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推荐10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2.38W

篇一: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推荐10篇)

冯越

河南民间剪纸历史悠长,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描写出售剪纸的盛况,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已经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剪纸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叫做“花丫头”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纸来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赚几分钱。她心里想着肯定是我技术不好,剪出来不好看,所以没人买我的剪纸。她四处拜访,偶然间她看见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别人剪纸,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样,转几个圈就完成了。花丫头立刻前去拜师,可老奶奶不紧不慢的从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说:“孩子,你把它磨好,再来找我。”花丫头日复一日地磨,磨石也换了一块又一块,花丫头在这个艰难的磨剪子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终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锐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纸,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样,从此花丫头名声大起。

剪纸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乱抖动,剪错一下,这张纸就废了(但可以废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心平气和,心不能烦躁,要把自己当成剪刀,这样剪出的纸才好看。剪纸也可以任由你的发挥,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

河南剪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几下就完成了;第二种是由你勤劳的双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须很长才能做手撕画),手撕画在我们当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术高撕出来可好看,怎么样,剪纸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风俗,希望他永远的流传下来。

篇二: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老家的春节,总是让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这也是我喜欢春节在老家过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节期间,老家大街小巷都有卖烟花、鞭炮的,我经常买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们喜欢上了用脚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谁先想出来的主意,把摔炮铺在阳台门口,当时正是晚上,阳台没灯,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脚下了。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让弟弟喊妈妈过来。没想到,由于我们一直在一旁”不怀好意”的坏笑,妈妈觉察到了什么,转身走开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当鞭炮的火光四射伴着我们的脚舞动的时候,刚刚的一点儿不“如意”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就这样在阳台兴奋地玩了一个晚上……小的鞭炮我玩过,大型烟花我也喜欢。有一次,买回来了几大箱烟花。大人们手里拿着打火机,把引线点燃后便立马跑开。过了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便在天空开了花。正当我看着天上的烟花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降落伞!”我向天上仔细一看,立马发现了有什么在向下坠。啊!好多美丽的“小伞”呀!原来这种烟花冲上天还带着一团软软的纸絮,当火药在天空炸开后,这些纸絮也如仙女散花,从天空旋转而下宛如降落伞一般,漂亮极了,浪漫极了!

过年最喜欢的还是红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时候,小辈跟长辈讨要红包,长辈们图开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说句心里话,这种“讨”要红包的方式真不如这几年在手机上“抢”红包快乐。一到了过年,家族群里就开始活跃了,我们也会拿回被爸爸妈妈关“禁闭”的手机,加入到抢红包的行列,无论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里,只要他们有手机,在线,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送去语音祝福,最后总不会忘记关照:“赏个”红包呗~,只要红包一出,就看谁的手快,网速快并且运气好,紧接着就是截图晒谁抢的多~有时候一连几个红包同时上,激动地你都不知道抢那个,有时一连几个红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抢不到,开始怀疑人生~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也许就是几元钱,但在除夕夜把我们整个家族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热闹”。这就是我在老家过的春节,我最喜欢的春节!

篇三: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过春节喽!过春节喽!我期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的爸爸妈妈提前办好了年货,家里焕然一新!就盼着今天过春节。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抱着饺子,看着春晚的晚会。按照我们东北的传统习俗,这饺子馅儿可是不能马虎的:馅儿里放硬币,谁吃到谁就会财源滚滚;馅儿里放花生,谁吃到谁就会升官发财;馅儿里放糖,谁吃到谁的日子就会变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户都会挂上亮堂堂,红彤彤的灯笼,表示在新的日子里红红火火;大门上要贴鲜艳的红色对联,表示祝福我们的日子会像对联上说的那样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饺子已经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饺子中,只有10个饺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饺子倒进沸腾的锅里。过了一会儿,丰盛美味的饭菜摆在了桌上,饺子也一盘一盘的摆在桌上。家人们每个人都面带笑容,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只见那圆滚滚的饺子口水直流,我连忙夹了几个饺子。妈妈和小姨一开始第一个就吃了双花生,紧接着老爷、爸爸、哥哥、大宝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声声欢呼,一阵阵欢笑在客厅里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点儿,鞭炮声一次次响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妈妈说:“今天是你们的本命年呦!你们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妈妈说完,我们俩只能乖乖的继续守岁了!收到了好几个红包的我觉得过年真好!不一会儿随着鞭炮声结束了,春节联欢晚会圆满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间睡觉去了

