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間與空間畫出來的路:作文講評《我的路》(二)

來源:瑞思作文網 2.06W

我們繼續講《我的路》,再看一遍原文:

用時間與空間畫出來的路:作文講評《我的路》(二)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我的路在鬱鬱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樹梢,覺得很清涼;傍晚,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現在山裏很安靜。

我喜歡我的路,裏面有小鳥歡快的唱歌,樹葉拍手的聲音。我很開心自己有這麼美麗動聽的歌聲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這兩天,我們對本文進行了比較細的分析。可以説,小作者寫得非常好!主要的看點集中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大氣開闔、變化多樣的景象。上午我們講了一個“正話反説”的技法,現在再來簡單地講一下文中的其它優點。

對稱的運用: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對稱句;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對稱句,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個對稱的季節來寫。早晨,露珠滴落在樹梢,覺得很清涼;傍晚,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現在山裏很安靜——對稱句,分別以早上與晚上兩個時間段來寫。裏面有小鳥歡快的唱歌,樹葉拍手的聲音——對稱句,分別寫小鳥的叫聲與樹葉的拍手聲,兩種聲音。

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中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或者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對稱,是文章表達的主流,是文章表達的主幹。從《詩經》開始,一直到諸子百家、楚辭,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近現代小説,無不如此。再看一看《古文觀止》裏的文章,也無不如此。有些人會講,這是不是八股文?我們提個問題,問一下自己,你見過八股文嗎?連什麼是八股文都不知道,然後就説這是八股文?如果這樣來下定論,那豈不是連《古文觀止》都要被扔進垃圾箱?

我們再用“六根六塵”的方法來看一下本文:桃花滿目的小山邊——色法;流水淙淙的小河邊——聲法;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色法;早晨,露珠滴落在樹梢,覺得很清涼——觸法;傍晚,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意法;裏面有小鳥歡快的唱歌,樹葉拍手的聲音——聲法、意法通用。由此,我們也可以為本文下一個結論:言之有物、言之有聲、言之有覺(觸覺)、言之有意。本文小作者的文字,就像為我們畫了一幅畫一樣!在這幅畫裏,有形象、有色彩、有聲音;有露珠給我們“清涼”的感覺;還有樹葉拍手給我們帶來的想象。這樣就寫出了趣味!

講到這裏,我們順帶分享一下,今天一位媽媽(也許是爸爸)的心得:

貴陽-奧:最近因為老師的課,都覺得自己的文化提高了,學校出來這麼多年都沒有再學習,都覺得自己成了半個文盲,看到要寫什麼東西都頭疼,最近聽老師的課後,覺得一切都不是問題,在單位上要寫個東西也容易了。

分享這個心得的目的,是為了迴應一些媽媽的疑問。有的媽媽説,現在講的都是低年級的作文,能不能講一些五六年級的作文。我們這個羣,自講作文以來,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作文不分年級、歲數。在我們的新書《作文,多大點事兒——實戰篇》中,也講了另一個觀點——小作文,大道理。這兩個觀點説的是同一個意思。我們的選材,大都是國小生的、低年級的——這是小作文。但我們講的方法、技巧是不分年級的,是去掉現象看本質的——這是大道理。換句話來説,好比是建房子,小作文,建的是小房子;大作文,建的是大房子。但建房子的方法——作文的思路、技法是一樣的。

前不久,我們對名家名作的分析,現在對小朋友的作文進行的點評,其思路、技法、原則都是一樣的。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國小生、中學生、大學生甚至是“老先生”的區別,我們要本着不破不立的態度來學。既然,我們以前固有的一些想法、經驗,不能有效地輔導孩子提高作文,那我們就要破除舊有的觀念、經驗。剛才這位媽媽通過學習(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一位新朋友),她尚能把講的國小生的東西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何況什麼五年級、六年級呢?

我們接下來講解正文。講正文的原則是重在過程,重在突出、體現技法,技法本身不存在什麼嫩不嫩、老不老的問題。孩子的這篇作文,首先要肯定,相當好、相當棒!我們在這裏進行一下提升,只是從純技法上來講的,是為了讓大家體會到技法運用的不同效果,而不在乎是不是有童趣。提升的結果並不重要,正如我們一貫講的,紅燒肉最後的味道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體會到、觀摩到了紅燒肉的燒製過程。

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我的路在鬱鬱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

