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通用17篇)作文

來源:瑞思作文網 1.71W

篇一: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通用17篇)作文

關於孟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提出

因為我姓孟,所以很想了解一下孟姓

二、研究方法

網上收集

三、資料整理

孟姓的起源,孟姓的來源

姓氏:孟

拼音:Meng

歷史:孟姓在臺灣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在大陸,孟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孟姓最早的起源有三:一、春秋時期,魯國莊公的庶兄,魯恆公之子慶父,在魯恆公時被分封,稱仲孫氏,後來,魯國內亂,慶父連弒魯國國君子般和魯緡公兩位國君,當時民間有[慶父不死,魯難不已]的說法。後來仲孫慶父出逃到莒國,改稱孟孫氏,後被押送回魯國,途中自知罪孽深重而自殺,慶父死後,他的長子公孫敖攜帶他的屍體回到魯國,繼承爵位,仍然稱孟孫氏,數年後,其後代又簡化“孟孫”姓為“孟”姓。二、春秋時期,衛國靈公有位庶兄縶,字公孟,他的後代子孫就以他字中的“孟”為姓。三、另有記載說,衛國國君襄公的兒子叫公孟,他的子孫以“公孟”為姓氏,後來,孟姓還可能來源於古代南中的少數民族,如三國時期有南中少數民族領袖孟獲。孟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昌平,武威兩大郡望,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因此,孟姓世稱昌平望,武威望。姓纂:魯有孟孫氏,魯桓公子慶父之後,以孟為氏。孟氏參照孔氏做法,也使用全國一致的輩序譜(昭穆):星、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孟字的字形演變:

孟氏名人有亞聖孟子,事母至孝“哭竹生筍”的孟宗,著名詩人孟浩然,名將孟珙,孟浩然、孟雲卿、孟郊、孟知祥、孟昶、孟稱舜、孟善等等。

歷史名人:哲學家孟子

孟軻,人名,即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代被尊為亞聖,又與孔子並稱孔孟。曾遊歷齊、宋、滕、魏等國。

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姓現狀

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多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這三省的孟姓大約佔孟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蘇、遼寧、山西、黑龍江,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佔孟姓總人口的2l%。全國形成以魯豫冀、東北為中心的兩大塊孟姓聚集區。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孟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迴遷,尤其突出向東北的遷移。

孟字草書

四、研究結論

一、傳說“孟”姓起源有三

1、春秋時期,魯國莊公的庶兄魯恆公之子慶父,慶父連弒魯國國君,自知罪孽深重,將自己改稱孟孫氏,其後代又簡化孟孫姓為孟姓。

2、春秋時期衛國靈公有位庶兄縶,字公孟,他的後代子孫以他字中的孟為姓。

3、另有記載說衛國國君襄公的兒子叫公孟,他的子孫以公孟為姓,後來簡化為孟姓。

二、歷史上“孟”姓名人輩出。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孟子。少數民族領袖孟獲。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因此,孟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昌平。

三、據統計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7%。

篇二: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饒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姓氏作為十分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既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問題的提出

這一單元在丁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領略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一個姓“饒”的小女孩。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饒”,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也感到了好奇:“饒”姓是怎麼來的?“饒”姓主要分佈在哪裡?歷史上姓饒的名人有哪些?於是我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一)饒氏起源

第一種說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後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祥於河北饒陽。

第二種說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國時期有齊大夫食採於饒邑,據說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說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於饒困,後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於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後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說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勳,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京”(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濙雖是上佔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瑋,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並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二)遷徙分佈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曆史悠久,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曆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於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臺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

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三)饒姓名人

饒威漢代,山東人,官拜魯陰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饒景五代時期,山東淄水人,吳越錢鏐麾下大將,累有防禦之功。

饒節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

饒魯宋代,江西餘幹人,大學者,著名的“雙峰先生”

