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推薦10篇)

來源:瑞思作文網 1.4W

篇一: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推薦10篇)

關於孟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提出

因為我姓孟,所以很想了解一下孟姓

二、研究方法

網上收集

三、資料整理

孟姓的起源,孟姓的來源

姓氏:孟

拼音:Meng

歷史:孟姓在台灣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在大陸,孟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孟姓最早的起源有三:一、春秋時期,魯國莊公的庶兄,魯恆公之子慶父,在魯恆公時被分封,稱仲孫氏,後來,魯國內亂,慶父連弒魯國國君子般和魯緡公兩位國君,當時民間有[慶父不死,魯難不已]的説法。後來仲孫慶父出逃到莒國,改稱孟孫氏,後被押送回魯國,途中自知罪孽深重而自殺,慶父死後,他的長子公孫敖攜帶他的屍體回到魯國,繼承爵位,仍然稱孟孫氏,數年後,其後代又簡化“孟孫”姓為“孟”姓。二、春秋時期,衞國靈公有位庶兄縶,字公孟,他的後代子孫就以他字中的“孟”為姓。三、另有記載説,衞國國君襄公的兒子叫公孟,他的子孫以“公孟”為姓氏,後來,孟姓還可能來源於古代南中的少數民族,如三國時期有南中少數民族領袖孟獲。孟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昌平,武威兩大郡望,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因此,孟姓世稱昌平望,武威望。姓纂:魯有孟孫氏,魯桓公子慶父之後,以孟為氏。孟氏參照孔氏做法,也使用全國一致的輩序譜(昭穆):星、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孟字的字形演變:

孟氏名人有亞聖孟子,事母至孝“哭竹生筍”的孟宗,著名詩人孟浩然,名將孟珙,孟浩然、孟雲卿、孟郊、孟知祥、孟昶、孟稱舜、孟善等等。

歷史名人:哲學家孟子

孟軻,人名,即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代被尊為亞聖,又與孔子並稱孔孟。曾遊歷齊、宋、滕、魏等國。

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姓現狀

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多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這三省的孟姓大約佔孟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蘇、遼寧、山西、黑龍江,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東為孟姓第一大省,約佔孟姓總人口的2l%。全國形成以魯豫冀、東北為中心的兩大塊孟姓聚集區。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孟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迴遷,尤其突出向東北的遷移。

孟字草書

四、研究結論

一、傳説“孟”姓起源有三

1、春秋時期,魯國莊公的庶兄魯恆公之子慶父,慶父連弒魯國國君,自知罪孽深重,將自己改稱孟孫氏,其後代又簡化孟孫姓為孟姓。

2、春秋時期衞國靈公有位庶兄縶,字公孟,他的後代子孫以他字中的孟為姓。

3、另有記載説衞國國君襄公的兒子叫公孟,他的子孫以公孟為姓,後來簡化為孟姓。

二、歷史上“孟”姓名人輩出。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孟子。少數民族領袖孟獲。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因此,孟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昌平。

三、據統計當代孟姓的人口已達330萬,列在全國第七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7%。

篇二: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尹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上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姓,可是隻有1個人姓尹,於是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情查找了尹字的資料,查資料以前我提出了

(1)尹字的來源有哪些?

(2)歷史上姓尹歷史名人有那些?

二、研究方法

1、找身邊姓尹的人尋找資料。

2、上網查找資料。

3、在圖書館尋找資料。

三、資料整理

“尹”姓的來源: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來源及其複雜。據考證尹姓分別源自少昊,西周作冊尹佚,官名兮甲,少數民族漢化。

1、源於少昊,殷封尹城。

出自少昊的後代,以邑為姓。唐代張九齡所撰譜牒《姓源韻譜》記載:少昊的兒子殷,執掌工正,被冊封在尹城,他的後代子孫都以此為氏。

另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據説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

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子孫世掌其官職。殷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是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2、源於西周作冊尹佚,官尹始祖。