本段中有一個小小的硬傷,作文的題目是《我的路》,但是“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從文字上看,似乎沒有寫路,與“路”這個主題還離得遠一些。當然,我們從文中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文意,這個問題,當是作者筆力不夠所致。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基礎篇》裏,講了一個集中主題的大原則,就是:詞服務於句子;句子服務於段;段服務於主題。這樣,就起到了一個輪輻向心、主題集中的作用。本文中的主題是“路”,所以,我們描寫的詞也好、句也好、段也好——這些輪幅,要向着主題——輪輻向心。就好像自行車的輪子一樣,那些條輻是散的,但又是散在中心的。所以,把對景的描寫、季節的描寫,我們還要回歸集中在路上。我們試着來提升一下,把這條路體現出來:

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在這條路上,春天的時候滿山蒼翠。樹綠綠的,草綠綠的,路也是綠綠的。

夏天的時候,綠色的路有了花的粧點,路邊開滿了數不清的野花,這裏有三星,那裏有兩點。這裏生一叢,那裏開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豐富的路。

秋天,這條小路上有紅葉點綴,紅紅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點也不冷。

冬天的路,會有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上,像小精靈悄悄地落下,一點也不寂寞。

在點評文中,我們多次運用了對稱,運用了意法。我們在發現孩子亮點的前提下,順着小作者的思路去擴展延伸。比如小作者原文中這一段沒有用到意法,那我們就用一些意法。這樣的運用,實則就是給大家展示——我們該如何去引導孩子。比如原文中:秋天紅葉點綴其中。我們就運用一個意法,去問孩子,秋天裏,點綴着的紅葉像什麼呢?紅紅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點也不冷。再如,原文中冬天的路是這樣寫的: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我們就可以問孩子,雪紛紛飄下,是什麼樣的呢?像什麼呢?於是就可以引導孩子寫出:會有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上,像小精靈悄悄地落下,一點也不寂寞。由此,我們把剛才的一個小硬傷——寫景與路的主題離得有一些距離,現在集中到路上。簡單概括一下就是:春天的路,是綠色的路;夏天的路,是有花粧點的路;秋天的路,一點也不冷(是熱情的路——上午我們講到的正話反説);冬天的路,不是寂寞的路。是不是處處都體現了輪輻向心——路?

我們再看下一個自然段:早晨,露珠滴落在樹梢,覺得很清涼;傍晚,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現在山裏很安靜。基本的小硬傷與前文一樣,寫的是景,似乎沒有與路緊扣上。那我們就來提升一下:早晨的路,會有露珠滴落在樹葉上,灑在草叢裏。早晨的路是清涼的路。在這裏,我們多加了一個對稱句“灑在草叢中”,來體現露珠無處不有。同時,大家試着讀一下,這樣的對稱句,還起着增強節奏感的作用——朗朗上口。下一句:傍晚的路,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這條路又是安靜的路。

我們接着往下看:我喜歡我的路,裏面有小鳥歡快地唱歌,樹葉拍手的聲音。我們前面分析過,這裏對稱用得好!聲法與意法用得好!我們還可以再用一些對稱的思維,讓空間裏的因素更加豐富。前面我們針對的是“時間”,現在我們略略在“空間”增加上一點東西:這條路上有小鳥在歡快地唱歌,還有彩蝶在伴舞;有樹葉拍手的聲音,還有清風在低聲地交淡。

最後,我們按着“抬頭收腹”的原則收一下尾(因時間關係,就不細講了)。原文是:我很開心自己有這麼美麗動聽的歌聲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我們收的尾是:很開心能有這樣一條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歡這條路。

我們從字數、立體性、生動性、對稱性等各個方面,來比對一下原文: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我的路在鬱鬱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滿山蒼翠,夏天滿花遍野,秋天紅葉點綴其中,冬天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樹梢,覺得很清涼;傍晚,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現在山裏很安靜。

我喜歡我的路,裏面有小鳥歡快的唱歌,樹葉拍手的聲音。我很開心自己有這麼美麗動聽的歌聲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我的路(非常老師修改版)

我的路不在桃花滿目的小山邊,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邊。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

在這條路上,春天的時候滿山蒼翠。樹綠綠的,草綠綠的,路也是綠綠的。夏天的時候,綠色的路有了花的粧點,路邊開滿了數不清的野花,這裏有三星,那裏有兩點;這裏生一叢,那裏開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豐富的路。秋天,這條小路上有紅葉點綴,紅紅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點也不冷。冬天的路,會有雪花紛紛飄落在樹梢上,像小精靈悄悄地落下,一點也不寂寞。

早晨的路,會有露珠滴落在樹葉上,灑在草叢裏。早晨的路是清涼的路。傍晚的路,小草、花兒和大樹媽媽的孩子都進入了夢鄉,這條路又是安靜的路。

這條路上有小鳥在歡快地唱歌,還有彩蝶在伴舞。有樹葉拍手的聲音,還有清風在低聲地交淡。

很開心能有這樣一條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歡這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