饒延年宋代,陸九淵弟子,以經學著稱。

饒子儀宋代,從胡瑗受經,潛心經學。

饒介元代,1341-1368江西省臨川(今撫州)人,書法家,著錄《石渠寶笈三編》

饒瑄明代,學者。

饒位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工部右侍郎。

饒伸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刑部侍郎,著《學海君道部》。

饒禮明代,江西省饒州南城人,浙江道監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

饒欽明代,安徽省祁門人,剛介清謹、民俗為之丕變的好官。

饒之初明代,湖北省廣濟人,出知孟縣。

饒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出知賓州。

饒天民明代,1502-?,湖北省崇陽人,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御史。

饒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綿州知州,書法家。

饒廷選清代,福建侯官人,官至貴州安義鎮總兵。

饒幹清代,福建邵武人,出知長沙縣。

饒鬆清代,福建沙縣人,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饒漱石1903年9月生,1975年逝世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鍾嶺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傑出的政治家。

饒宗頤1917年生,祖籍廣東潮州,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饒雪漫1972年-?,四川自貢,作家

饒天亮湖北省赤壁市,內地男歌手

四、研究結論

1、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

2、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有收錄此姓。除北方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臺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資料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3、我們這個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也出了很多能人和強人。作為一個在“百家姓”排名207位,全國只有七十幾萬人口的“小”姓,我絲毫沒有覺得它小,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豪。

篇三: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陳梓健

一、問題的提出

從我記事奶奶就告訴我姓陳,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姓陳呢?那麼,我就查查“陳”氏的起源,“陳”氏名人,和“陳”氏現狀?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通過電子裝置查閱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陳姓來源:

陳姓是中國的第五大姓,陳姓始祖為媯滿,是舜帝的後裔。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仍冠有“老陳戶”的別稱。陳姓得姓由商朝的陳國算起,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

歷史人物:

陳完

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子。前672年,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後,由陳改姓田氏。死後諡敬仲,為田齊始祖。

陳文龍

莆田人,莆田玉湖陳,宋代抗蒙古軍隊民族英雄,保衛莆田,陳文龍全家殉城,滿門忠烈,其從叔陳瓚、弟陳用虎,族人陳吊眼皆忠貞不屈,為國捐軀。

現狀:

陳姓人口數量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有800萬以上。陳姓族譜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都還儲存著陳姓族譜。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陳姓源遠流長。

2、在歷史長河中陳姓人才輩出,我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陳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超過8000萬。

4、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向下了輝煌的一筆。

篇四: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謝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姓謝,身邊也有些朋友姓謝。“謝”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謝的名人有哪些?現在“謝”姓在我國人口大約有多少?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謝”姓的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謝姓歷史起源

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個以賢德著稱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後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於謝,後來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後,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稱為謝氏。

四、謝姓分佈現狀

當代謝姓的人口已達到864萬,為全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7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謝姓人口由79萬增到864萬,增長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謝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000年中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廠”形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四川三省,大約佔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湖南、河南、浙江、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9%。廣東為謝姓第一大省,佔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2%,佔省總人口的1。5%。全國的謝姓分佈以粵東為中心,向北、西、東三方向輻射,謝姓人口逐漸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少見,西北罕見。在近600年期間,謝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謝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瓊桂、湘贛閩臺、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謝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達到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群。在雲貴川大部、重慶南部、陝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南部、黑龍江和內蒙古北端的連線地區,謝姓在當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謝姓人群。

五、謝姓的歷史名人

1、淡泊名利的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書法家。

他自幼沉敏灑脫,氣宇軒昂,雖有才名,但隱居於家鄉會稽東山,與王羲之等人縱情山水。直到40多歲,他才應徵入仕,後官至司徒。

2、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南朝宋詩人。他幼時被寄養在外人家裡,族人名之為“客兒”,世稱“謝客”。他祖父是東晉名將、康樂公謝玄,母劉氏是書法家王獻之的甥女。謝靈運18歲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其詩大多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細緻,見解獨到,開山水詩之先河。

