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推荐15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3.11W

篇一:家乡的习俗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推荐15篇)

我的家在东北,位于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上。这里最具有特点的风俗就是过节扭东北大秧歌儿。

到了冬天,人们终于可以歇一歇了。拿起扇子,穿上色彩鲜艳的衣裳敲起锣打起鼓,扭起了大秧歌儿。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安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最具有看点的就是春节秧歌大赛了。只见十几几个村子秧歌儿队欢聚在一起,刚刚排好队,唢呐一吹,鼓一敲。大家排着节拍,像许多蝴蝶在翩翩起舞,看着观众眼花缭乱。只见一位领头头戴红绸带,手拿红手绢,腰带腰骨。动作柔美中带着力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笑得非常真实,是那么开心快乐,咚咚锵了,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音乐声直射天空,所有观众也被热情感染,纷纷站了起来。这场面是那么的壮观,让人激动啊!

美丽的东北黑土地孕育了热情、好客、大方、豪爽、开朗的东北人。

王希泽

篇二: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陈梓博

除夕到了,万象更新。放了鞭炮,那时我还睡得香喷喷,被鞭炮声吵醒。我起来了,才5点左右,想接着睡觉还是被吵醒,听见剧烈的鞭炮声,立刻下床穿好新衣跑出去,家家户户都是鞭炮声,让我想起诗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天真热闹,处处欢声笑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晚上,摆在桌上的食物都是我爱吃的,馋得我直流口水,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刚吃完只听爸爸妈妈的手机一遍遍地响起来,原来是大家在拜年。

大年七年级到了,一出门就七嘴八舌的说:“恭喜恭喜!”压岁钱装满兜。

正月八年级不能登门拜年。七年级早初五早要吃细线面长寿面,第一口要吃面,不能喝汤,寓意出远门不会遇上下雨天。

大年初四过大年,因为莆田在三百多年前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故,导致春节风俗的改变,日寇大举入侵,戚继光赶来赶走了。初四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年。

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我爱春节这个节日。

篇三: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田泽宇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莆田初四过大岁的由来。

莆田做大岁风俗全国独有,代代相传,至今已有400多年了,该风俗将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史与传统民俗相结合,将民族精神传承至今。嘉靖41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至正月七年级,倭寇被戚家军打败后才返回,由于家家户户都在避难没有过好年,所以决定在初四补过。莆田在明代开始就有一个习俗,过年要做两次大岁,大年三十和大年初四。莆田初四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仙游部分地区为初五。年夜饭的饭桌上,少不了主角饺子,汤圆,鱼,代表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还有我喜欢的骨肉相连和虾排,每道菜都很好吃,这就是我家的过年习俗。

篇四: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黄雅琪

春节,辞旧迎新的日子。

今天,我来说说我的家乡莆田是这样过春节的。正月七年级又叫“七年级早”,春节“七年级早”要烧香,吃长寿面,长寿面(又名妈祖面,是莆田人过节过生日的必有民俗之一),“七年级早”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每人一碗长寿面,寓意福寿绵长,平安健康。

正月八年级这一天,我们莆田人不串门,不拜亲,算是“探亡日”,这里面有个历史故事——戚继光抗倭。

正月九年级为“祝寿日”,这一天,人们手提肩挑红色的单盘或礼盒,内装寿面,肉类等前往祝寿。

正月初四,莆田人“过大年”,又叫“做大岁”,听说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戚家军,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作大岁。

正月初五跟正月七年级一样,也是吃长寿面。

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九都是莆田的元宵节,堪称全国最大的元宵节。莆田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也有爬刀梯,跳傩火,打铁球,摆棕轿,大游灯等民俗表演。

这就是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篇五:家乡的习俗作文

可然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隆重的气氛,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着糯米,投到汨罗江里,我们家乡端午节主要风俗是包粽子和插艾叶。

到了端午节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了几片事先泡好的粽叶,把粽叶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一会一个粽子就包成了,奶奶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后,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

在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和叔叔也忙个不停,那就是插艾叶,我把艾叶用红毛线捆好,叔叔把捆好的艾叶插在屋门上,传说这样可以辟邪福。

这便是我家乡的习俗,他将会永远陪伴着我,无论是儿时的回忆,还是长大后的思念。

篇六:家乡的习俗作文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我的家乡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优美。

因为在延吉朝鲜人较多,所以有一些朝鲜人节日这边也有,如8月13日老人节: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节日的餐桌上,也会体现出长着为上。最长者要坐在正中位置,以示在家人中的地位。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开饭时长着先动,晚辈方可开动用餐。晚辈给长辈敬酒时要侧身饮,不可直接对着长辈。否则会是不敬之举。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为家乡敬老风俗感到骄傲!

