小朋友们,上蹿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静下来。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来了。

把做好的汤圆放在盘子里,端上餐桌,让全家人品尝下我的劳动成果。家人们连连称赞,爸妈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这么香,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汤圆,让人感觉美味又幸福,生活都变得更甜蜜了。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罗夏岚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天还没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爸爸只好依从,先给我煮几个解解馋。只见爸爸撕开包装。一个个汤圆争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进热气腾腾的锅里,我透过锅盖观看着锅中的一切,一个个白白圆圆的“小胖子”在锅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沸腾的水宛如波涛般拍打着汤圆,突然“噗……”的一声,锅内叹气了,把我吓退了好几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终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着锅中的汤圆好像比刚才大了几倍,颜色也没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个汤圆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线破“肚”而出,一瞬间原本干净的水顿时变成了染缸里的“脏水”。我赶忙把爸爸叫来,爸爸急急忙忙的跑来关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汤圆盛出来,端到餐桌上,让我享用。

我挖了一个汤圆,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突然一种甜腻腻、软软糯糯的感觉在口中弥散开来,啊,那个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我一口气把整碗汤圆全吃了。

我屁颠屁颠的跑到厨房,央求爸爸再煮几个给我吃,可是爸爸这次毫不领情,说:“到夜里才准吃。”“可是,我……我饿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其实我说的饿了,也不可靠,不过是因为刚刚尝过,觉得还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尝一次。可是爸爸却推辞说:“即使饿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经过我一阵耐心的等待,汤圆总算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汤圆,我又陪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热闹,好不红火,好不开心……但也好满足。吃元宵,“闹”元宵,“闹”出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春节

陈芯玲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就拿我的老家莆田来说吧,大年29那天,家里人都开始干活起来了,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都趴在厨房的桌子旁,睁着那大又大又圆的眼睛,嘴边的口水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出了,好像心中在想:什么时候才煮好呢?好想赶紧吃啊……

大人们都在为大年三十那天做准备,我们莆田那里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要先去庙里拜拜。奶奶一手提着装有供品的篮子,一手拿着蜡烛和香,我一看见就让奶奶带我去,奶奶听了就和我的话便一起进了庙里,到了庙里只闻见一种奇特的香味,听不到吵杂声,听到的也只是适合上枪打木鱼的声音,得得得那宁静的声音,心里便有了一种美好的画面,

拜完了佛,接下来准备回家做饺子,在过年中,我最喜欢的一件事便是包饺子了。这不,我和奶奶、婶婶还有妈妈已经在桌上开始行动了,我们每个人都分得井井有条,奶奶切条,婶婶把一个个面粉疙瘩按圆,妈妈放馅,至于我们就是包饺子吗?饺子包完后我们便早早睡了。

大年三十终于来了,一大早五点左右就有人开始放鞭炮了,早上我们匆匆忙忙的结束了。中午我们莆田的必须喝一种叫苍粉的面,它是用红薯粉放到水里溶解,之后放进锅里,鱼面容在一起就成了仓粉,吃一口一坨一坨的。哗哗的溪流。到了夜晚,月光洒在每家每户的家里,每个人的小肚子都变成了一个小面锅。桌子上的汤圆豆腐,甜品,烧烤。小零食我们都看在眼里,可都奈何它不来了。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牛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今天我还听说了一个好消息,学校组织了猜灯谜活动。

下午上课,我们一窝蜂似的去猜灯谜,与以前一样,猜灯谜的地方是在教学楼的架空层,哇!架空层太美了,每一根长方体柱子上都牵着四根红绳子。外面两根红绳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绣球样的;有南瓜样的;有水桶样的,还有杯子样的……中间两根红绳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谜语纸条,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哇!人怎么会这么多,架空层都要水泄不通了。只见有的同学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有的同学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猜灯谜;有的同学拿着奖品在炫耀呢;还有的同学则在那里排队兑奖。看见人挺多的,我心里就范痒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进人群中。看灯谜啰!咦“八兄弟,轮流观月”打一字。不会呀,怎么办呢?心想赶紧放弃吧,寻找下一个目标。找呀找呀!我又找到一个,看了一眼“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打一动物。惊喜的发现这个我会呀!不就是“狗狗”吗?我赶紧把它扯下来,像宝贝似的踹在怀里,跑到对答案的地方,排上了其中一条队伍,等了好久腿都麻了,终于到我兑奖了,结果一看我排错队了。手上只有一个灯谜要排那么久,等到我排完队再去猜还有灯谜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跑到灯谜区,多猜几个灯谜再一起去兑奖。就这样我又加入了猜谜语的人群。