3、謝混

謝安之孫,晉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士,太保謝安之孫,會稽內史謝琰第三子,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婿,東晉安帝時為宰相,晉孝武帝司馬耀旳乘龍快婿,後被劉裕誅殺。

謝混出身於陳郡謝氏,年輕時頗有美譽,有偉姿容,善寫文章,為皇帝悅,後與晉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東晉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襲望蔡縣公,任中書令。義熙二年(406年),加中領軍、尚書左僕射領選部。義熙四年(408年),加侍中、錄尚書事、揚州刺史。

4、謝升卿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南宋寧宗時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阪鄉人,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約1195—1200年)。因認安南陳守度為族叔,改名陳日煚(jing)或(陳曰照,陳照),科舉中第後當了安南國王的附馬,後來當了安南國王,開創了安南歷史上的陳氏王朝。

5、謝道韞

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六、結論

1、我國謝姓的歷史十分長久,開姓始祖是伯爽。謝姓出自於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申伯是姜後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於謝國。子孫也就以當時的習慣,以國為姓,就讓謝氏人口從此發展開了,他族的改姓也是謝氏人口發展成第二十四大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知道了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謝姓人比較多。謝姓還分佈在許多少數民族內,我為姓“謝”的人分佈在全國各地,連少數民族內都有姓“謝”的人而感到自豪。

3、謝姓的歷史名人十分多,有東晉宰相謝安,有南朝宋國著名詩人、畫家、文學家謝靈運,有南朝齊國詩人謝眺,有東晉名將謝玄,還有魏朝時代農中郎將謝纘。看了這些謝姓的名人,我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篇五: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提出問題。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也有好幾個朋友也性“陳”,所以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陳”姓是怎麼來的?

2、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3、現在姓“陳”的人大約有多少?

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資料。

2、查閱書籍和報刊。

3、詢問長輩。

三、陳姓的歷史。

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第五名,陳姓在江蘇排名第3名。我國陳姓源遠流長,傳說周武王覆滅商朝,建立周朝以後,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為了表示尊崇,就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了他,並封他為陳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諡號陳胡公,古代有以封地為姓氏的習俗,所以陳胡公的子孫都以陳為姓,陳姓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四、陳姓的名人。

陳平,漢族人,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後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六出奇計輔助劉邦開疆闢土,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為西漢名相。

五、陳姓的人口數量。

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陳姓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澳門及臺灣都是第一大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大約有7000萬。

六、總結。

1、陳姓源出自媯姓。

2、陳姓名人很多。

3、陳姓人口數量有許多。

篇六: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板溪國小五(1)班張城鑫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張,“張”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姓“張”的名人?現在“張”姓有多少人?帶著一些疑問,我對“張”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的姓氏的書籍,上網瀏覽,瞭解“張”姓的來源和“張”姓的歷史大名人。

2、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張”姓人口和分佈的情況。

3、諮詢你身邊的人,比如說你的老師、同學、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來源:據說“張”姓是皇帝姬姓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和遷移。秦漢時期,“張”姓發展迅速,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第一大姓。

歷史名人:張良、張騫、張飛、張巡、張經、張仲景、張擇端、張大千、張自忠、張雲逸……

人口數量:據統計,2017年“張”姓人口有8160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左右,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歷史悠久,傳說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名氏,也稱張氏。

2、我國“張”姓人才輩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有勇冠三軍的張飛,有以身殉國的將領張自忠……

3、“張”姓人口數目前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篇七: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章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你姓什麼,我姓“章”,哦,弓長“張”,“我們500年前是一家。”不不不,我是立早“章”,於是我們調查了一下。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章姓的來源和名人故事。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章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的內容

書籍,報刊章姓的來源黃帝軒轅氏,據民間相傳,他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12個以德為姓,以後不計其數的不同姓氏,正是從最初的這12個“基本”姓氏所分出。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此等十個姓。