刘悦辰

篇七: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柳清辉

今天,我来说说我的家乡莆田春节的习俗。大年七年级走亲戚还能收到压岁钱,吃长寿面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又去拜妈祖,保佑平平安安,健身体健康。

正月八年级这一天不拜亲戚,这里有个戚继光抗倭历史故事。

大年九年级是给60岁以上的老人过寿的日子。

初四过大年,因为莆田在300多年前发生了一个重大变故,就是倭寇大批入侵莆田的老百姓,许多人没有吃上团圆饭,所以初四再吃一次团圆饭,过一次大年。这就是莆田的习俗。

篇八: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陈铭炜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万象更新,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千百年来,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莆田是这样的风俗:大年七年级和初五早上要吃面,是那种细细的面,又称太平面、妈祖面、长寿面,寓意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吃完早饭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说一些吉利的话。

大年八年级不访友,是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规定大年八年级各不拜友,一直延至至今。

大年九年级,是给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祝寿。

初四过大年,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年。

初六开始闹元宵,一直到正月二十九,这是过春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长达20多天。摆棕桥是最热闹的元宵活动,晚上在菩萨庙前,燃起熊熊大火,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桥,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手中的棕桥。

春节不单单是民风习俗的传承,更是亲情团聚的好日子。

篇九:家乡的习俗作文

惠彧宸

除夕前,家家户户早早地都忙着囤年货:买鸡、鸭、鹅、鱼肉、新衣、春联……样样俱全。

除夕,各色各味的菜铺满了饭桌,香飘十里,让人馋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人们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桌上,大人们边说边敬酒,小孩子们吃上了甜甜的糖果,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真是美好!

说来,孩子们最期盼的事就是收红包了。听爷爷说,古时候有一个小妖名叫“岁”,经常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用手摸熟睡了的孩子的头,之后会变傻。一对夫妇年事已高,怕“岁”找上门儿,就用红纸把铜钱包起来放在枕头下。没想到竟吓跑了小妖。因此,大家都会在大年三十时守岁。

当晚夜空熊熊燃起火花,绚丽多彩的烟花瞬间爆满了天空,短暂但美丽。炮竹声日夜不绝,家家灯火通宵。小孩子们在院子里挥舞着烟花棒、玩炮。大孩子们看着春晚包饺子。老孩子们跟朋友吹吹牛,凑热闹……直到夜里12点才收工。

元宵佳节之际,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广场中心,人们你拥我挤,人山人海。天空一瞬间出现了万紫千红的烟花,争先恐后,美丽极了!一瞬间,天空炸出一朵朵“蝴蝶兰”,逼真极了,接着一颗颗流星似的烟花把乌漆的天空染成了白昼。噼里啪啦,一颗颗礼花腾空四起,在黑暗的天空中绽放,如金光闪闪的金环、飞舞的流星缀满天空,又似闪烁的繁星。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烟花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湖泊中,宛如鱼儿似的在水中游来游去,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篇十: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陈诺然

农历大年30,又称“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守岁的重要日子,过了除夕,就是新的一年了,到了晚上开始“围炉”,全家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围炉”后长辈会给孩子发压岁钱,寓驱邪之意。七年级早上,必吃妈祖面,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八年级那天,都不互相串门,因为这一天是“探之日”,九年级这天是开店门,是给60以上的老人祝寿,初四这天俗称(做大岁),大家都围在一起,喜气洋洋,这就是家乡莆田的习俗。

篇十一:家乡的习俗作文

封顶习俗

叶锦华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老家坐落于闽北建瓯市东峰镇,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我的家乡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抢封顶馒头。每当有人家新房封顶,房子的主人便从房顶上扔下包子、蛋黄派、硬币之类的东西来庆祝,据说抢到的人会好运不断,同时也会给主人带来好福气。