《清華簡》記為“作冊逸”,尹佚,也稱史佚,曾受命觀察天文、制訂曆法並且記錄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

尹佚死後,“作冊尹”就成為了西周沿襲商朝所設的王宮內廷史官官僚機構,職責為幫助周天子起草文書,主持策命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職。西周滅亡後,尹氏獲封邑,稱“尹邑”(河南宜陽縣),屬周王朝的畿內國。

公元前516年,尹國兵敗滅亡,國人遂以“尹”為姓氏。

3、出自兮甲,以官為氏。

據《風俗通義》所載: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興大臣,擔任的官職是內史。西周時內史又稱“內史尹”或“作冊尹”,簡稱“尹”,世稱兮伯吉甫為“尹吉甫”。

兮伯吉甫死後,嫡子伯封承襲了官職。西周滅亡後,伯封跟隨周平王東遷獲得了封邑,稱“尹邑”(今河南新安縣),屬周王朝的畿內國。公元前516年,尹國兵敗滅亡,國人遂以“尹”為姓氏。

4、源流四:出自少數民族漢化。

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葉古祿特氏、音齋氏有的漢化尹姓;滿族錫伯族章佳氏有漢化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佈。

歷史上姓“尹”的名人:1、尹繼倫,開封浚儀人。宋初為殿直,先後參加攻滅南漢、南唐、北漢等戰,升至緣邊都巡檢使。端拱二年(989)七月,遼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精騎數萬南襲,企圖攔劫宋護糧軍,他率千人巡邊,遼軍置之不顧,繼續前進。

他乘休哥不備,命士卒趁夜悄隨其後,次日拂曉,進至唐河、徐河(今河北徐水西南)間,乘遼軍早飯,襲擊休哥駐地,殺其大將一人。休哥受傷,乘馬先遁,餘眾潰散,死傷甚眾。以功升長州團練使。因其面黑,遼軍每每相戒當避“黑麪大王”。

至道二年,太宗命他為靈、慶兵馬副都部署,率軍攻西夏,至慶州(今甘肅慶陽),病卒。

2、尹洙(1001~1047年),字師魯,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散文家。

天聖二年,考中進士,授正平主簿,遷河南户曹,選為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貶經略判官。後期,遷右司諫、渭州知州、兼領涇原路經略公事,因事再貶均州酒税。

慶曆七年,去世,私諡河南先生。提倡古文運動,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傳於世。

尹洙論文,尊崇孟子、韓愈;他説,為文章,當“務求古之道”。歐陽修謂“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是是非非,務盡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隨”,范仲淹亦稱“其文謹嚴,辭約而理精”。

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記序,一般質樸無文,成就不高。尹洙雖尊崇韓愈,卻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説李君“樂於佛氏之説”,“非取其所謂報施因果,樂其博愛而已”。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傳世。

3、尹焞[宋](1071年—1142年)字彥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陽)人。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

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説書。八年(一一三八)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工書,嘗手書歐陽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傳世。朱熹得和靖先生帖於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白鹿洞書院。

四、研究結論

尹姓在當今已經是姓氏排行榜第91名大姓,人口較多約是全國漢族人的100%0。19,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古時候姓尹的人,小部分都是一些有實力的人。

篇三: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爸爸姓郭,我的爺爺姓郭,我也姓郭。那麼歷史上郭姓的起源是什麼呢?世界上有哪些姓郭的名人呢?現在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姓郭呢?我帶着這些問題,對郭姓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詢問親人

2、查找百度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144位,當代郭姓人口達到1490餘萬,是中國第十七大姓。

郭子儀是唐代軍事家。郭子興是使朱元璋後來崛起的關鍵人物。郭震是唐朝將領。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

現狀郭姓大約佔祖國總人口的1。1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東、湖北等四省。

四、研究結論

1、郭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是中國第十七大姓。

2、郭子儀是唐代軍事家,郭子興是使朱元璋後來崛起的關鍵人物,郭震是唐朝將領,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