随着放学时间的到来,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教室,我还沉浸在元宵的快乐之中。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我们家乡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铺多数过年不开门。小孩子就首先要买爆竹。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就盼着春节到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盼呀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春节真热闹。大家都要穿新衣,还要贴红红的的对联。中午要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还要放鞭炮,那天除了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这顿饭。

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悄地来了。我们这里除夕要守岁,虽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亮了起来,好像白天一样,鞭炮声震耳欲聋,美丽富绕的乡村便洋溢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正月七年级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虽然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八年级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还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我爱家乡的春节。

篇十六: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年蒸》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过春节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十五二十六忙年蒸”,这可是扬州人的老传统。

年蒸的起源是为了招财进宝,把蒸好的包子堆成一个元宝的形状,被称之为“堆元宝”,借此希望来年能够财源滚滚,寓意着蒸蒸日上。

有一年春节,我在外婆家学会了做包子。

首先是和面。外公先拿来一个盆,把面粉倒在盆里,再加进发酵粉,然后开始加水,一边加水一边和,直到水加够了,就开始使劲地揉,把它揉成一个大面团,盖上一层湿毛巾,等它发酵。接着是做肉馅。先把剁好的肉馅放到一个大碗里,再加各种调料,搅拌均匀。

然后我们开始做包子了。只见外公把馅放进皮里,用手一捏一拱,一个圆圆的包子就做好了。我在旁边看得跃跃欲试,“用手抓着两边,往中间挤,中间要捏好,不能留空。”外公一边做示范,一边对我说。虽然外公一直在旁边指导,可我的手始终不听使唤。刚开始我在包子皮中间放了很多的馅,结果在包的时候,馅从面皮里跑出来了,我急忙用手去捏,谁知这边捏好了,那边又破了。第二次,我小心翼翼地放了很少的馅,结果包好的包子虽然皮没破,但是扁扁的,软塌塌的,一点也不好看。第三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放了适量的馅,做好后的包子很漂亮,不仅包子的肚皮圆鼓鼓的,而且头顶呈游涡状,像一座小宝塔耸立在蒸笼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等一座座小宝塔装满了蒸笼,外公便把它们搬到厨房里,旺旺的火开始蒸。

一个个包子蒸好了,香味扑鼻,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真香呀!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蒸,虽然与其他城市的风俗不同,但是却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篇十七: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邵东市,在别的地方大年七年级的早上有的吃饺子,有的吃面条,还有的吃的是大鱼大肉,但是在那里的大年七年级的早上必须吃油煎糍粑。糍粑是普通的糍粑,油是普通的油,煎出来却是特别的香味。油煎糍粑的香味我永远忘不了,油煎糍粑被煎的外酥里嫩,撒上一点糖,糖瞬间融化在刚出锅的糍粑的表面,甜甜的糖融入米香,甜甜的米香味让我至今难忘。

大年八年级,街道上,人会少一点,因为八年级出嫁女儿要回娘家拜年,所以我们就会回到外婆家吃午饭,一般外婆为了迎接我们会特意杀鸡,外婆家的鸡又嫩又鲜还不肥,这种鸡汤跟穇子粑一起炖是最好吃的做法了。

在过年期间我们小朋友们都会放炮仗,炮仗的种类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花炮,噼噼啪啪的的连珠桶,还有吵闹的“黑老大”。“黑老大“是男孩子们的最爱,“黑老大”盒子侧面有一个条白磷纸条,“黑老大”一擦就可以点燃,可以扔到水里当“鱼雷”,也可以直接扔到空中当“导弹“。

