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通用19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47W

篇一: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通用19篇)

家乡的春节

在每年间,都会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那便是春节。通常春节都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和第二年的第一天在除夕这一天。人们都会穿起新衣。在外地打工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返回家来,一起过春节。如果你走到街上去,便会闻到各种酒肉的香味,那是因为在这一天,家家赶做年菜,已背晚上的团圆饭。

到了晚上以后,家家户户都会高高挂起红红的灯笼。饭后,人们都会准时的坐在沙发前准备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要是在以前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小孩应该早就带上烟花和鞭炮,跑到外面开始放烟花爆竹了。特别是和我一样的男孩子们,肯定高兴得不得了。记得在以前可以放烟花的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鞭炮吓唬另外几个女生。一直玩到12点的时候才肯回家去。但在现在的小孩子们只能坐在家里乖乖的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正月七年级。但七年级与除夕的光景完全不同,除夕人们都十分快乐,街上十分热闹;而七年级,所有的店铺都关紧了门,全城都在休息。到了中午的时候,男人们就都会去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而女人们则会在家中接待客人。在街上,小贩们都会在一些庙外摆摊,买各种食品和玩具。但我家在这一天里很少去逛庙会。这天是我的生日,所以家中的客人特别多——有的是来拜年的,有的则是来给我过生日的。哦,对了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必须给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们拜年,长辈必须要给每人一个红包,而且红包内最少也要有100元。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可是我的压岁钱每年都会被妈妈收走。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令你喜爱的风俗节日呢?

篇二: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端午龙舟赛

听到《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觉得十分凄凉与惋惜吧。天下人为纪念屈原,就成立了端午节。

端午节,说到这个话题,有谁不是想到“粽子”呢!有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让糯米一股脑放些水在锅里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发疯似的吸收着水。

提到习俗活动那是“赛龙舟”了,何为“赛龙舟”。让我们再过一次端午节吧!

端午节这天,进行龙舟大赛,每艘龙舟,都做工精细,好看无比。大家在西湖举办龙舟大赛,这天,湖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来观赏端午节这天的赛龙舟。

“三!二!一!开始!”裁判大喊开始,大家都叫起来,咋咋呼呼,好不热闹。水手们快速划了起来,他们都很快,好像在说,冠军是他们的。第一慢慢诞生了,但第二也穷追不舍,慢慢第三也赶上来了,大家也喊,有趣!加油!有的兴奋的跳起来了,有的加油助威,有的紧握双拳,担心不已。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按耐不住,都脸上皱紧眉头,手在颤抖,第三被第二和第一甩的很远,但在最后,前面的指挥和观众都为第三加油,第三发疯似的向前冲,众志成城,最后,赶上了,关键时刻,大家都屏住呼吸,霎时,好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今年,获胜者是三号选手们!”大家都惊讶极了,居然是他们赢了,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啊!真是只有努力过才知道成不成功啊!

等等,我突然想起来,在锅里蒸煮的糯米好了,我和妈妈回到家中包粽子,把大蜜枣一个一个塞进去,一家人围在桌旁,大口大口的吃着刚包好的粽子。粽香溢满整个屋子……

篇三: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放烟花、打灯笼……我最喜欢的风俗是——舞龙灯。

听爸爸说,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源于古代人们祭拜龙神,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的祭祀之舞。从春节到元宵节,我们家乡一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爸爸还告诉我龙灯也分种类,十五节以上的龙又长又重,不容易舞动起来,多用于观赏,具有工艺价值。九节以内的龙轻便小巧,能做出许多动作,注重于花样技巧,动作多样。如:蛟龙漫游、龙摆尾、蛇脱皮等。而十一节、十三节的龙灯,又有不同的舞法。