教科書,書籍,報刊歷史上章姓名人章韅,章邯,章平,章巖

上網章姓人口大約有150萬

外公講述章姓族譜在慈溪有幾千卷

歷史發展

起源演變

有關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源出姜姓說。

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為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虎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為章。

2、源出任姓說。

出自任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據史籍《左傳》記載,任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任姓。在任姓之後,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祝氏這十個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3、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金史》記載,金國時期,有古老的章羅海西女真章羅部,原居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西南七十公里處一帶地區,後其首領章羅謁蘭冬在宋寧宗趙擴嘉定九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三年,公元1216年)為積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貴德),遂率其部遷至青海地區。在其後裔子孫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章氏,為女真民族較早即採用漢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以地為氏,滿語為JanggiyaHala,世居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章佳(今遼寧新賓章京河流域)、宜漢阿拉()、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張氏、尹氏、車氏、英氏、寧氏等。

滿族章齊氏,滿語為JangciHala,漢義“氈衣”,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

滿族彰錦氏,亦稱張錦氏、張金氏、彰錦氏,滿語為JangginHala,漢義“將軍”,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費雅朗阿(今遼寧新賓)、穆溪(今遼寧新賓木奇鎮)、長白山、瀋陽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張氏。

5、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土家族,在宋、元時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兩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區。後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際引為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農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嚴詔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族皆改為漢姓章氏。[1]

1、改為章仇姓

雍王章邯為漢所並,子孫皆姓章仇。

2、改為盧姓

隋煬帝對章仇太翼說:卿姓章仇,四嶽之胄,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3、改為莊姓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莊姓,先祖章姓。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避朱元璋之諱,改章姓為莊姓。

遷徙分佈

公元前664年,鄣國被齊國滅亡,章姓始散居齊地,西漢初,有秦將章邯、章平兄弟,其後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贛,匈奴單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漢者章尼,東漢時有揚州人章河,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陝西,南及蘇、贛。魏晉南北朝時期,姜太公的後裔,在豫章繁衍成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時期享譽青史的吳興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資料表明,河間(今屬河北省)之章姓亦發展迅速,後逐漸昌盛並形成了章姓河間郡望。隋唐之際,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臺),而且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國時,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鈞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兩宋時,見諸史冊之章姓更勝,可謂名家輩出。由於北方動盪,此際章姓遷徙以南方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蘇蘇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蘇鎮江,章甫由鄱陽(今江西省鄱陽)徙居真州(今江蘇省儀徵),章琰由寧國太平徙潤州(今江蘇省鎮江),章憲由建州浦城遷蘇州。此際,由於章得象、章惇、章鑑入朝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章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章姓分佈更廣,並有沿海之章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1949年,蔣介石敗居臺灣,時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隨從者甚眾。

如今,章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約佔全國漢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150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章氏家訓》

《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作者章仔鈞。是中國十大最有名的家訓之一,被中紀委選中並大力宣傳。

內容

傳家兩字,曰耕與讀;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嫖與賭;

敗家兩字,曰暴與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非正;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禮懈如痴,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立於世而名人類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誦思。

譯文

“耕”、“讀”兩字是為傳家之寶,

“儉”、“勤”兩字是為發家之道,

“讓”、“忍”兩字是為安家之本,

“盜”、“奸”兩字是為居家必防,

“嫖”、“賭”兩字是為亡家之路,

“暴”、“凶”兩字是為敗家之源。

不可存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眾利益的行為。不良行為在萌生意念時就應當及早遏制,切不可發展養成惡習慣,最要緊的實事求是,萬事以誠為本。

子孫雖多而庸碌無才,是最大的不幸;家產雖富而喜於鋪張,是貧窮的根源;門庭雖鬧而調理無度,是最大的敗落;交際雖廣而結惡從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為人的禮儀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卻縱慾如狂,氣度如乞丐一樣卑鄙,敗祖宗家業,辱父母名聲,鄉鄰為之羞恥,妻妾為之哭泣,像這種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譜中,死後怎配葬我列祖墳地呢?