3、現狀郭姓將祖國總人口的1。15%。

篇四: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安義三小五(6)班熊詩程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是變化,很值得讓人研究。“劉”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劉”。現在“劉”姓有多少人?帶着這些疑問,我對“劉”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有關姓氏的書籍,上網,瞭解“劉”姓名人以及來源和人口。

2、閲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劉”姓人口分佈情況。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

“劉”姓歷史名人,劉氏始祖劉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蜀漢照烈劉備、前趙光文帝劉淵、南朝宋武帝劉裕、唐代詩人劉禹錫等等。

人口數量:據統計“劉”姓的人數大概在幾千萬。是百家姓前幾名,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討論:

1、我國“劉”姓歷史悠久。傳説大漢劉累其子孫以字命氏,稱他劉氏。

2、我國“劉”姓人才輩出。有心胸廣大的劉備,大敗項羽的劉邦以及在位41年的劉禪。其中我最欣賞劉備,他重視人才、心胸廣大、慈善、沉着、冷靜。很有領導的風範。他麾下的大將:關羽、張飛、趙雲也都是那個時候的英雄豪傑。我相信“劉”姓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希望衝擊中國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漢字的世界。

篇五: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板溪國小五(1)班張城鑫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張,“張”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姓“張”的名人?現在“張”姓有多少人?帶着一些疑問,我對“張”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有關的姓氏的書籍,上網瀏覽,瞭解“張”姓的來源和“張”姓的歷史大名人。

2、閲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張”姓人口和分佈的情況。

3、諮詢你身邊的人,比如説你的老師、同學、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來源:據説“張”姓是皇帝姬姓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和遷移。秦漢時期,“張”姓發展迅速,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第一大姓。

歷史名人:張良、張騫、張飛、張巡、張經、張仲景、張擇端、張大千、張自忠、張雲逸……

人口數量:據統計,2017年“張”姓人口有8160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左右,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歷史悠久,傳説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名氏,也稱張氏。

2、我國“張”姓人才輩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有勇冠三軍的張飛,有以身殉國的將領張自忠……

3、“張”姓人口數目前僅次於“李”姓和“王”姓。

篇六: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饒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姓氏作為十分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既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也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問題的提出

這一單元在丁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領略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一個姓“饒”的小女孩。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饒”,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也感到了好奇:“饒”姓是怎麼來的?“饒”姓主要分佈在哪裏?歷史上姓饒的名人有哪些?於是我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一)饒氏起源

第一種説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後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祥於河北饒陽。

第二種説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國時期有齊大夫食採於饒邑,據説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説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於饒困,後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於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後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説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京”(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説堯濙雖是上佔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瑋,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並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二)遷徙分佈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曆史悠久,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曆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於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台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

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三)饒姓名人

饒威漢代,山東人,官拜魯陰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饒景五代時期,山東淄水人,吳越錢鏐麾下大將,累有防禦之功。

饒節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

饒魯宋代,江西餘幹人,大學者,著名的“雙峯先生”

饒延年宋代,陸九淵弟子,以經學著稱。

饒子儀宋代,從胡瑗受經,潛心經學。

饒介元代,1341-1368江西省臨川(今撫州)人,書法家,著錄《石渠寶笈三編》

饒瑄明代,學者。

饒位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工部右侍郎。

饒伸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刑部侍郎,著《學海君道部》。

饒禮明代,江西省饒州南城人,浙江道監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

饒欽明代,安徽省祁門人,剛介清謹、民俗為之丕變的好官。

饒之初明代,湖北省廣濟人,出知孟縣。

饒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出知賓州。

饒天民明代,1502-?,湖北省崇陽人,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御史。

饒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綿州知州,書法家。

饒廷選清代,福建侯官人,官至貴州安義鎮總兵。

饒幹清代,福建邵武人,出知長沙縣。

饒鬆清代,福建沙縣人,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饒漱石1903年9月生,1975年逝世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鍾嶺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

