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仿写(通用15篇)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2.92W

篇一:灯笼仿写

灯笼仿写(通用15篇)作文

京剧的记忆

曹菡益

连着唱念做打也算着,一切戏曲中,我爱京剧,身上的凤冠霞帔,同历史艺术上最耀眼的明珠,一提到明珠,就会想起历史文化的瑰宝,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就会想起最有名的京剧,独特的唱腔;想起在京剧演员手中攥着的水袖,同用金丝缝制的行头;戏台下想起高亢的戏腔,《苏三起解》行头旁想起传神的舞姿,嚷嚷的观众,忧郁的故事;台上的生旦净末丑,《霸王别姬》。真的,明珠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篇二:灯笼仿写

星星

虽不像太阳般的火热明亮,也不像月亮般皎洁幽静。我喜欢星星却仿佛是命中注定。妈妈说小时候,我就常常指着天上的繁星,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哝着些什么……

记得,以前奶奶喜欢带着我散步,她常常牵着我去莲花山,然后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坐下来。那时的天空是漆黑的,但却总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轻眨着,饱含着慈爱地抚摸着我,就像奶奶……

“阳阳,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最亮的星星叫天狼星,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星是位于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奶奶的轻声细语时常伴随着我进入梦乡。儿时的我晚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与星星一起度过的,所以星星于我而言就像家人、像朋友、像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莲花山所能看见的繁星数也逐渐减少,就像是回了老家的奶奶逐渐从我记忆淡出……直到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地带着我和妈妈赶回了老家。我记得很清楚,在路上度过的那一个晚上,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漆黑的夜朝我的心扑来,压在心上,沉重地让我喘不过气……

到了老家后,家里一扫以往的热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寂静,房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走进门,一个惨白、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棺材闯入我的视线。里面躺着的人,是谁?!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不!不可能!

看到那棺材的一刹那,我的心“咯噔”一声,那个躺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教我认星星,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人,不会是那个我敬爱的奶奶……

我抱着一丝丝侥幸,颤抖着走了过去。看到属于奶奶的那张慈爱的脸,是毫无血色的、苍白的。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划过了我的脸颊。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门前,抬头看着天。不再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仿佛在告诉着我,属于你的温柔、慈祥的那颗星星已经消失了,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自那时起,星星的存在只能给我带来伤心。我每次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曾教我的一切。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抬头去看天空,害怕自己会突然哭出来……

随着深圳的科技发展,每到晚上,城里就充满了聚光灯,星星也不再能看到了,它们渐渐隐入了黑暗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名了大鹏的航海营。航海营是在海边,远离来自城市的强灯和喧嚣。

一天晚上,航海营里的学员在举行party,我觉得闷,就出去沿着海散着步。本想抬抬头,伸展一下僵硬的身体,却在抬头的那一刻,愣住了……

天空上挂满了星星,都在笑着看着我,我甚至看到几颗星星连成了奶奶的模样,温柔又和蔼。她笑着:“阳阳,奶奶教你的,你还记得吗?”“记得,一直都记得”我看着奶奶,哽咽地说。“其实,星星是死去之人的化身哦,阳阳,你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看得见。我一直在你身旁陪着你。”听着奶奶的话,我连连点头,奶奶其实从未离开过,不是吗?

星星带着我对奶奶的爱,回到了天空,对我散发出了来自亲人的柔光。

篇三:灯笼仿写

稻香

赵筱晴

在这个远离高楼,有着蔚蓝的天空,新鲜空气的乡间,永远有一条这样的道路:

那条路上,有孩子们青涩的脸庞,有一望无垠的麦田,有沁人心脾的稻香,还有那时稚气又无畏的我们。

好多年前,我们都还小,穿着白衬衫和灰色短裤,扎着小辫子,在这个熟悉的地方,肆意地奔跑。邻居家老人,每天清晨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一棵和她年龄一样大的树下,如果没事,她就会在那坐上一天,悠悠地扇着蒲扇,吹着暖风,有时还会拿着草帽,盖在头上小憇一会,那位奶奶虽然面容沧桑,但再多的皱纹也盖不住她满脸的慈祥。