一天我妈妈告诉我,姨姨家新房要盖好了,要在后天封顶。我听后兴奋不已,第一时间把这好消息传递给班上的同学们。这天我早早地起床,穿上我的“战斗装”和妈妈出门了。一到她家,还没站稳,便发现门口有周良、李媛媛、邱山……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手上都拿着厚实的塑料袋,大大的脸盆,宽宽的簸箕……一个个蓄势待发,像是要将所有的好运都捡回家。

在持续不断的鞭炮声中从楼顶上扑簌簌的落下几个包子,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向着包子的方向移动。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点心和硬币扔下来,我为了捡点心,可算是拼尽了全力,拿着塑料袋满场跑。这时我看见了一个肉包,我正奋力地向它冲去,到了他的面前我正准备伸手去捡,谁知旁边突然跑出了一个小孩,我们俩同时按住了这个肉包,“算了吧,让给小朋友!”我心想,随后就把手拿开了,继续去寻找其他“猎物”。

在阵阵欢笑声中,在热烈的祝福中,封顶仪式结束了。我看了看手里的战果—一个蛋黄派三枚、五角硬币、两个肉包,我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大家都心满意足的走了,我也打开肉包的袋子,满怀欣喜的吃了起来。

这封顶真是农家的一道风景线,人们同喜同乐,农村人民的朴实与善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祝愿这个传统习俗让小山村永远吉星高照、福地吉祥!

篇十二:家乡的习俗作文

邱俊翔

我的家乡——广东湛江,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去海上赛龙舟。赛龙舟起源于楚国时期,当时屈原跳江,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其踪迹。

赛龙舟时,鼓手站在船头打鼓,他是整艘船的总指挥,桡手们听着鼓声有节奏的划桨。到关键的时候,桡手们还喊着号子,给自己加油打气。岸上的观众也欢呼着,为他们加把劲。

归根结底,赛龙舟的诀窍精髓还是在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唯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赛龙舟,有机会你也可以来试试哦!

篇十三: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范梓轩

正月七年级争先开放“开门炮”,早晨是为了开门大吉放鞭炮。然后每个人都要吃上一碗满满的都是花生、紫菜、等等的妈祖面。这时,奶奶会告诉我们,“吃了这碗面你们又长了一岁。”吃完了妈祖面后,就换上新衣服去春游了,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妈祖阁,到了妈祖阁,我们下车去庙里烧香,烧完香去祈福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牛年大吉、财运滚滚来。祈福完了,我们跑到塔的最顶层,一眼望去,那里人山人海,风景如画,热闹极了!

篇十四: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潘雪晗

辞旧迎新,贴春联,放鞭炮,就迎来了新年,大年七年级,先吃传统的面条,而且必须是细长细长的面,代表长寿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长长久久,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接下来就是出门踏春寻游啦!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到啦!满大街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呀!

正月八年级是不让串门走亲戚。九年级就是给6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的好日子!

自然而然就迎来了初四,大年三十叫过年,正月初四就是大年,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莆田在三百多年前发生一个重大变故,就是日寇大批入侵,导致很多老百姓在大年三十并没有吃上团圆饭,所以长老们就重新定义初四再过一次团圆年,叫过大年,自此之后才有了初四过大年的习俗!

初五至十五,都是闹元宵,这是春节的一个重大活动,有马队,彩旗队,锣鼓队,十音八乐,舞龙舞狮……别提多热闹了!

大家喜欢我们莆田的春节习俗吗?欢迎你来我们家长过年哦!

篇十五:家乡的习俗作文

作者:田耕秦

我的家乡是福建莆田,这里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除夕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人会准备一大桌吃的,都是我爱吃的,其中我最爱吃的是汤圆,因为妈妈告诉我,汤圆是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正月七年级,大家会到处游玩,还会去给长辈拜年。小朋友看到长辈会说新年快乐,长辈会给小朋友发红包俗称压岁钱。正月八年级,大家一般不出门。九年级准备初四的食物,因为莆田特有的正月初四过大年,每家又会准备一大桌的饭菜,到处一片热闹的景象,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们喜欢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