饒宗頤1917年生,祖籍廣東潮州,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饒雪漫1972年-?,四川自貢,作家

饒天亮湖北省赤壁市,內地男歌手

四、研究結論

1、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

2、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有收錄此姓。除北方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台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3、我們這個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也出了很多能人和強人。作為一個在“百家姓”排名207位,全國只有七十幾萬人口的“小”姓,我絲毫沒有覺得它小,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豪。

篇七: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中華最古老的風姓,再到上古八大姓,姓氏文化經歷了風風雨雨,依然延續了下來。經考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我們所使用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據記載,中國目前擁有姓氏5000餘個,我們熟知的宋版《百家姓》中列出的,不過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大量的姓氏在史書中沒有記載。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武姓。説起武姓,大家腦海裏首先想起的肯定是武則天。的確,武則天在我國堪稱是最出名的女人了。那麼,“武”這個姓氏是如何出現的呢?

最早可追溯於商朝國君武丁

得姓始祖

武丁,子姓,名昭。商朝國君,軍事統帥。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説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在位59年而卒,祀為高宗。

具體來説,關於武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七種説法:第一種説法武姓出自姬姓。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他的兒子宜臼被其他諸侯擁戴為王,這就是東周,而宜臼就是歷史上的周平王。當時,由於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個“武”字形狀的紋路,所以後來他的子孫就以武為姓氏,他也被稱為武姓的始祖。第二種説法武姓以國名為姓。根據《世本》《萬姓統譜》等資料記載,夏朝時的大臣武羅被封地為武羅國,後來武羅國滅亡後,其子孫就以國名武為氏。第三種説法武姓以祖字或諡號為氏。其一是商王武丁的後世子孫,以祖上武丁之名為姓氏,這種説法記載在《武班碑》中;其二是春秋時宋武公的後世子孫以祖上的諡號為姓氏,這種説法記載在《風俗通義》中。、第四種説法武姓以邑名為氏。根據《風俗通義》記載,漢朝有一個叫王樑的人,他的封地在今河北省的武強縣,他的後世子孫因封地在“武強”而以武為姓氏。第五種説法武姓出自以武字開頭的複姓。這種複姓主要有兩種,即武安氏和武疆氏。第六種説法武姓出自其他源流,例如被皇家賜姓為武。第七種説法武姓出自少數民族有武姓或有複姓改漢姓武的。例如滿族武聶氏、武佳氏、武庫登吉氏,後世子孫有直接單姓武的;鄂温克族中吳立西氏的漢姓就為武;此外,京、彝、蒙等族的漢姓也有姓武的。

武姓歷史名人及現代名人

武訓武氏家訓

(一)愛國守法,誠信做人;厚德傳家,敦親睦鄰。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知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賓,家和為本。

(四)長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孫相親。

(五)胸懷遠志,書中有金;勤學不輟,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義,矜若濟貧;施善積德,佑而厚昆。

(七)抑奢禁賭,拒毒戒淫;積穀防饑,惟勞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擇仁;三省宜勉,四知惟真。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曉我宗支,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勵我後人;與時俱進,永昌族運。

武姓源於河南,安陽、商丘、洛陽等地。武則天父親因功晉封周國公,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使武姓成為中華著名姓氏之一。

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新《百家姓》和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中排名95位,約有220多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0。18%。武姓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越南總人口的3。8%。武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中一支就源自於內蒙古,所以內蒙中部以及山西北部佔比最高。

篇八: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謝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姓謝,身邊也有些朋友姓謝。“謝”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謝的名人有哪些?現在“謝”姓在我國人口大約有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謝”姓的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謝姓歷史起源

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個以賢德著稱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後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於謝,後來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後,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稱為謝氏。