还记得我读国小二年级的时候,时逢正月十四,突然听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原来学校迎来了一支舞龙队。只见一条红龙、一条黄龙随着一颗龙珠活舞动在场地最中央。红龙和黄龙为争夺龙珠,先是来回打了好几个滚,接着又同时飞腾起来,那应该就是有名“双龙戏珠”吧。接着还表演了“飞腾跳跃”、“飞冲去端”、“入海破浪”……等节目,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太精彩啦!两条龙的姿势、节奏都非常一致,真像是一对齐头并进的兄弟呢!最精彩的是,当黄龙围着红龙转圈的时候,红龙的嘴里还喷出了火呢!老师说这象征着我们学校会红红火火、越来越兴旺!虽然观看龙灯的时间过去了很久,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舞龙灯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我爱家乡,我更喜欢家乡的习俗——舞龙灯。我为家乡的民俗艺术感到骄傲与自豪。

篇四: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七年级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这便是我家乡的风俗。

篇五: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逢年过节,我外婆总会做一些红桃粿,留一些自己吃,一些拿给邻居亲友们,这已经成了外婆的习惯。春节临近,我外婆又要做粿了,这次我要好好学习怎么做粿。

早上六点,外婆到市场买食材,有猪肉、香菇、虾米、葱蒜,还有做素馅的红豆沙,买完后,外婆先在电饭锅煮一锅饭,然后炒食材,接着把食材倒进锅里搅拌成香喷喷的炒饭,这香味让我忍不住吃上了一口。

半小时后,炒饭已经彻底凉了,就到了包蒸的环节。外婆拿出准备好的粿皮和糯米粉,还有桃子似的模具,我往里面仔细一看,刻了一个寿字,应该是象征着长寿。我赶紧去洗手,然后来到桌子前。只见外婆先拿下一小块粿皮,慢慢搓揉成圆形,接着放在桌子按压,弄成薄片,用勺子把炒饭乘在粿皮上,两边对折,压到一半时把尾部折上去,就成了一个三角形,再放入模具中,慢压到各个角落,让馅料均匀分布,最后轻敲模具背面让红桃粿出来。这样,一个完美的红桃粿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尝试一遍,过程还是顺利的,但到脱模环节,粿出不来,原来是模具上没有撒粉。导致它粘在模具拿不出,连经验丰富的外婆也救不了。我又尝试一遍,先在模具里撒些粉,再放下粿按压,这次我成功了,可是造型非常丑,后来我不断尝试,越做越漂亮。做完后,我尝了几个蒸熟后的红桃粿,非常美味,连在睡觉的弟弟也闻到香味跑进来吃了。果然,还是自己做的东西最好吃。

对于潮汕人来说,红桃粿不仅是祭拜粿品,还为家乡的春节营造了喜庆,吉祥的气氛。在淡淡的粿香中,我仿佛明白外婆对春节的重视。

篇六: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着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我又想起了中秋风俗——吃月饼。

吃月饼这个风俗从唐朝就开始流传,可是那时,吃月饼并不是中秋“专门的”风俗。一直到明朝,吃月饼才真正被定为中秋风俗。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在元末,各地民众与朱元璋约定于八月十五起义,并用月饼传递消息。起义胜利后,朱元璋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赏赐给群臣,并让军兵在这天与民间百姓共同庆贺。

就这样,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盛行于我国各地。作为广东人,大家知道那些月饼是广东的“特产”吗?广东月饼又被称为“广式月饼”,与“京式”、“晋式”和“苏式”齐名。最著名的“广式月饼”就是五仁月饼和莲蓉蛋黄月饼。随着社会的发展,种类也越来越多,冰皮月饼、鲜花月饼、水果饼……让人想想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每到中秋,人们常会提早几天回老家,带上月饼,走亲访友,表达问候。中秋夜晚,全家男女老少坐在桌前,一起吃月饼、赏月,寓意团团圆圆。那桌上摆着月饼,和专用来吃月饼的配套刀叉。有的人家甚至还会摆放菊花酒,或是拜神的饭菜。人们往往会插上香,摆只鸡,放盘月饼、糖果等小食,接着“拜三下”,客家名曰“奉神”。桌上的月饼,色味双美,一刀切开,里面那蛋黄金黄靓丽,黄中又带点透明。咬上一口,瞬间,香、甜、润、滑之味尽入腹中,而甜中又带些许咸;润中又带些许腻。高挂在空中的明月,又大又圆又亮。这样的美食美景,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忍不住坐下构想一幅美画、一首美诗。

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吃月饼是其中一个重要风俗,不仅流行于广东一带,更是在全国各地都盛行。可以说,没有了月饼,就没有中秋的滋味。

篇七: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热闹的中秋节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中秋节。中秋节在我得家乡那可是有许多的习俗呢!