我喜欢春节,喜欢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因为家里每时每刻都洋溢着幸福。

篇四: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23便开始准备了。23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一年了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

到了24,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鱼肉、鸡肉、菜类等年货备齐,然后能洗的拿出来洗,活的要宰杀为后面要做的几道食品做准备,而二十五这天变的无所事事。而这天更多的是休息。

腊月二十六到了,这天可没有前一天舒服了,人们又忙前忙后了,这不,又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慢慢的几大盆子面要一个一个把馒头做出来。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们在厨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这一天要煮肉,先买来的猪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样的方块,然后便放到锅里煮,腊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鱼,炸了以后再吃。

到了二十九,真是忙上加忙”,过完这天,就是真真正正的过年了。

大年三十到了,这天要包饺子,在家里基本都是奶奶包,我们也帮一下小忙下午便要开始贴对联,贴在大门上,然后在院子里的每个屋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年画。到了晚上吃饺子,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篇五: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老一辈常说,“过了初五六,少酒没有肉”。意思就是到了这个时间,年也就过完了。接下来,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了。仿佛是一夜之间,硕大的红灯笼悄悄挂上了高楼,在风中摇动着发福的身躯;白白胖胖的汤圆在锅中活泼地沸腾着,清香在空气中肆意的弥漫着。元宵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

吃汤圆、逛庙会,这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每年这个时候,妈妈会煮一锅大汤圆,看着那或白、或黄的汤圆在热水的帮助下,逐渐变胖、变大,我馋涎欲滴。吃着不同的馅料,那叫一个香甜、满足!等我吃饱喝足了,再和姥爷一起去逛庙会。

关林庙每年都设有庙会,今年也不例外。那里是纪念关公的地方之一,每逢大型节日、活动时,人们都扶老携幼的去祭拜关公、逛庙会,愿关公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元宵节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人们都蜂拥而至。

进入关林庙,灯火辉煌,只听到人们的吵闹声与震耳欲聋的敲锣打鼓声,看来庙会已经开始了。再向前走,街道两旁的小商小贩挤得满满当当的,有卖糖葫芦的,有捏小糖人的,有卖关东煮的,还有卖烤螃蟹的,让人看了不由得垂涎三尺。

挤过人流,终于到了中心广场,那里有耍杂技的、舞龙的。看!一个个舞龙人穿着大红衣裳、金黄袍,面带龙面具,手舞金龙,好是壮观。引起了观众一阵阵的掌声的欢呼声。

走进大殿,只见关公像面若重枣,唇若涂纸,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一般壮丽气概。

元宵节的庙会一般能持续到正月十六七,等到庙会结束,这个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

篇六: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百盈润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总会有当地的特色和独特的风俗,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老家河南过年时的风俗吧。

我们还是先从过年的来历讲起吧,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妖怪,每到除夕时就会跑出祸害人们,每到春节人们就会带着牲畜家人离开,等到年兽走后才回到村里,但是却有一户老人家却没有走。到了春节这一天年兽又出来祸害,但是它发现老人家门上贴着红纸里面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年兽十分害怕就逃走了,这件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争先效仿,后来年兽再也不敢出来祸害百姓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而贴对联,放鞭炮这些习俗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过年也叫春节,每到春节只要不是迫不得已不能回来的人们都会从外地赶回家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吃团圆饭,而吃团圆饭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了,人们会早早的起来和面在面里放一些小苏打再把面放在盆里,蒙上一层保鲜膜围得密不透风。然后,人们再将买来的肉菜洗净剁成泥再加入一点生抽、鸡蛋等等参和在一起,忙完了这些面差不多也发好了,把面揉成长条切成剂子,将剂子擀成面片将和好的馅儿包进面皮里,我们这儿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会在饺子里包上钱,寓意着财源滚滚。最后,将饺子下入锅里煮上七八分钟就可以了。

除了吃团圆饭人们还会人们还会走亲戚拜年,到了亲戚家里亲戚会将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招待客人,而小孩子们都在欢天喜地的忙着拜年收红包,而收来的红包他们则会用来去街上买那些鞭炮和玩具了。