我记得每天我们从早上出发,从河的源头去到任何地方。我们坐在大树的侧枝上,一起看晚霞、飘雪和飞鸟。又骑上自行车,一次次去追太阳,从草场到森林的景象,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曾在风车下,欣赏最美的夕阳。

有时玩累了,我们就会坐在邻家奶奶家门前,听她讲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录音机在循环着晴天,那时的阳光照的我睁不开眼。

来到乡间的小路上,有香蒲,有蜻蜓,有野花,我们凌乱的脚步,更多的是那时刻萦绕在旁的淡淡稻香。这里有太多回忆,好多次回到家,我都会在纸上留下一天的趣事和心情。

从前的从前,我总是很期待秋天,在这样一个季节,有落满地的红色枫叶和让人措不及防的邂逅,但现在,我发现七八月份才是最美好的日子,譬如,枝繁叶茂的大树,冰镇的西瓜,摇晃的躺椅,高我一头的杂草,纷纷扰扰的蝉鸣,和蔼的老太太,温度恰好的晚风,以及那时无忧无虑的我们。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眷恋那段时光,我们一起用树叶石子玩过家家的日子,一起在无人的地方高喊自己梦想的时候,一起,追着萤火虫向远方奔去的美好岁月。

为了求学,没想到国中就要远离!自从远离乡井,在外面努力挣扎之后,像这样的路,我见的不多了,每每想起那时的张扬,便深深感到怅然若失。

而那条蜿蜒的路,我也好久没有走过了,我都快忘记它什么样子了,于是我想了又想,决定把这些都藏在心窝里。再对它说一句:“再见了,悠长的道路;再见了,旖旎的风景;再见了,永远让人念怀的童年。”

篇四:灯笼仿写

最爱是端午

佚名

端午节如期而至,家家户户挂上了艾草。我爱端午的月亮,如弯弯的小船,船上引出一丝线,那是挂着美味的粽子的。看着粽子,就会想起日间伙伴嬉戏的笑声,想起那皮影戏里灵动的人偶,以及父母忙着包粽子的身影。在月光下,读着屈原的诗,仿佛此刻正在汨罗江畔,真的,端午的回忆太多了,思绪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篇五:灯笼仿写

顾佳怡

年味正浓,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乡情民俗少不了。我的儿时最爱,莫过于五彩的烟花了。提起烟花,我就仿佛看见了一片硕大的空地,几个稀稀散散的烟火箱,看见祖父点烟花时微微颤抖的手,小小火光映照在他脸上如喝醉了酒一般的抹抹红晕,看见火光闪现,朦朦胧胧的一片,点点烟花灿烂于繁星涌没的静谧的夜幕中;仿佛听见烟花爆飞窜放的巨大声响,听见孩童的欢笑声和追逐打闹声;仿佛闻见留残的烟花碎屑,弥漫于含着美味佳肴的空气中。真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连我的梦里都随了烟花盛开。

篇六:灯笼仿写

连绚烂的烟花算着,一切花儿之中,我爱素洁如凝的栀子花,如白玉无瑕,素素淡淡,清清雅雅,同儿时与朋友那般真挚的友谊,提起童年的回忆,我总会想起我们在屋前屋后捉迷藏的身影,想起我们在田埂上奔跑的欢愉,想起荡秋千时洒脱而无忧无虑的笑声。这般的友谊,栀子花般纯白如雪,点缀我的童年。

篇七:灯笼仿写

笛——仿写《灯笼》

虽不像竹管中的空气,振动着奏出悠扬余音,便成为在吹口徜徉的灵动思绪,伴着跃动的音符。在山坡上惊慌迷路的几头牛儿,听到了笛声就寻到了牧童的方向。春风拂面,用初长成的手指按压孔隙,口中缓缓吐出均匀气流,或是听着母亲不知名的乐章,是江南坡上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担心着孩童们随意吹笛扰乱清净,但有时还要在寂静无人的黑夜吹起自己最喜欢的调子。