八月十五,在这一天我们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记得那次中秋节让我至今难忘。早上奶奶拿着面、葡萄干、豆沙做起了月饼。先把馅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里,加上一点馅再加一点面,最后再按一下一个圆圆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由于是第一次做把顺序弄反了先放的馅然后才放的面。月饼做出来以后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边笑一边教我怎么做月饼。照着奶奶的样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饼都做好了,放进烤箱里烤一下月饼就做好了。闻起来香香的我似乎忘了这是刚唠出来的就用手去拿月饼,可月饼没吃着还把自己给烫了一下,这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呀!我等月饼凉了一会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没忍住多吃了几个,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能再吃了,一会儿要吃饭了而且月饼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怜兮兮地对奶奶说:“就在吃最后一个,就一个。”奶奶看着我无奈的说:“唉,真是拿你没办法。”我横盼竖盼终于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月饼。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里的月饼,突然跳起来站到大家面前说到:“我终于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因为月饼和月亮一样代表团团圆圆!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约而同地笑着说到:对!对!

中秋节就是要吃月饼,就是要赏月就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

篇八: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宁夏青铜峡,大家可能会以为我是回族,但我不是,我老家在那里,但我们家不是回族。

那里的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辆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大的柏油马路了。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知道很多回族的风俗比如:戴着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这些风俗也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帽子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了,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了,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有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了白天就不能吃了,到了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可以去查查资料,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亲自感受一下,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篇九: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米花香

月明星稀的夏夜,遥望深邃的夜空,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我的思绪飞回到了童年,闭上眼睛,便有炒米花的香气浮来,那花生,那米花,那升腾的热气,是我怎么也忘不掉的童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莆仙大地的人们都炒米花。我在乡下的老家长大,每至七夕,奶奶总会炒一大盆米花。虽然叫炒米花,却要先炒花生,花生都是奶奶自己种的。个大,味香浓。奶奶说,炒米花中加她的花生,牛郎织女在天上都闻的到。到了炒米花时。我和几个兄弟姐妹会围在锅和奶奶身边。大叫,乱叫:“加糖,多加,再加……”

莆仙人用炒米花祭神、祭祖。这祭神,就和其他地区祭灶神差不多。有些人家做的米花,要比糖果还甜上不少。

太阳的最后一线光辉在地平线那边完全消失了,满天红霞化作沉沉暮云如同火焰熄灭后剩下的一堆灰烬。这时,寻常百姓家就热闹了,我帮奶奶将桌椅移至院内,我们一家人聚于院内,小孩吃米花打闹,大人静坐,奶奶指着米花说:“炒米花可是我们莆仙人留下的老习俗,咱们有句本地话‘吃炒豆,活久久’在七夕,这天又寓意感情久长,朝朝暮暮,米花用慢火热一下,这时口感最佳,几丝轻风吹拂着炒米花,那袅袅上升的热气中,似有流光溢彩,于平凡中,缠绵着整个世界的美好,等到俄倾风定,舌尖上还萦绕着家乡的温暖和爱意,久久不散。

只有炒过的花生会迸发出浓香,只有炒过的米花会入口即化,炒米花,我童年的味道,记忆中无法消失的梦……

篇十: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现在走在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的粽子香味,这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到了。

传说爱国的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水里。长江有一个叫屈原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屈原显灵了,谁说食物被蛟龙给吃了,于是屈原用叶菰裹住食物,绑上五彩色的线,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投入水中。这个方法逐渐发展为现在的粽子了。