以上安家處世格言,應日夜誦讀,切記在心。

四、結論

1、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從遠古時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稱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2、章姓儘管來源複雜,在發展中則以出自炎帝之後的章姓人為主體,以及以河間(今河北獻縣)、豫章(今江西南昌)等為郡望,以“望居冀贛,源自炎黃”等為堂聯。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

篇八: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裡,包括我,有2個同學姓陳。課上,聽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也許,我們班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曾是一家呢!尤其是中國當代前五大姓氏。”於是,我趁著剛學完有關資訊第六單元的五一假期,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陳姓來源和陳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陳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陳姓名人故事。

四、結論

1、我國的陳姓源遠流長。陳姓為古帝舜的後裔的姓。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賢遺民,封舜的後裔與陳(地名,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其後子孫均以陳為姓。陳姓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齊國被秦國滅後,田軫逃到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此後,陳姓在中原發展成為名門望族。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陳姓的大發展是在公元557年,陳霸先在江蘇南京稱帝,國號陳,此時,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及長江和朱江之間。唐朝初期,朝廷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經過幾年的戰爭鎮壓了福建南部的叛亂,局勢平定後,陳元光定居福建,成為南方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南宋期間,因金兵南侵,中原姓氏大批廣東。陳姓也由此遷入廣東,明末,陳姓又遷入臺灣。陳姓遷入越南的時間較久遠,宋代時人最多。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

2、在歷史長河中,陳姓人才輩出。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陳平,南北朝陳朝陳武帝陳霸先,唐代詩人陳子昂,北宋詩人陳師道,北宋末南宋初傑出詩人陳與義,南宋著名豪放派愛國主義詞人陳亮,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陳毅,開國十大大將陳賡,當代數學家陳景潤……我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無比驕傲自豪。

3、李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遍及全球。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超過七千萬。

篇九: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陳,“陳”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陳”的有哪些?現在姓“陳”的有多少?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查詢百度。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陳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來源的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於媯(gui)姓,是舜帝的後裔(yi)。周武王滅商建周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他將長女大姬,嫁給舜帝后裔媯滿為妻,賞封陳地,建立陳國。媯滿治國有道,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成為聞名的禮儀之邦,強盛了很多年。其後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名人

1、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諡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伕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3、陳後主: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

3、現狀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資料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2]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四、調查總結

1、陳姓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第一個真正出現的陳姓,是在周朝時期。陳姓源於媯(gui)姓,是舜帝的後裔。第一個媯姓是媯滿。後來媯滿治國有道,其後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媯滿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2、歷史上名人有陳完、陳勝、陳後主等。

3、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篇十: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研究方法:

1、上網查詢

2、查閱書籍

3、詢問父母

“陳”姓的來源:

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人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諡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淮陽)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出自於陳國公族後裔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即陳氏。陳胡公滿的子孫,除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陳哀公之子媯留,避居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二)陳愍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牖(今河南蘭考東北)。(三)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後的陳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劉氏改姓

《通志氏族略》記載:廣陵(今江蘇江都東北)陳氏,實為劉氏,春秋時,因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為嗣。[1]

白氏改姓

《河南官氏志》記載:隴右白永貴,於隋初改為陳氏,此為萬年(今陝西西安)之陳氏。白姓原為龜茲王帛氏,因入仕內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視,而改為陳氏,史稱陳永貴。他有孫叫令英,史稱陳令英。[1][5]

侯莫陳氏改姓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易胡姓為漢姓,於496年把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1]

其他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而來

女真族陳氏:據陳述《漢姓女真姓的對照和說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顏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為陳氏。

蒙古族陳氏:據《續通志氏族略四》載,陳氏,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

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姓陳的歷史名人:

1、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市東南,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佔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伕莊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諡陳湯為破胡壯侯。