连牧人们的山歌算着,一切音律之中,我爱村口响着的二胡,庙里回荡的木鱼,同一支溪流边牛儿背上的笛。提起笛,就会想起江南林的簌簌,云边鸟儿长鸣的声音;就会想起草垫在赤足下的酥痒,村中老人下象棋的自语;想起伙伴麦色的皮肤,同活泼调皮的嬉笑;坡野里想起氤氲的湿雾,枝叶下想起躺在树杈间粗糙的感受,弹弓,诗书;树下的喊叫,玩闹,抓青蛙。真的,笛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河里激荡着的就都是。

记得,那时一同玩耍的伙伴,清晨每每被迫起床诵读背诵诗文,一背一早晨。过了先生的考核后总是要到了晌午。凑巧若是下着微雨的天,他们和我便爬上牛背,吆喝着走向常去的那个矮坡。伴着我们的除了朋友们的打闹,便是一个逮虫子的小罐,一支竹笛。那时自己乐理什么的还不懂,说不好听,就是乐谱上的矮子,什么泛音、音阶,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其他人好,在吹奏自创小调时轻易不争执对于旋律的规划辨认,倒是一路追着偶有的蜻蜓讲些家中遇到的趣事——打翻墨水洒一作业之类,每每令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对面赵家妹妹遥遥向笛招手了,认得了是大哥的笛声,过桥来却央求着再来一曲。到了竹雀坡已是巳时时分。不是当风吹动春苗,笛声就自然地流淌起来的吗?那种澈水般音色伴着风声的静谧,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再来一曲!就一曲!”

自从远离江南,为了前程在北方孤独求学,像这样伙伴们口中的喊叫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放牛,靠在牛背上望着青天,吹起祖母或更早之前流传下来的小曲,便深深感到怅惘。草地上捉到的蚱蜢便都是在耳边漾着微微颤动的笛声时张开手指放出的。每个人都拥有的一支小竹笛,样子也还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虽然人早已迈进青春茂盛时期,孩子们也早已成熟了。

乡俗赶集,采买、玩耍而外,常有路边一位卖艺人摇晃着身体,奏着一支朴素长笛。仿佛旁边还有稀稀拉拉的听众做点缀。吹笛,自然同社戏台上的咿咿呀呀一样,有着趁集会挣得钱财的意思;观众稀拉的点缀,艺人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人多走失的孩童正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听到心间萦绕的一股溪流般圆润悠长的音色,总会以离家不远而欣喜蹦跳起来的吧。

桓伊在涌河岸边无意吹笛伫立,偶然遇见王徽之的故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聆听。庙会晚的那百笛齐奏壮阔爽畅,却曾于围观者的长衫后凑过热闹:抓住父亲的衣袖瞪大发光的双眼,望着点点灯火下一支支微微颤抖的笛,还要迫不及待地扑上前细看,却被一把抓住衣领掂回人群。家来睡,不是还能听到窗外几个闲来无事的人偷偷对着浩瀚星空吹曲子吗?梦都随了乐声开花。

想起来,朋友远行,曾一同带上各自的笛,在遥远的山头上,对着月亮互相吹起同一首曲子;过程中虽不像古文里记载的“心有灵犀”和以音乐心神交汇,但悠扬笛声已够肃穆了。那时仿佛自制的不少笛子,而那支月夜里渗透进思念的最喜爱的笛却早已不知所踪了。