在我的回忆,我奶奶最会包粽子了。有一次我看到邻居的小孩儿拿着粽子大口大口的吃着,我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就央求奶奶快点给我包几个粽子吃,我不想吃端午节,外面卖的粽子,奶奶拗不过我,只好乖乖去买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子,这时我就坐在旁边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红枣,一件绿豆还有一些红豆。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不忘时刻低防着我偷吃。

我已经等了好半天了便说:“奶奶,包好了没啊?”奶奶这时喊道:“好了,你看看吧!”看见桌上出现了一个翠绿色的粽子,虽然说只看见一个包装,也能想象出馅料的美味啊!“我也要做”。我吵着吵着要做好。“好,奶奶这就教你来做”只见奶奶用木勺舀了一勺馅料,放在了几片叶子的中间,一包一捆,一个好吃的粽子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包了几个,结果都散了,脱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没多说,又包了几个。虽然她没说什么对我进行鼓励的话,可是她的动作却鼓励了我。于是我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粽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了起来!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等……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过家乡的端午节!

篇十一: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新年到,迎春欢,一年之间最快乐、最热闹的时间莫过于过年那几天。大年三十的早上,公鸡还没打鸣时,就已经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了,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车水马龙。

这几天家里也忙了起来,从早晨忙到晚上,买菜、做饭,家里的菜板一直“哒哒哒”的响个不停,菜刀一直也没闲着,忙碌了这么久,谁还不是为了今天晚上的团圆饭呢?

按照家乡的老习惯,年夜饭必须有饺子,因为这饺子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有福气,而且饺子里必须放一枚1元硬币,饺子里放硬币是来自于农耕文明时,劳动者对新的一年财富美好的祈愿。包饺子之前必须先洗干净硬币,而且只准放一枚。一年里只有这天才能吃到这么独一无二的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那真是莫大的荣幸!

“喂喂喂,快来帮帮忙”就这样,我被叫进了厨房帮忙了,起初我是表示拒绝的,但是一进厨房,我就被一种饭菜的香味给迷住了,拒绝的心思瞬间就没有了,但我的任务只有洗硬币,实在忍不住想在厨房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有1秒钟,我进进出出厨房,只为多闻一闻饭菜的香味。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但妈妈好像没听见一样。我看着钟表,一刻钟…十五分钟…半小时……终于开饭了,我冲上桌子,猜想着哪个是包硬币的饺子。“这个?不是,这个?还不是…”吃了多少个饺子早已经不记得了,筷子一放,我提前退出“战场”,结果包硬币的饺子被一旁的妈妈吃到了,也对,谁让她忙活了半天啊。我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就这样,看着春晚,伴着烟花,桌上的大人在谈笑,窗外的烟花在喧闹……我睡了。

或许,陪伴才是春节最该拥有的气氛吧。

篇十二: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农村。虽然农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华丽。但四季如春、空气新鲜、风景秀丽。其实湖南农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说到这,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家乡的风俗吧!每到过年,我们就想起了家乡特色美食:腊肉。

过年的前几个月,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熏腊肉。腊肉切成块,油亮亮、红澄澄,还没下锅就已经香味四溢。炒、烧、蒸、煮、炖都适合,我奶奶经常是用干辣椒炒腊肉,出锅时加上一把绿绿的蒜叶。吃上一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里感慨,过年是要有腊肉才够味!

过年时我们家家户户放鞭炮,聚餐,拜年,守岁,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聚餐时,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种菜肴,分别有:红烧肉、扣肉、清蒸排骨、炖羊肉、酸菜鱼、炒牛肉、鸡汤……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

大年七年级,大家都早早起床,跟家里长辈说新年好和一些祝福语。吃完早饭,我们会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后去亲戚家拜年,走完这家走那家。亲戚来我们家拜年,我们早早把桌子上放满美食迎接客人,还要放鞭炮。长辈们聚在一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们小孩在一旁玩游戏、穿新衣、穿新鞋,一身红看起来十分喜庆。屋子上贴满了红红的对联,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就像在办喜事。

过年时,当你来到我家,定会闻到浓浓的腊肉香味,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想马上咬一口,嚼着嚼着嘴里的浓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叶,真是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们湖南农村的风俗。你们的家乡风俗是什么呢?赶快说出来吧!

