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文澜》读后感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2.13W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风起文澜》读后感作文

多年之后,皇帝御赐的《古今图书集成》来到鲍家的花园中。浙江巡抚神采飞扬地宣读了圣旨,鲍廷博急忙磕头谢恩,想起了那个献书的日子。

时光飞逝,十个春秋已如白驹过隙,悄然逝去,让人难以拽住岁月的脚步。

一个深夜,纪晓岚完成了《四库全书》的最后一笔,和珅将其送到乾隆寝宫。年逾古稀的十全老人急忙握住和珅,一时老泪纵横,无法控制情绪。他不顾一切,大喊“朕的心愿完成了,朕是千古一帝。”平复心情后,乾隆下了一道圣旨,给江南的献书大户一人一本《古今图书集成》,以示嘉奖。

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文脉在千百年间从未断过。虽有改朝换代的战火,未曾阻断繁衍。永嘉之乱后,世家大族纷至沓来,安史之乱后,更多的流民南迁,为江南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宋朝本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时代,但彼时的文坛却异常星光璀璨,一位位卓尔不群的才子横空出世。靖康的哀伤在熏得人醉的暖风中忘怀,江南一时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文化的顶峰也将到来。宋朝绍兴元年,宋高宗下御旨,开始重修毁于战火的秘书省,拉开江南地区藏书的序幕。

隐居山林的郑樵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地带着自己毕生的藏书前往临安,面见圣上,希望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被金朝关押着的洪浩,在绝境中散尽家财,只为收集北宋汴京的遗书,在启程回国之日,悉数带回。陈起耗尽一生编书收集江湖布衣的诗文,皓首穷经;高良仁一生兢兢业业地刻书,焚膏继晷。他们对文化的热爱让人动容,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偶像

时间来到了清朝,袁牧因为家中贫困,希望到富贵人家借读,但是对方却冷眼相待。等到他考取功名,衣锦还乡后,建起一个可以供所有人借阅的藏书楼。杭州人对文化的热爱与生俱来,对藏书的追求至死不渝。

乾隆皇帝要著《四库全书》时,大臣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以《永乐大典》作为蓝本,第二个想到的便是找钱塘文人借书。不难看出杭州人在藏书界的影响力,已经闻名于全国。

乾隆皇帝在完成《四库全书》后,又下旨在杭州修建文澜阁,再抄一份《四库全书》存放于此,以供江南文人借阅。历经错字风波的荒谬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摧残,命运忐忑的文澜阁又迎来侵华战争的厄运。天不亡我文澜阁,在竺可桢的帮助下,陈训慈将文澜阁南迁至重庆,后又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压力,带着珍贵的馆藏重回杭州,完璧归赵。

杭州是一个可以包容其他文化的城市,中华文化亦是一个可以包容万象的文化。起源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南北朝的胡汉交融,经唐朝的万国来贺,我泱泱中华经久不衰,就如同江南的文脉一样万古长青!

一个文化能够历经几千年而传承下来,从未泯灭与中断,得益于一代代中国人的执著坚守。当清朝统治者的铁骑践踏山河时,发生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云云,也逼得汉人剃了授之于父母的头发。取得天下后,康熙帝立儒家为正统,弘扬中华文化,以安抚天下仕人。因为这才是治国理政之更本,需要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现在许多西方国家也在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孕育了大智慧,那是经过无数先贤大儒不断实践与修正而形成。它既可以在太平盛世发扬光大,也可以在乱世中稳定人心。

中庸之道教会你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更好地和人交流。孔孟的思想倡导我们要以和为贵,要天下大同。精忠报国是我们的信仰,诗书礼乐是我们的灯塔,琴棋书画是我们的港湾。无数的游子漂泊海外,乡愁羁绊一世,功成名就后,倾尽所有而报效祖国,最后落叶归根,尽享天伦之乐。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是不是狭义的教义,信奉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也许,中国人在过去的百年间遇到了许多苦难,但在中华文化的支持下,我们都走了过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杭州在中华文化的地位,就是梵蒂冈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而亚运会就即将在这座神圣的城市举行。希望我们的健儿们,以人为本,尊重自己的对手;公平正义,坚守诚信的原则;礼仪文明,体现热情好客。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不仅在赛事上披荆斩棘,更要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鲍廷博在他人的称赞中离开,迷迷糊糊地打开一扇门,那一刻他震惊了,一只凤凰在文澜阁上展翅高飞。起来了,清光潋滟的西湖与碧瓦朱甍的文澜阁遥相呼应。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从此西湖边,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留下“凤起文澜”的文坛佳话。若干年后,当你再听到这个传说时,你会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由衷的兴趣。清澈的爱如同太阳般冉冉升起,永不西落。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