3、陳寔,字仲躬(《陳寔碑》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為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公,再闢大將軍府。司空黃瓊闢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為“陳太丘”。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結論:

陳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資料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歷史上陳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南宋思想家陳亮;明朝畫家陳洪綬;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中華人民共和國元老陳雲,元帥陳毅,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寅恪、陳述、陳垣等等。

篇十一: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陳,我也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陳。陳“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陳”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陳”姓的來源和姓“陳”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蒐集“陳”姓的名人,故事和了解“陳”姓人口數量和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陳”姓的來源

“陳”姓最早出自媯(gui)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滅商朝後,豐舜的後人陳胡公如媯滿在陳地,建立陳國,後來他的後人因內亂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陳勝、陳琳、陳子昂、陳平、陳壽、陳名夏、陳毅、陳貞慧、陳嘉庚……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為4550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4。53%,是列全國第5位的大姓。

陳一性族譜

在湖南韶山儲存著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20卷之長。

四、結論

1、我國“陳”姓歷史悠遠,“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離的後裔。據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建立周朝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峰他在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到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立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亡國後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是有了陳姓。

2、總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春秋時有孔子弟子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還有近代數學家陳景潤……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據統計,“陳”姓人口,超過4550萬。

4、陳嘉庚,福建廈門人。著名愛國華僑,他早年支援孫中山的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慷慨解囊,解放後,又獨資創辦了廈門大學。

篇十二: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既然擁有這個姓氏,就應該知道它的來源和歷史是怎樣的。那麼“陳”姓現在如何了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研究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通過電子裝置查閱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陳”姓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的第五大姓。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資料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戶籍人口數量達0。633億人,據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2、“陳”姓的起源:

聽說“陳”姓的起源與陳胡公說商周時期,周武王覆滅商朝建立了周朝,古代對於傳承和先組這一塊是非常重視的,於是周武王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叫做滿,周武王為了表示尊崇並將自己的大女兒太姬嫁給了滿,還將其封賞到了陳地。

3、“陳”姓名人

有南宋思想家陳亮;明朝畫家陳洪綬;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老陳雲;元帥陳毅;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述等。

四、研究結論

1、姓“陳”的有很多人,是中國的第五大姓。

2、姓“陳”的人,是舜帝的後裔。

3、“陳”姓名人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努力發現。

篇十三: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尹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上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姓,可是隻有1個人姓尹,於是我就抱著好奇的心情查找了尹字的資料,查資料以前我提出了

(1)尹字的來源有哪些?

(2)歷史上姓尹歷史名人有那些?

二、研究方法

1、找身邊姓尹的人尋找資料。

2、上網查詢資料。

3、在圖書館尋找資料。

三、資料整理

“尹”姓的來源: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來源及其複雜。據考證尹姓分別源自少昊,西周作冊尹佚,官名兮甲,少數民族漢化。

1、源於少昊,殷封尹城。

出自少昊的後代,以邑為姓。唐代張九齡所撰譜牒《姓源韻譜》記載:少昊的兒子殷,執掌工正,被冊封在尹城,他的後代子孫都以此為氏。

另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據說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

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子孫世掌其官職。殷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是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源於西周作冊尹佚,官尹始祖。

《清華簡》記為“作冊逸”,尹佚,也稱史佚,曾受命觀察天文、制訂曆法並且記錄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

尹佚死後,“作冊尹”就成為了西周沿襲商朝所設的王宮內廷史官官僚機構,職責為幫助周天子起草文書,主持策命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職。西周滅亡後,尹氏獲封邑,稱“尹邑”(河南宜陽縣),屬周王朝的畿內國。

公元前516年,尹國兵敗滅亡,國人遂以“尹”為姓氏。

3、出自兮甲,以官為氏。

據《風俗通義》所載: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興大臣,擔任的官職是內史。西周時內史又稱“內史尹”或“作冊尹”,簡稱“尹”,世稱兮伯吉甫為“尹吉甫”。