篇十三: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会出门买东西了的大孩子,因为下象棋而争吵不休的老孩子,提到正月十五猜灯谜,谁不是立时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呢?记得去年正月十五,我参加了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沁源城灯火通明,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吃过晚饭,我没有去看大型灯展,也没有去看放烟花,而是立马和爸爸跑到猜灯谜区——我太喜欢猜灯谜了。猜灯谜区已经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猜灯谜爱好者。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进入现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狗回家了”打一字,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想,大脑一片空白,一时竟答不上来。我使劲地调动所有脑细胞,可丝毫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狗回家了,不就是‘突’嘛,动物的家就是‘穴’,狗又叫‘犬’……”听了爸爸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啊!

人们熙熙攘攘,一直讨论个不停。我却不作声,只专注于猜灯谜,眼看一个又一个的灯谜被人们猜去,我也得加油了,争取得个奖品回家,让爸妈刮目相看。我接连攻克了几个灯谜,接着又一个,“石头旁边有块皮”,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肯定是‘破’!”

我正准备去兑奖品,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冥思苦想,就好奇的走过去,“罪该斩首”,这不是“非”吗?我帮老奶奶猜出了谜语,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猜灯谜的活动真有趣,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的汉字。希望猜灯谜的活动一直都延续下去,把我们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篇十四: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伴着浓浓喜庆味,甜甜的味道弥漫在幸福的大道上——春节到了。

在我的家乡里,春节的风俗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的老祖宗可坚持了几千年的历史,存在的礼节也很多,甚至有趣,让人意想不到。

拜年的那些时候,我们家好像总是第一个出来,满大街上就我一个瘦小的身影来回乱窜,这里冒出一头,那里伸出一腿,兴奋地让全村也不时得热闹起来,在要糖时就会不停地叫喊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嘴里的一些祝福话一个个都往外争先恐后地吐露出来,就生怕漏掉了自己。在以后那双有力的腿跑着跑着走着走着就有气无力了,就只能一个个一步步跟在大人的屁股后边追。走不动啦,就一会儿要背,一会儿要抱的。当时的我还小,总觉得是万圣节,只不过不恐怖而已。

汤圆再这个时候是最美味的佳肴,每一年我们都是拜完年再回家吃汤元的,据说这可以把福气带回家带回自己的肚子里,年年有余啊!

最好的是中午,虽然吃饭前总是要磕头跪拜,但这总能使我想起那时爱笑笨拙的我在拜佛时,因为调皮。有了一个突发奇想。故意把铁盆往头上碰。结果把头上碰出了一个又青又紫的包,疼了一晚上都没睡着,我也记得那也是最难过的一年了,自从我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

可新年的压轴戏还是礼物。期待中总是要惊喜,新的一年里礼物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收到的礼物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许多糖。甜甜的味道里总是有幸福的味道。酸甜苦辣都是糖的味道。

在这个春天与冬天的间隙里总有春节的美好,因为风俗因为家乡的风俗才让这个春节是最美好,最圆满,最幸福的。这是我家乡的风俗,为清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

篇十五: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话春节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俗。”我们的组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中也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五十六个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岁月的年轮,我们周围积攒出许多独特的风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春节就是每年中的第一天,家人们称为“大年出七年级”。这一天有着“开门爆竹”一说。

家家户户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受到欢说我在燃放爆竹的时候。看她姐姐在玩,我感觉姐姐好幸福。我兴冲冲的跑去妈妈那说:“妈妈,我也想要燃放爆竹。”妈妈却说:“你还太小,现在不能玩。”我伤心的撇了撇嘴。