连珠桶是老少皆宜,点燃的时候引线火光闪烁,开炮时像一枚小型烟花,冲天的火光像彩虹一样,看着彩色的烟火冲上天空,虽然天气寒冷但是烟火的五颜六色使我们并不觉得冷,一支连珠桶虽然体型纤长但是“弹药”不少,少的有二十发,多的则有八十发,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积累之后就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人们依然过着这样的的生活,可以看见,习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篇十八: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读到王安石的这首古诗,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春节那热闹的场面。还有家乡春节的种种习俗。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按照我们河南的规矩,白天,卖火烧的生意爆棚,队伍排到了天际,那人忙得一刻也不敢惫慢。晚上,饭桌上摆着香喷喷的豆腐汤,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在万家灯火熄灭之际悄然离去……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一直流传着:脂月二十四,扫舍去尘;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腊月二十八,题写桃符;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裳,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挂上冬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吃完年夜饭,通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贺岁,长辈给晚辈回礼压岁钱,他们会用这些压岁钱去买玩具文具、零食一类的。晚上八点,一家人齐聚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享用提前准备好的瓜子糖果。往年的凌晨十二点,你会看到天上划过璀璨夺目的烟花,可惜政策有变,政府明确规定禁放烟花爆竹,所以只能无缘于这精彩的瞬间了。

正月七年级,金鸡报晓。人们大清早就起床了,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这天早上不吃别的,就吃饺子,香喷喷的饺子在眼前,诱的人垂诞欲滴。吃过早饭,大人们带着小孩子“串门儿”拜年,收新年红包。街边的店铺关了门,不约而同贴上了鲜红的桃符。

一眨眼,一个春节很快过去了,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还回味着新年的喜悦,思念着家乡的味道这就是春节的魅力,家乡的温暖。

篇十九: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而我的家乡湘西在清明节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俗——吃蒿子粑粑。

在古代过寒食节的时候,家家户户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冷食小吃,既好吃,又饱肚,从而得名传到湘西。在湘西,谁不是吃到蒿子粑粑就想到家呢?在湘西男女老少都爱吃蒿子粑粑。

其实蒿子粑粑在湘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月三原来是鬼节,鬼在这一天会出来带走人的灵魂,让人永世不得超生,也会立即死亡,所以在三月三过后几天总是能到处听到哭声。

在某一年三月三的前一天,一位老太太梦见观音菩萨给他一株蒿草,让她做成饼给乡亲们吃,可以避灾。第二天她看见床头果然有一株蒿草,便信以为真,用蒿草给大家做饼吃,结果只要吃了的人都相安无事。这虽然只是神话,却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的热爱。

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蒿子粑粑的做法吧!

蒿子粑粑是由蒿子、糯米粉、糖等主要材料制成。蒿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首先,先将采摘或买回来的蒿子放入锅中烫一会儿,再拿出来挤干水分,这样的蒿子就已经有点像蒿子粑粑的外表了。然后再放入糯米粉均匀搅拌,这样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接下来再把做好的蒿子揉成球,按扁,如果有个人喜好,可以在中间放入黑芝麻、豆沙、等配料,再将其包起来,放入锅中蒸上一段时间,即可出锅。刚一出锅,蒿子粑粑就清香四溢,入嘴回味无穷。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蒿子粑粑,也希望做蒿子粑粑的风俗能够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篇二十:家乡的风俗600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农村。虽然农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华丽。但四季如春、空气新鲜、风景秀丽。其实湖南农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说到这,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家乡的风俗吧!每到过年,我们就想起了家乡特色美食:腊肉。

过年的前几个月,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熏腊肉。腊肉切成块,油亮亮、红澄澄,还没下锅就已经香味四溢。炒、烧、蒸、煮、炖都适合,我奶奶经常是用干辣椒炒腊肉,出锅时加上一把绿绿的蒜叶。吃上一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里感慨,过年是要有腊肉才够味!

过年时我们家家户户放鞭炮,聚餐,拜年,守岁,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聚餐时,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种菜肴,分别有:红烧肉、扣肉、清蒸排骨、炖羊肉、酸菜鱼、炒牛肉、鸡汤……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

大年七年级,大家都早早起床,跟家里长辈说新年好和一些祝福语。吃完早饭,我们会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后去亲戚家拜年,走完这家走那家。亲戚来我们家拜年,我们早早把桌子上放满美食迎接客人,还要放鞭炮。长辈们聚在一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们小孩在一旁玩游戏、穿新衣、穿新鞋,一身红看起来十分喜庆。屋子上贴满了红红的对联,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就像在办喜事。

过年时,当你来到我家,定会闻到浓浓的腊肉香味,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想马上咬一口,嚼着嚼着嘴里的浓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叶,真是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们湖南农村的风俗。你们的家乡风俗是什么呢?赶快说出来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