四、謝姓分佈現狀

當代謝姓的人口已達到864萬,為全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7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謝姓人口由79萬增到864萬,增長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謝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000年中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廠”形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四川三省,大約佔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湖南、河南、浙江、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9%。廣東為謝姓第一大省,佔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2%,佔省總人口的1。5%。全國的謝姓分佈以粵東為中心,向北、西、東三方向輻射,謝姓人口逐漸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少見,西北罕見。在近600年期間,謝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謝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瓊桂、湘贛閩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謝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達到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羣。在雲貴川大部、重慶南部、陝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南部、黑龍江和內蒙古北端的連接地區,謝姓在當地人羣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謝姓人羣。

五、謝姓的歷史名人

1、淡泊名利的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書法家。

他自幼沉敏灑脱,氣宇軒昂,雖有才名,但隱居於家鄉會稽東山,與王羲之等人縱情山水。直到40多歲,他才應徵入仕,後官至司徒。

2、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南朝宋詩人。他幼時被寄養在外人家裏,族人名之為“客兒”,世稱“謝客”。他祖父是東晉名將、康樂公謝玄,母劉氏是書法家王獻之的甥女。謝靈運18歲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其詩大多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細緻,見解獨到,開山水詩之先河。

3、謝混

謝安之孫,晉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士,太保謝安之孫,會稽內史謝琰第三子,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婿,東晉安帝時為宰相,晉孝武帝司馬耀旳乘龍快婿,後被劉裕誅殺。

謝混出身於陳郡謝氏,年輕時頗有美譽,有偉姿容,善寫文章,為皇帝悦,後與晉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東晉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襲望蔡縣公,任中書令。義熙二年(406年),加中領軍、尚書左僕射領選部。義熙四年(408年),加侍中、錄尚書事、揚州刺史。

4、謝升卿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南宋寧宗時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阪鄉人,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約1195—1200年)。因認安南陳守度為族叔,改名陳日煚(jing)或(陳曰照,陳照),科舉中第後當了安南國王的附馬,後來當了安南國王,開創了安南歷史上的陳氏王朝。

5、謝道韞

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説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説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説:“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六、結論

1、我國謝姓的歷史十分長久,開姓始祖是伯爽。謝姓出自於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申伯是姜後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於謝國。子孫也就以當時的習慣,以國為姓,就讓謝氏人口從此發展開了,他族的改姓也是謝氏人口發展成第二十四大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知道了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謝姓人比較多。謝姓還分佈在許多少數民族內,我為姓“謝”的人分佈在全國各地,連少數民族內都有姓“謝”的人而感到自豪。

3、謝姓的歷史名人十分多,有東晉宰相謝安,有南朝宋國著名詩人、畫家、文學家謝靈運,有南朝齊國詩人謝眺,有東晉名將謝玄,還有魏朝時代農中郎將謝纘。看了這些謝姓的名人,我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篇九: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校園裏姓郭的人雖然不多,但是我家總共只有六口人,除了媽媽姓楊之外,其餘的人全都姓郭,爺爺還説,郭姓在歷史上是皇族,可有名了。那麼郭姓是怎樣來的?歷史上姓郭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郭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郭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手機電腦搜索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郭姓的來源:郭姓主要源自於姬性、任性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的郭序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東西虢國(虢通郭)。東西虢國地跨黃河兩岸,實為一國,他們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東虢國位於現在的河南滎陽,西虢國位於陝西寶雞,後遷到現在的三門峽,稱為南虢,咱們靈寶當時就是南虢國的一部分。歷史上有名的成語假途滅虢,就説的是咱們三門峽的這個虢國,當時晉國想滅掉虢國,重金賄賂他旁邊的虞國,想向虞國借道要滅掉虢國。虞國國君見利忘義,不顧大臣勸阻,不管什麼輔車相依,脣亡齒寒的道理,答應了借道,結果在晉國滅掉了虢國後,他也被晉國滅掉了。這就是假途滅虢的故事,留下了脣亡齒寒的千古遺訓。