兮伯吉甫死後,嫡子伯封承襲了官職。西周滅亡後,伯封跟隨周平王東遷獲得了封邑,稱“尹邑”(今河南新安縣),屬周王朝的畿內國。公元前516年,尹國兵敗滅亡,國人遂以“尹”為姓氏。

4、源流四:出自少數民族漢化。

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葉古祿特氏、音齋氏有的漢化尹姓;滿族錫伯族章佳氏有漢化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佈。

歷史上姓“尹”的名人:1、尹繼倫,開封浚儀人。宋初為殿直,先後參加攻滅南漢、南唐、北漢等戰,升至緣邊都巡檢使。端拱二年(989)七月,遼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精騎數萬南襲,企圖攔劫宋護糧軍,他率千人巡邊,遼軍置之不顧,繼續前進。

他乘休哥不備,命士卒趁夜悄隨其後,次日拂曉,進至唐河、徐河(今河北徐水西南)間,乘遼軍早飯,襲擊休哥駐地,殺其大將一人。休哥受傷,乘馬先遁,餘眾潰散,死傷甚眾。以功升長州團練使。因其面黑,遼軍每每相戒當避“黑麵大王”。

至道二年,太宗命他為靈、慶兵馬副都部署,率軍攻西夏,至慶州(今甘肅慶陽),病卒。

2、尹洙(1001~1047年),字師魯,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散文家。

天聖二年,考中進士,授正平主簿,遷河南戶曹,選為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貶經略判官。後期,遷右司諫、渭州知州、兼領涇原路經略公事,因事再貶均州酒稅。

慶曆七年,去世,私諡河南先生。提倡古文運動,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傳於世。

尹洙論文,尊崇孟子、韓愈;他說,為文章,當“務求古之道”。歐陽修謂“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是是非非,務盡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隨”,范仲淹亦稱“其文謹嚴,辭約而理精”。

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記序,一般質樸無文,成就不高。尹洙雖尊崇韓愈,卻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說李君“樂於佛氏之說”,“非取其所謂報施因果,樂其博愛而已”。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傳世。

3、尹焞[宋](1071年—1142年)字彥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陽)人。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

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說書。八年(一一三八)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工書,嘗手書歐陽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傳世。朱熹得和靖先生帖於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白鹿洞書院。

四、研究結論

尹姓在當今已經是姓氏排行榜第91名大姓,人口較多約是全國漢族人的100%0。19,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古時候姓尹的人,小部分都是一些有實力的人。

篇十四: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姓,陳家裡全家也都姓陳,周圍的同學有很多姓陳的那”陳”姓又是怎麼來的呢?有哪些名人是姓陳的呢?為什麼”陳”是這樣寫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做了一個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搜查

3、問自己身邊的人

4、詢問老師

5、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姓的其他起源傳說

陳姓的血緣祖先舜即是黃帝的第九代孫。在有虞氏部落,陳氏是最為重要的一支,傳至舜時,與黃帝族通婚,舜入贅做了堯的女婿(上古時代,女婚便是全子),當了黃部落大聯盟的酋長,因而尊舜為帝。

歷史名人

陳實(104~187年),字仲弓,潁昌許昌人。生於漢和帝永元16年,卒於靈帝中平4年,年84歲。

現狀

據統計2019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佔據前五名,其中陳排第五但也非常多,王是排第一的。

四、研究結論

陳姓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

篇十五: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陳禹潼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應當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與歷史。那麼,“陳”姓的歷史與現狀?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通過電子裝置查閱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來源:

陳姓

陳姓,根據戶籍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N攝氏度IIS),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陳姓源於周初封在陳國的舜帝后裔胡公滿。陳姓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的第五大姓。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歷史人物:

陳胡公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璘(1532年—1607年),字朝爵,號龍崖,明代將領、抗倭英雄。