这就是我的老家河南过年时的风俗。

篇七: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抓周,是我的家乡最有趣的风俗之一。

当孩子过周岁时,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会在百忙之中为孩子送来最真挚的祝福。其中,令人最喜欢、最激动的是抓周。孩子的家人会早早做准备,在一个手工编织的大筐里,或是大床上,或是在铺着凉席的地板上,放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波浪鼓、毛笔、水彩笔、指挥棒、计算器、小鞭子、小汽车……把孩子放在中央,人们围着孩子,任孩子乱爬,随意抓。

我参加过侄女馨馨周岁礼。客人基本到齐,快开饭前,表哥表姐往筐里放着笔、算盘、听诊器……多多少少近二十件东西。身穿盛装的小馨馨被放在筐里,不知所措。但看到这些新鲜玩意儿,心中充满好奇。她睁圆双眼滴溜溜地打量着面前的东西,又看看攒在一起的人群,大胆的向一个东西爬去。表哥表姐看到馨馨向盘子爬去,立刻把手握成了拳头不安的摩擦。馨馨调转方向又爬到毛笔边。表姐一边拍手一边蹲下身,尽可能的离馨馨近一点:“宝贝,拿起来,快拿起来,拿起来我们一起到沙发上去玩。”周围的人也是嬉笑着,看着……最后,馨馨坐在笔和计算器中间。她看看笔,转头又看看计算器,摸摸这个,再摸摸那个。好一会儿的思考,她抓起了笔。周围的人纷纷鼓起掌来:“这孩子以后肯定是吃公家饭的。”也有的人说:“这娃长大要当个作家吧。”议论声滔滔不绝,表哥一家更是喜笑颜开。

抓周的那一刻,当事人优哉游哉,一点也不操心,随心所欲地拿,可爸爸妈妈就不一样了,既提心吊胆,又激动万分。真想知道我周岁时候抓的是什么?

篇八: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每一年都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最热闹的还是春节。大人小孩儿都喜欢过春节,小孩子盼春节的主要原因是:有压岁钱收。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

爸爸告诉我,新年要从小年就开始准备了,在豫东和豫南,都有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做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人们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满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来年风调顺,五谷丰登。

在这之后就要准备年货了,把新衣新裤买了,再买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鞭炮,新筷子等,这些办完了,年货就基本可以了。

下一步就是除夕了,除夕各地都要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除夕最热闹的就是放鞭炮了,到了晚上,天刚擦黑,就有无数的鞭炮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和伙伴们的心也随着鞭炮声兴奋起来。我们也下楼去,把鞭炮拿上,噼里啪啦的在天上炸开来。

第二天到了大年七年级,一大早就能听见吵吵嚷嚷的。有拜年的,有聊天的,到处都是喧闹声。听爸爸说在他小时候,七年级一大早要穿上新买或新做的衣服,吃完早饭,就“到处奔波”,主要原因是想展示自己的新衣裳,比比谁的好看。这天晚上还要放鞭炮有时放完鞭炮还没玩尽兴,会跑到邻居家去。有鞭炮就和邻居一起放,没有就找一些哑炮再放一次。

初五过后,就算春节过完了也就没有那么热闹了,大家也又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篇九: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

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給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

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

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篇十:家乡的风俗河南作文

杜婧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但是每逢春节人们最重要的风俗是人人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我的家乡在河南信阳,我们当地春节的饺子也别俱特色。

先从饺子皮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也有绿色的,寓意新春来临,生机盎然。还有用面和胡萝卜沫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饺子皮样式繁多,令人应接不暇。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俱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鸡蛋韭菜馅的,真是令人大饱眼福。

饺子的形状更是别出心裁了,有的在饺子的边上开一个小口,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的把饺子包成了一个包子样,意求红包多来。还有的直接把饺子包成了一个小元宝,寓意财运滚滚,发大财。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包饺子。你调馅,我擀皮,他包饺,其乐触融,热闹非凡。饺子下锅了,好大一会才端上桌来。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说着今年的收获,谈着今年的不足,说着对未来的期望。小孩子们则换上新装,凑到桌边,高高兴兴喊着新年好等祝福语,大人们便都纷纷掏出红包,发给小孩子。小孩子们拿了红包高高兴兴地出去放花灯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早上起来,大人们也总会给孩子们盛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在人们心里只有吃了饺子才算过了节。十五过后,人们都各自去工作了。年差不多过完了,家乡的人们都期盼着明年的春节,期盼着浓浓的年味和欢乐吉祥的气氛,也期盼着与亲人的再次团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