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吴伯箫的《灯笼》(精选4篇)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9W

篇一:仿写吴伯箫的《灯笼》

仿写吴伯箫的《灯笼》(精选4篇)作文

奶奶的锄头

坐在地头,举目远眺,东边那初升的朝阳红彤彤的,洒下几缕红光,暖洋洋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土地,稀疏的人影是在田间耕作的早起的人们,挥舞着锄头,卖力地劳作着。一垄垄的的田埂在锄头下延伸着,仿佛是在一张纸上跳跃的音符,谱写出我儿时记忆的乐章,奶奶就在我身边不远的地方熟练而灵巧地挥舞着锄头,时而扭头看着我笑一笑。

小时候的我在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能忘记,在老家大门后的角落里那一把锄头,明亮的锄头总是彰显着主人的勤劳,弯曲的锄把被汗水浸润的油光闪亮,无声地讲述着主人每天的辛苦。这就是奶奶的锄头,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它上地了,伴着星光才回到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淡无奇中耕出四季的丰收。

小孩子的日子总是开心而快乐的,那时总感觉那锄头被奶奶看得比她的宝贝大孙子还重要。农忙时候,太阳刚刚显出半边的轮廓,露出一点儿金光时,奶奶就落下正在熟睡的我,背起锄头,脚步匆忙地奔向田里,急匆匆的脚步好似晚去一秒那地就不是她的了。一天不去田里两趟,半天不摸摸锄把,奶奶的心里就会空落落的。不懂事又淘气的我总需要奶奶的照顾,每当这时,奶奶就会在院子里干着急地踱步。

慢慢长大的我,就跟着奶奶背着锄头一起去田里了。常记得,放学后,若看见紧锁的大门,不用猜,我就知道奶奶去田里干活了。这时候的我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急冲冲地跑去田里找她。当我气喘吁吁、双手叉腰地在地头“刹车”,奶奶耕作的身影便映在我的眼中,“嘿咻嘿咻”的锄地声传入我的耳朵。“奶奶,奶奶!”我一边大声喊着,一边跑到了奶奶的身边。奶奶停下挥舞的锄头,笑笑地拉着我。奶奶的手里全是汗,脸上也是,头发贴在脸颊,汗水流进她的眼睛,也打湿了了奶奶的衣服,贴在身上。这一幕是我童年的回忆,汗流浃背的奶奶在田间挥舞着锄头劳作的身影永远映在我的眼底。

“奶奶,锄地这么辛苦这么累,歇歇吧!我长大了,好好学习,赚很多的钱给奶奶花,奶奶就不用锄地这么辛苦了!”我撅起嘴说。奶奶并没有放下锄头,而是空出一只手笑盈盈地宠溺地摸着我的头,“好,好,好!我大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奶奶心里乐着呢。”夕阳西下,奶奶背起锄头,拉着我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心地跟奶奶讲着学校发生的趣事,奶奶总是一路笑着跟我回家去。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耕地苦、耕地累,现在我长大了,每当想起来和奶奶在田里锄地的情景,每当想起奶奶紧握双手挥动锄头的情境,仿佛看见了那挥动的锄头下是那金黄的麦浪,那挥洒的汗水下是那颗颗饱满的玉米,是喜悦的丰收,是辛勤的耕作,是锄头对黄土地的热爱,更是奶奶的勤劳朴实。

长大的我有时候会因为难题愁得龇牙咧嘴,也会为繁多的抄写头痛欲裂,还会为接连不断的课程满口怨言。每当这个时候,朝阳下奶奶辛勤挥舞的锄头就会跃进我的心底,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揪了一下,所有的抱怨、牢骚一扫而空。正如奶奶紧握住锄头在田里挥舞出收获,我也紧握住笔在书本上勤奋拼搏、开拓进取、耕耘出自己的未来。

篇二:仿写吴伯箫的《灯笼》

草帽

真的,草帽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每每我看到家中墙上挂着的一顶草帽,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那美好的回忆,以及无尽的忧愁。

之前我每年都会回老家,每次都去看到奶奶坐在家门口织衣,而爷爷则在地里忙活着,到了晚上,爷爷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返回家中,当看到我回来后,眼睛里亮起光,脊背也挺直不少,满脸堆着笑,那笑意直达眼底,眉眼弯弯,十分慈祥。他的背上背着一顶破旧不堪的草帽,看到这个,我忍不住责怪起爷爷,怎么也不换个新草帽,而爷爷则只是一笑了之。

有一次,我一时兴起提出和爷爷一同去地里干活,尽管爷爷奶奶苦口婆心劝说我在家待着就好,但我仍执意跟着爷爷一起去。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赞叹这天真蓝,阳光明媚,花草摇晃着自己的身子,仿佛在向我招手表示欢迎。过了一会,这些景物在我眼中变了样,碧蓝的天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心头闷闷的,太阳毒辣地烤着大地连同我的身体,花草那眼花缭乱的身影也变得模糊。

突然,我的世界变黑了。

我急忙伸手试图拿去眼前的黑暗,摸到了什么东西,往上一提,我的视野重新明亮起来,再一观察,原来那“黑暗”是爷爷的草帽,是爷爷把他的草帽戴到我的头上。冷静下来后,我才仔细感受这种感觉,外面摸起来热,但内部则十分凉爽,头顶微微还能感受到有风吹过,阳光也没有那么刺眼了,隐隐还能闻到一丝爷爷亲切的汗味。但当我看到爷爷在烈日下劳作时,心头又是一暖,急忙将草帽还给爷爷,说自己在大树下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爷爷又说我累可以回家,我摇头拒绝。最后,我和爷爷一同披着晚霞回家,奶奶早早在门口等着我们,看见我们回来又转身进门。

