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青少年文学院海选优秀作品:就爱那片白杨树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3.19W

  本文选自茅盾青少年文学院海选征文【国中组】
  作者:刘济源

  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爱白杨树。机缘巧合,我会走的第一步路,就是在家乡老屋前的白杨树下迈出的。有一年回老家,发现屋前几棵高高的白杨树被一幢三层小楼替代了,出来进去,没有劲儿,似乎丢了什么东西一样。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田旁路边种满了白杨,而我最爱的是屋后那一大片白杨树。记得五六岁时,大人在两棵树之间系上绳子,做成秋千,让我坐在上面悠悠地荡着。我眯着眼,仰望着绿叶间透出的丝丝光芒,偶然发现白杨树上有大大小小的眼睛,眼睛望着我,我也望着眼睛。它们有的在抬眼望天,像是在寻求着什么;有的双眼脉脉含情,似是向同伴诉说心曲;还有的直直地盯着我,似乎想要突破这屏障,与新认识的小伙伴交流一番。我围着白杨仔细地瞅着,觉得这些眼睛十分有趣。
  我正入神地看着,脚下一绊,摔倒在地,奶奶跑过来把我扶起。得知我是在看杨树眼睛时,她拍着我身上的土,口中还念念有词,说了一大串我听不懂的佛语,急急忙忙地拉我回去。我本是不小心摔倒,便没有解释了。
  后来,到了上国小的年纪,只能寒暑假回老家,那片白杨树是我必去玩耍的地方。记得一年暑假,晚饭后看到好多小伙伴举着竹竿,打着手电,钻进杨树林里,打听后才知道是抓知了鬼去了。奶奶说这个季节知了鬼最多,一晚上可以抓少则三十只,多则一百多只,既可以吃又可以卖,所以老人小孩都不放过这个好机会。我好奇地跟去一探究竟,远远近近的林子里闪射着不少光束,上下搜寻着。当看到手中那只亮褐色、瞪着黑眼珠、举着六条带钩腿的知了鬼时,我被吓着了。这才觉着四下黑漆漆的,而杨树上那些有趣的眼睛此时也像知了鬼似的瞪着我,树上还传来“沙沙”的响声,于是手电再也不肯打到树上,只照着脚下深浅不知的路。至于那盘香喷喷的美食,在爷爷奶奶极力怂恿下,我闭着眼睛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只觉着喉咙发痒,难以下咽,任他们怎么劝,也不愿再试上一口了。
  如今上了国中,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去,我都要到白杨树下转转。奶奶告诉我,那片白杨树是三十多年前村里人种下的,当初的小树苗,棵棵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站在高大挺直的白杨树下,抚摸着粗壮的树干,想起那些挽起袖子,飞舞锨镐的身影,他们曾流过多少汗水,想来只有这片白杨树知道吧。
  我时常想起,春天白杨树花开时,挂在树上像极了毛毛虫,我们把毛毛虫放在胆小的孩子手中,吓得他哇哇直叫;夏天,杨树叶密密麻麻堆成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像一把绿油油的凉伞,我们在树荫下捉迷藏,看蚂蚁,抓蚂蚱;秋天,那片白杨树化成一支支蘸满金黄油彩的画笔,尽情地为我们作一幅天然的油彩画;冬天,站在树下仰望天空,没有叶子的白杨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逸挺拔。这些白杨树成长的岁月和我的童年交织在一起,想必这片白杨树也都记得吧。
  我想,对白杨树渐生喜爱的绝不止我一人。看先秦时期人们就把杨树的叶儿说成“其叶牂牂”、“其叶肺肺”。到了杨絮飘飞的时节,有人喜有人恼,可在苏轼的眼里满是诗意“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现代人左河水一句“直正清白随召唤,愿为柴火敢为梁”说出了对白杨的赞咏。甚至还有歌儿传唱:“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
  现在,难看的知了鬼被我誉为老家的“唐僧肉”;当年树上那些梦幻的眼睛,如今看来不过是愈合的伤痕罢了。屋后那片白杨树,又高大粗壮了许多。"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它们经风霜,历雨雪,看似屹立不动,树根却暗暗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最终成就大树。这是那片白杨树在我纯洁的灵府留下的一点启示。

茅盾青少年文学院海选优秀作品:就爱那片白杨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