陳璘先於嘉靖末年屢平廣東賊兵,萬曆二十六,陳璘出征朝鮮,於露樑海戰中痛擊日軍,大敗石曼子(島津義弘),立下援朝第一功。萬曆二十八年,參與播州之役,先擊破楊棟樑軍,後殲滅四牌、七牌賊軍,攻破青龍囤,致使楊應龍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為邊境治安立下功勳。

現狀:

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在湖南韶山,還儲存著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四、研究結論

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陳姓源於周初封在陳國的舜帝后裔胡公滿。

當代陳姓人口數量已超過8000萬,為中國第五大姓。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臺灣省則名列第一,人口約7138萬4000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46%左右。

篇十六: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1、“姓氏”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你誕生的那一刻,你就有了姓名,很快你就會發現,老師和其他同學都有自己的名字,基本都是跟爸爸一個性格,你還會發現:姓就是名字的第1個字或者前面的兩個字。

不要以為姓是平凡的,它可是我們遠古祖先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呢。隨著人口增加,家族中有些人會分散居住,為了把各個分支區分開,古人會給自己取個別稱,也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

2、關於“陳”姓的來源和這個姓的名人

陳”姓有很多來源,其中一個就來源於舜的後裔媯滿。周朝時,周武王封賞有功勞的人,把媯滿封在了陳地,媯滿到了陳地,建立了陳國,他的後裔中就有把“陳”作為姓氏。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出生低微,隨任直兵參軍,通過平定“侯景之亂”,控制樑朝,太平二年(551年),自立為帝,在位三年諡曰武皇帝。

陳湯,字子公,西漢大將,曾遠征匈奴立下奇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他的誓言。

陳平,西漢開國功臣,在楚漢爭戰爭中,多次出策助劉邦,漢武帝時期,曾任右丞相,後遷左丞相。

陳禕,唐代高僧,出家後,法名玄奘,曾遊歷100多個國家,譯典幾十部。《西遊記》就是以他取經事蹟為原型創作的。

3、我國人口最多的是什麼姓氏

在我國姓氏人口排行中,人口最多的竟然是王姓。王姓以9288。1萬人的優勢成為第一大姓,李姓以9207。4萬人的微小差距屈居第二。

4、研究討論結果

通過對漢字姓氏的研究,我覺得我們要弘揚和傳承中華漢字文化,激發我們中國小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讓我們一起把我們的漢字姓氏發揚光大,提高我們的大語文思辨能力。

篇十七: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不少同學姓陳。“陳”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陳”姓在中國是不是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網路搜尋

2、查閱書籍

三、資料整理

起源:陳氏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之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淮陽)一帶,建立陳國。胡公滿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歷史名人:陳勝,秦朝末年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農民起義,掀起反秦熱潮;陳平,輔佐劉邦一統天下,被太史公司馬遷列為六大西漢世家開創者之一;陳霸先,文武雙全,是一位開國皇帝;陳子昂,唐代詩人,寫有《登幽洲臺歌》這一家喻戶曉的詩篇;陳獨秀,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一職,五四運動發起人之一。

現狀:2021年陳姓人口總數為5440萬人,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其人口分佈大多在沿海城市,如:廣東、福建、浙江、海南、江蘇及中國臺灣以“陳”姓居多。華僑中,很多人都是“陳”姓,有“陳林半天下”的說法。在中國,有很多姓氏都是“陳”姓的分支,如:田、胡、袁、敬等三十九個姓氏。放眼全球,“陳”姓算上分支,人口已達二億多!可以說,“陳”姓是全球第一大姓!

四、研究結論

1、“陳”姓來源是舜帝后裔媯滿十世孫媯完流亡齊國時,創造的姓氏。

2、歷史上,“陳”姓名人才輩出,如:掀起反秦熱潮的陳勝,輔佐漢高祖一統天下的陳平,唐代詩人陳子昂,近現代數學家陳景潤,革命領袖陳獨秀……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著光芒。

3、“陳”姓可以算是“全球第一大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