在那之后,我出去玩过很多地方,也都戴过不同款式的草帽,却再也没有了爷爷那草帽的感觉。爷爷去世之后,我便将草帽拿到家中挂在墙上,每每一抬眼,望着墙上的草帽,仿佛就又回到了那年夏天,闻到了爷爷身上熟悉的味道。

篇三:仿写吴伯箫的《灯笼》

拨浪鼓

“咚咚咚-咚咚咚”伴随着有节奏的厚实而轻快的鼓声响起,婴儿会扭头找声源,小孩子会锁定目标,眼神一路跟随,低着头玩手机的大人也会抬头看看。红皮身,黄鼓皮,侧面有两行引人注目的线,上面还分别系了一颗小木球,红皮把手,这就是拨浪鼓的构造了。虽简单,却像月亮那样让人“向往”。在我小的时候,拨浪鼓几乎是每个小孩子的贴身玩具。

真的,拨浪鼓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提起拨浪鼓,就会想起打针吃药时,爸爸摇着拨浪鼓做着鬼脸吸引我扭头看去,扭回来时,药已经吃完、针已经打完了的经历。会想起在我小的时候拿着拨浪鼓和小孩子们换各种零食,给你一颗糖,借我摇一会,我给你玩我的球,你给我玩你的拨浪鼓的情景。会想起,摇着拨浪鼓经过的身旁时,它停下其它动作,侧着头听鼓声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便会把拨浪鼓放在它的眼前一晃,然后像是有什么其他人没有的宝贝一样高兴地走了……

记得,那时候大街上总是会有老人骑着不大的三轮车,上面挂着种“稀奇”的玩意儿,一打开盒子,就会有各种吱吱叫的神奇盒子,用奇特的结构可以让一个塑料球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的神奇球,按下它的头就会突然蹦很高的神奇小人,但最引人注意的是车身前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拨浪鼓,老人手上还会摇着拨浪鼓吸引路人注意力,伴着这鼓声,那一排的拨浪鼓好似要出兵的战士们一样,“挺身立正”,迎着阳光,熠熠生辉。

如果害怕,就摇摇拨浪鼓。

虽然我已经长大,不像以前那样惧怕一个人待在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能使我联想出一个“可怕”的故事。但在小的时候,平平无奇的拨浪鼓可以让我克服恐惧,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好像手里拿的是魔法杖,坏人要是来了,念几句咒语就可以把他们赶跑一样。于是心情变得十分放松,不再那么“浮想联翩”了。

拨浪鼓既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也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拨浪鼓了,只有在小孩子抓周时也许会有拨浪鼓,如果抓到拨浪鼓,大人们一定会开心得不得了,可是这个美好的的东西却变的越来越少见。也许因为时代高速发展,上网一搜就能搜到不同鼓皮的拨浪鼓的声音,也许因为时代高速发展,小孩子的玩具已经“进化”了,不再需要这样只能发出一种声音的玩具,也许因为意识到以上两种情况的人太少了,没有多少人制做,买卖拨浪鼓了……

几年前,某个幼儿园内:“咚咚—咚咚—咚咚”,一群孩子穿看红色的连衣裙,扎着丸子头,跳着舞蹈摇着拨浪鼓,台下的家长们愉快的笑着,嘴角忍不住上扬……

篇四:仿写吴伯箫的《灯笼》

绿豆

虽不像翡翠,绿得惹人爱而至珍藏,大人眼中的绿豆,能下火却仿佛是它天生的奇特功效。炎天暑月,喝绿豆水,放学吃绿豆糕是我童年中每日必吃必做中少有例外的事。

提起绿豆就会想起母亲的叮嘱,爷爷奶奶的背影;就会想起糕点店门牌,门口如火车的长队;想起锅中毫无瑕疵,如同湖水般平静的绿豆水……真的,绿豆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放学接我的爷爷,每每放学等着我,给我提一袋绿豆糕,十几个小小的圆圆的像宝石;袋子无法锁住那特有的豆香,饥额难耐,以至迫不及待地拿出一颗,咬下去,外层是一层层金黄的酥皮,里面沙沙,豆香在味蕾上绽放开来,仿佛在绿豆的世界荡漾,一股清新涌上心头。那种放学能吃绿豆糕的欣喜,是一直思慕着的。

自从进入中学,学习的压力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笼罩了我的世界,让我压抑接近窒息。伴着漆黑的夜回到家中,与难题进行着激烈的搏斗,顿感眼前疲惫昏暗,哈欠如一块块巨石压在身上,心中的火气陡然增加,每每此时,母亲总会悄无声息地端来一碗绿豆水,“多喝点儿,凝神降火。”一抹清新的绿涌进眼眸,在这漫漫长夜中,这绿的点缀,如光明驱散我的阴霾。冒着丝丝热气,温暖我劳累的身体。浅闻一下,那清香沁人心脾;小喝一口,那绿豆水滋润心房。每每想起那时,便深深留念。

唉,于今,再无机会尝到原来的绿豆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