在前不久,三門峽上村嶺挖掘到了虢國的墓地,出土了3萬多件文物,其中陪葬了特別多的兵器和車馬坑,説明虢國國君在歷史上地位崇高。他們當時世代為周天子的卿士,曾替周天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才會在墓葬中有這麼高規格的陪葬品,後來三門峽還建造了虢國博物館,我還去參觀過呢。

2、歷史名人:郭氏歷史上出了許多名人,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朝名將郭子儀;元代編制了《授時歷》的郭守敬;東進的訓詁學家郭璞;東漢時期與華佗齊名的神醫郭玉;周朝開創“界畫”畫派的名畫家郭忠恕以及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當然,還有現代一位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威望的人物,我們郭姓都應該引以為榮,他就是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學家、社會活動家郭沫若。

3、現狀,據統計,郭姓是中國第17大姓,大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15%。郭姓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省,其他省也各有分佈,中國形成了華北、中原與東北三大郭姓聚集區。

四、研究結論:

1、郭姓主要源自於姬性、任性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的郭序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東西虢國,使郭姓慢慢發展壯大,直至現在中國形成了華北、中原、東比三大郭姓聚集區。

2、歷史上,郭姓名人輩出,有名將郭子儀、天文學家郭守敬、訓詁學家郭璞、名醫郭玉、界畫家郭忠恕、現代著名作家郭沫若,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15年,當代郭姓人口達到千餘萬,是中國第17大姓。

篇十:關於郭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校園裏姓郭的人雖然不多,但是我家總共只有四口人,除了媽媽姓張之外,其餘的人全都姓郭,爺爺還説,郭姓在歷史上是皇族,可有名了。那麼郭姓是怎樣來的?歷史上姓郭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郭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郭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郭姓的來源:郭姓主要源自於姬性、任性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的郭序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東西虢國(虢通郭)。東西虢國地跨黃河兩岸,實為一國,他們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東虢國位於現在的河南滎陽,西虢國位於陝西寶雞,後遷到現在的三門峽,稱為南虢,咱們靈寶當時就是南虢國的一部分。歷史上有名的成語假途滅虢,就説的是咱們三門峽的這個虢國,當時晉國想滅掉虢國,重金賄賂他旁邊的虞國,想向虞國借道要滅掉虢國。虞國國君見利忘義,不顧大臣勸阻,不管什麼輔車相依,脣亡齒寒的道理,答應了借道,結果在晉國滅掉了虢國後,他也被晉國滅掉了。這就是假途滅虢的故事,留下了脣亡齒寒的千古遺訓。

在前不久,三門峽上村嶺挖掘到了虢國的墓地,出土了3萬多件文物,其中陪葬了特別多的兵器和車馬坑,説明虢國國君在歷史上地位崇高。他們當時世代為周天子的卿士,曾替周天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才會在墓葬中有這麼高規格的陪葬品,後來三門峽還建造了虢國博物館,我還去參觀過呢。

2、歷史名人:郭氏歷史上出了許多名人,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朝名將郭子儀;元代編制了《授時歷》的郭守敬;東進的訓詁學家郭璞;東漢時期與華佗齊名的神醫郭玉;周朝開創“界畫”畫派的名畫家郭忠恕以及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當然,還有現代一位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威望的人物,我們郭姓都應該引以為榮,他就是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學家、社會活動家郭沫若。

3、現狀,據統計,郭姓是中國第17大姓,大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15%。郭姓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省,其他省也各有分佈,中國形成了華北、中原與東北三大郭姓聚集區。

四、研究結論:

1、郭姓主要源自於姬性、任性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的郭序為郭姓的姓始祖,西周武王封其叔叔虢仲、虢叔建立了東西虢國,使郭姓慢慢發展壯大,直至現在中國形成了華北、中原、東北三大郭姓聚集區。

2、歷史上,郭姓名人輩出,有名將郭子儀、天文學家郭守敬、訓詁學家郭璞、名醫郭玉、界畫家郭忠恕、現代著名作家郭沫若,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15年,當代郭姓人口達到千餘萬,是中國第17大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