用红绳在刚刚得到的笛上绑绣包,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兴趣;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好运顺风,而是根本就爱那玩意,如同给自己的女儿过年绑红头绳一样。自然,若是绣包里有十几年前母亲收藏的小物件,即使廉价平常,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支光秃秃的手工笛,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玉笛,还没见过;总该有“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余音绕梁之感吧。假定是四月芳菲的夜晚,城中游子趁着星河无目的地游荡,忽而耳边飘飞起一阵笛声,细腻清澈,引领思绪回往故园,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事往无人共说,愁闻玉笛声长”的无名也许因笛落泪,但玉笛之愁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美是一年之末,有大红在戏台点缀着,杜丽娘跪倒父亲脚边哭诉之时,那笛你不希望响的是幽远苍茫,是婉转凄凉,是悲痛感伤吗?无月之夜重回人间,窗边思索杜柳之情的故事是同笛鸣一样带动了数代人的思绪的。你听,牡丹亭圆满了,我愿就是那笛前颤动的音浪。

唉,壮,于今耳畔再无笛声了。应该数军号,数唢呐,数草地上空翻飞的狂风!

篇八:灯笼仿写

书本

虽不似唐时窦威爱书如痴、嗜书成癖,但我爱书,爱那带有点点墨香的书。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开始,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的,书本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精神矍铄的爷爷,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与我度过的每一个趣味横生的中午。午间阳光正好,一老一小就趴在床上,拿一本已被翻阅过不知多少次,枯黄如岁月般的书,轻轻诵读,讲明代谢缙大才子的故事,佳人才子,巧对刁难,令我心生向往。谢缙出生时,天降异象,我深深期待;谢缙晚说话,但却出口成章,我也为之骄傲;谢缙向他心中佳人表白情思,我也似谢缙一样欣喜激动,惴惴不安。又好似自己便是那伊人,心里无限娇羞,心旌动摇;谢缙被奸人诬蔑,我愤愤不平……谢缙死去,我痛哭流涕。我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感伤。那是我第一次,触碰到那么美,那么美的世界。我对书本,有了第一缕情。

书本,未拆封的、翻阅数次的书都堆积在我的枕边,房间犄角。我想,大概只有书才能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火热罢?平日里上课,我几乎是逃也似的不敢去和它对视。啊,书本真是太诱人了,一碰上就停不住,非要等一个故事结束,才放下书本,长吁一口气。也大概只有书才能那么轻易地让我产生酸涩罢?给别人介绍时,忍着千般不舍,才要介绍出去。像没长大的孩子固地珍藏着自己的宝贝,不愿让任何人窥探。我对书本,有了占有欲。

书本对我亦有教诲之恩。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语文数学,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在书中找寻到。清晨上公交,书本在身边;上课时间,书本伴随老师的声音陪伴在旁;晚上,我依旧离不开书本。书本给我带来了知识、动力、情感,它是我的恩师!

我叹惋,爱书之知己实在太少,我深切希望,与知己分享自己的宝物——书。即使有千般不舍,万般羞涩,我也希望有人一起分享快乐,我也希望书能被他人所爱惜珍视。

篇九:灯笼仿写

连着幽香的桂花算着,一阵花香飘来,我爱幽香的桂花,玫瑰的清香,同一个向我招手欢迎的乡村小镇,看着小镇就会想起镇上的花海,花海随风飘来花香,就会想起满天星的花语,甘愿为你做配角,想起爷爷的包容,同藏进花海不为人知;乡村小镇的自由和美好,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活。观看日出,捕捉日落,城里的繁华,勾心斗角的生活,不如小镇的美好。真的,乡村小镇有着乡民的热情,怡人的空气,这样的美好生活,我所向往的都是。(曾怡霖)

篇十:灯笼仿写

曹钦泽

连老师的教诲算着,一切美好的回忆之中,我爱朋友的帮助,父母的支持,那一个我曾生长的小村。提起小村,就会想起外公家里的鸡鸣,外公砸嘴喂食的声音;就会想起换煤气桶的叫卖声,村民们奋力追赶的背影,大声呼喊的急切;想起玩躲猫猫的惊险愉悦,伙伴们你追我赶的身影;灶台上响起锅铲的刷刷声,倒进啤酒的沸腾声,灶台下的小板凳,柴火,火铁。真的,小村结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篇十一:灯笼仿写