春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也就是除夕。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饭,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几道菜。一条鱼,鱼与余同音,年年有“鱼”,图个吉祥,图个喜庆。一道煮水饺,为驱鸦恶,求个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剩一些,因为年年有余,所以要剩一些。

春节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包饺子。妈妈把刚绞好的肉放进盆里,搅了搅,放了两颗鸡蛋。我兴冲冲的跑到妈妈那边说:“妈妈,你去忙别的活吧,把搅肉的事放心交给我。”我一直搅啊搅,知道妈妈走过来,手里拿着盐、香油、十三香等调味料。把香料放进去,妈妈又让我搅,知道我全都搅匀了,妈妈在我绞肉的时候,把面也和好了。然后妈妈就把面团拿出来,揉啊揉。把面团都揉的不怎么软了,妈妈才把面团搓成一个个的小球,在拿手掌一压,小球球变扁了。然后把面团擀一擀,改成一个小面皮,我拿了一张面皮,把面皮中间放上搅好的肉,再捏就成型了。捏出来的样子很像元宝。

春节是一年里最美好的节日!

篇十六: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每家都会准备好几个灯谜。

我问爷爷元宵节的由来。爷爷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在人间迷路了,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被天帝知道后,他非常生气,说要放火烧了人间,但他女儿知道后,不忍人间消失,便告诉村民们这个消息,村民们中有一位聪明的老头想到了办法: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三天挂上红灯,打起鞭炮,让天帝认为人间已经被烧没了。今后每年这样,慢慢的就有了这个风俗

后来慢慢的有了许多的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猜灯谜。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灯,有形状像兔子的、猫的、狗的,非常生动有趣;有形状像苹果的、草莓的、香蕉的,让人看见忍不住想咬一口;只还有一个是光头强,让人看见总会想起动画片《熊出没》。

我走到光头强面前,读起迷语:“假如有一辆车,里面有三个人,有小红、小明、小刚,所以车是谁的”?大家被吸引过来,开始讨论起来。我心想,怎么知道是谁的车,小红的?小明的?还是小刚?重新读了一下题目,恍然大悟。告诉了大家是假如的。

猜谜语还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提高。灯谜的谜面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趣味性,而且描述的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当孩子听到谜面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还要经过分析与比较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这个过程,会很有效地提升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转化能力以及逻辑分析推理能力。我觉得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节日。

篇十七: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谈起风俗,首先想到的便是春节。

过除夕时,家家户户都会祭灶神。听奶奶说,灶神掌管人间食事和灶火,平时家里厨房里贴灶神是为了祈求“衣食有余”。除夕夜里要烧掉画像,送灶神上天。大年七年级早上要贴上新画像,接灶神回来。烧画像与贴画像时都要置酒肉蔬果,祭祀神灵。

除夕的晚饭十分特别,称为年夜饭。我们一家与亲戚朋友会聚在一起,品尝着桌上寓意各异的生菜(生财)、发菜(发财)、腐竹(富足)、莲藕(预示聪明)等菜品。其中最特别的当属中间这条熟的且完整的鲤鱼。这条鱼当天不可以吃,人称“看鱼”,即“年年有余(鱼)”,爷爷告诉我,这条鱼的头要朝向长辈,鱼肚要朝向学生,有“肚里有墨水”的寓意。不得不说,年夜饭确实让过年又多了几分年味儿。

年夜饭吃完,接下来就要开始守岁了。我们会大开灯火,这样就能驱散人间的恶鬼,让来年家里财富充实。守岁时,有人会在沙发上坐着看春晚,有人坐在房间里看书,或两人对坐聊天。守岁带来的不仅是等待新年的激动与喜悦,更能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

大年七年级的早餐一般都是素菜,这一天得把全年的素菜通通吃完,往后才能大鱼大肉。我还通过查资料得知这天是扫帚的生日,不能动扫帚,否则会引来“扫帚星”霉运降身,此后五天里也不能倒垃圾,不然会倒走福气因而破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过年期间要贴“年红”,即贴福、春联、门神像等。春联一般要贴在大门边框旁边,分为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门神像贴在两扇大门上,一边一张,用来驱散鬼神。“福”一般倒贴,代表“福”到了。不过乾隆皇帝写的“福”别有讲究,要正贴。