王一杨

连生脆的荸荠算着,一切水果之中,我爱甜美的樱桃,可口的柚子,同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柠檬。提起柠檬,就会想到七年级的欢乐,同桌调皮捣蛋的声音;就会想起生吃时无限的酸爽,闺蜜龇牙咧嘴的表情;想起表哥矫健的身影,同手中飞起的篮球;超市里想起清新的气味,南方柠檬树下想起闹嚷嚷的水果店,店中的销售员。真的,柠檬的事记得太多了,记忆的碎片里装的都是。

篇十二:灯笼仿写

对联

谭仪

一张红色的大彩纸,裁成两半,接拼成长条状,用蘸了墨的毛笔在上面提字,这便是对联。

小孩子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大自然中所有的颜色交织在一起,我总能第一时间发现红色。这是我特别钟情的颜色。这是我特别钟情的颜色,提起它,就会想起家门口张贴的红纸黑字的对联,我爱对联。

记得,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的爷爷,会在大年三十前一天的一大清早,骑着三轮车去两公里外的热闹大街上去买对联和浆糊。我总是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等着爷爷回来。看到远远的一个身影时拼命招手。一不小心被板凳绊倒,又迅速爬起来,等着用双手神圣地接过那幅对联,捧到家里。爷爷则会大笑着把车了推进家中。

“对联得是幅好对联寓意,对仗都要好,还得写得漂亮!”

自我七岁时,家门口便只留下些残碎的纸片,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看不出从前鲜艳的花,只剩下夹着黄色霉菌的泛白的印痕。不知哪年爷爷心血来潮又去买了幅对联,却是超市那种包装好的。想起小时候唯一一次跟着爷爷去街上,绕着小道儿找到一个小摊。摊主是一个长着花白胡子的老头儿。说是老头儿,是因为他那双眼睛里总是冒着精光。他卖的对联总是现写的,大毛笔在衣袖间挥动,强劲有力,飘逸潇洒的字就躺在那纸上了。周围的人都喊他“老爹”,我也就想喊他“老头儿”,况且每当他提起毛笔时,就总是一种他是对联的头儿似的错觉,指挥着它们。只是后来,我再没有见着那“老头儿”了。

姐姐现在已是研究生了,古代文学是她主要的方向。于是今年春节,爸爸说:“写幅对联吧!”我的神情有一瞬间的恍忽,好久都没听到这个词了,记忆中那鲜艳的、夺目的红又浮现在脑海。“瑞虎生威,千山草木千叠翠;春燕衔福,万里乾坤万象新。”因为家门有足够高,所以姐姐写了十一个字的对联,横批就简单得很,“欣欣向荣”四字。

只是这书写的任务交给了我,是我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手中仿佛沾了油,握不住笔:“要是写废了怎么办?”

姐姐鼓励我:“写废了我再帮你上街买纸去。”

妈妈在一旁为我磨墨,是的,我姐有一套齐全的装备。爸爸也拿着一袋糯米粉去熬浆糊,爷爷奶奶在旁边指导我怎样写得更好。

终于决心落笔,一刻不敢停留。当它贴好后,我还有一丝不可置信。越看越不满意,“叠”字我竟多写了一点!乾坤的“乙”居然向前探头了“乙”。我感到非常自责:“咱家的福气不会被我给作没了吧!”

”没事,多写了一点代表福气多一点,而那个”乾“也是为了有更大的空间装福气。”姐姐安慰我。

好吧,确实有被安慰到。方圆几十户人家,只有我家贴了对联。那鲜艳的红,浓重的墨,与记忆中的样子重叠起来,只是这一次,它显得格外孤单。

“等明年,你们姐妹俩分工合作,姐姐拟对联,你把字练得更好,写个十来幅,送给亲戚们,好不好?”

”好!”我喊出了声,望着那红纸黑字的对联,信心十足!