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几天几夜也说不尽,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彩、更有趣了。

篇十八: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守门

李搏雄

今年春节,我姐结婚了。

在我的家乡,结婚时女方的人要守在门后,防止男方的人进来,顺便要讨点新郎的红包,这就叫守门。而男方的人会簇拥在新郎身边,帮助新郎推门,顺便也要点红包,这就叫做攻门。

当然,这个习俗也是有它的来历的。

传说,有一户人家老来得女,更是将她视若珍宝。女儿也不负重望,找到了男友,没过多久就要结婚了。但老人因为老来得女,对她离家十分舍不得。家里的亲戚就为他想了个招,几个亲戚就站在门的后面,老人为了女儿不那么容易就被娶走,就亲自为新郎官出了几道题。新郎官必须答对全部题,老人才能放心将女儿送走。

早晨,我六点钟就起床了,为了防止新郎官的入侵,我早早守在了门口。做好万全的准备后,只等新郎官到来了。

到了中午,只见新郎带着伴郎来了,我叫一声:“新郎来了!”说罢就跑回门后,锁好了窗户,与大家一起用力抵住门。可无奈怎么也守不住,一个壮叔叔走了过来,轻松将门一推,门立马就关得死死的了。新郎没有办法,只好从门缝里丢进来红包,想让我们放手。正当我们捡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男方逮住时机偷袭,撞开了大门,第一道防线就破了。

幸好还有第二道防线!大家为新郎出了许多的题目,但奈何新郎有“钞”能力,所有问题都被新郎用红包一一解决了,就连主持人看了也是无可奈何呀!

经过两时半小时的激烈战斗,新郎伴郎的“钞”消耗殆尽——这场苦战终于收尾了,比赛由男方组险胜。但女方组们手头的红包是真的香。

婚礼结束过后,我赚得盆满钵满,手头的红包,不说两百也有一百了。

篇十九: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过年时,我们的家乡南通,有吃年糕的习俗,因为预示着“步步高(糕)”。这两年因为疫情,不能回老家过年了,不由得想起前年,我和外公一起做年糕的情景。

过年前,外公挑个天气好的日子,拿出秋季收好的谷子,开始选米。我趴在桌上看着,只见那些米粒个个饱满,晶莹剔透。外公吩咐我去盛一点水,然后把米放进水里浸泡。

米粒需要浸泡一夜后,就可以打粉了。我们来到打粉房,外公把那些米倒进打粉机里,打粉机开始启动,声音震耳欲聋,“轰隆隆”地叫着,我赶忙捂住耳朵,跑到远处。打完粉后我跑过去看,发现打出来的粉非常细,握在手里像细沙一样从手指缝流泻下来。我很好奇,对外公说:“为什么要把粉打得那么细?”外公解释道:“粉打细了,做的年糕口感才更糯。这样的流沙粗细是正好的。”哦,原来如此。

外公开始准备食材,我也跟着一起忙活:白糖、红糖、打碎的赤豆、红枣、蜜饯、瓜子……外公又把打好的粉和准备好的食材,混合起来放在蒸笼里,一层又一层,直至铺满整个蒸笼。忙完这些之后,外公开始烧火蒸糕。

我趁外公不注意时,偷偷用水和着米粉团做了一只小兔子。“你在干嘛?”外公突如其来的一句问话把我吓了一跳,我小心翼翼地拿出“兔子”,调皮地笑了笑。外公也笑了,把那“兔子”放进去一起蒸。

热气腾腾中,蒸糕蒸好了,我急忙拿出筷子,夹起那个小兔子就放进嘴里。“啊,好烫!”我连忙吐出年糕,不好意思地看看外公,外公哈哈大笑。

那一年厨房里因为有了年糕,充满了欢声笑语,年味也变得更足了。

好怀念蒸年糕的过年啊。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