篇十三:灯笼仿写

朱滢滢

所有街道中我爱人声鼎沸的步行街,繁华的商业街,同一条幼时家边的老街。提起老街,就会想起街边老人卖的甜香无比的麦芽糖,张婶家唇齿留香的桂花糕;想起面店老板从容揉面的背影,刀削面的润滑Q弹;街口石凳旁想起阿婆们同嗑一袋瓜子,细数家常;围墙边想起紧紧缠绕的青藤,街坊邻居端一张小凳围成一团,捧一只西瓜共享。真的,老街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诗篇中承载着的都是。

篇十四:灯笼仿写

铜钱

整理杂物的时候,翻出来了一个精巧的小木盒子,有些好奇里面是什么,便打了开来,原来是几枚前清时的铜钱。

“呵,那么久了,竟然还在呀!”我很是惊喜,也有些意外。说起来,这几枚铜钱还是我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去广西桂林旅游时得来的,本以为早已弄丢了,没想到竟从杂物堆中被我找了出来。

记得那一次去桂林,我和父母一同参观了当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银子岩溶洞。这个溶洞以其中的钟乳石晶莹剔透,形似金银而得名。参观临近尾声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游客们每人都发了几枚铜钱,“这是清朝时遗留下来的铜钱,把它们用红线穿了挂在脖子上,有招财进宝的功效,保管各位财源滚滚。‘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戴上这铜钱,效果更好哦!”

当时的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纪念品。都是古时候的钱了,又不能花,要它有何用?带在身上?有谁会喜欢把这么一个满是铜臭味的东西带在身上呀!上了国中后,我却在同学们当中发现了真的有将铜钱戴在身上的,只不过不是戴在脖子上,而是系在脚腕上。我问他:“你真的相信,带上铜钱就能招财的说法吗?你为什么要戴呢?”他表示并不相信,他对戴这个东西的意义也不甚了然,只知道是母亲给自己系的。看来,虽然我们这一代不相信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了,但是在上一代人以及更久以前的人们心中,还是愿意相信这种美好的愿望的。

巧得很,我从木盒子里找出的五枚铜钱,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的通宝。妈妈见了,便用红绳将它们串了起来,并告诉我,这叫五帝钱。所谓五帝钱,就是用从顺治到嘉庆五个清朝最繁盛的朝代的通宝串成的钱串,据说它凝聚了这五个朝代繁华的灵气,除了可以招财,还可以避邪呢。

当我抚摸着铜钱的时候,内心也不禁有些感慨,一种站在历史之上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我觉得人们之所以相信有关铜钱的传说,更多的是一种对以往盛世的追忆: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物产丰盈,百姓生活安乐富足。然而,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的大门,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这极端困苦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确实需要一些诸如五帝钱的东西,将其赋予迷信色彩,作为生活中的某种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活下去。越是在贫穷的年代,人们越重视这些东西,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这泛着光泽的铜钱,虽然过了几百年,仍然保持着它们在盛世时的姿态。虽然祖国遭受了磨难,盛世已成为过去,但它们依然保留了下来,似乎在述说着神州大地曾经的辉煌,等待着这片土地的复兴。

篇十五:灯笼仿写

连向前奔涌的时光算着,一切回不来的东西之中,风是最令人深思的,被风莅临过的人生有一种仿佛活在回忆里的感觉,从地球一端游荡到这一头的风,在消逝之际,留下的是过去的心情。每每提起这个单字,就会想起在北极村最北端,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寒风,冷得让人麻木,冷得让人封冻了情感;就会想起厦门海岸,夹杂着咸咸海水的味道的。黏稠的晚风,让裸露的皮肤湿湿的凉凉的;想起太平洋对岸吹来的季风,颇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势。真的,风是回不来的,人的一生至少要经历数以万计的风,却没有一道完全相同,没有一种心情是相同的,栖宿在人的心脏里,满满的回忆挤着都是。(贾景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