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推薦15篇)

來源:瑞思作文網 2.21W

篇一: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推薦15篇)

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上課聽老師講姓氏是一種古老的歷史文化,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歷史。我帶着對姜姓的好奇趁放假研究它,做一次調查。

1、上網去搜集資料,去查閲書籍、報刊等了解姜姓的來源。2、走訪長輩等有關部門瞭解姜姓目前有多少人。3、訪問爸爸瞭解歷史姜姓名人。

一:上網。姜姓的來源。姜姓於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5000年,是中國最早的姓氏之一,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

二:上網。姜姓人口有多少。據2016年近統計姜姓人口已達460多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37%。

三、上網。歷史姜姓名人。姜子牙、姜小白、姜維、姜士楨、姜公輔……

結論: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江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是姜氏。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徏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佈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篇二: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關於繆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姓氏是一個人的標籤,也是一個家族的符號,對於每個人,每個家族,不可或缺,每個姓氏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繆,所以我對自己的姓氏特別感興趣。“繆”姓是怎麼來的?繆氏人口分佈在哪裏?歷史上姓繆的名人有哪些?繆氏的家訓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繆”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

2、搜索百度。

3、詢問長輩。

三、資料整理

1、尋根溯祖

繆姓,出自百家姓,但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繆姓的起源很早,有詳細記載的一支起源於春秋時期,是秦穆公的後代。秦穆公的諡好為“繆”,由於古代“繆”與“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稱秦繆公。他的庶子以他的諡號為姓,世代傳為繆姓。

另外一種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繆吏,繆吏是專職負責絞殺罪犯的劊子手,是一種很重要的職官。師古曰:“繆,絞也。”繆吏多為世襲,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繆氏,世代相傳至今。

2、遷徙分佈

在古代,繆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蘭陵。有聯曰:“秦室家聲遠;蘭陵世澤長。”

繆姓一直十分純正,自立姓後,一脈相承2600多年,歷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外族改姓繆的事件。直到清朝初期,才在滿族中出現繆姓。

當代繆姓人口約有四十六萬七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9%左右。目前,繆姓主要分佈於江蘇、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廣東6省,佔繆姓總人口的74%。江蘇省為繆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繆姓總人口的21%。

3、歷史名人

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繆襲,撰述了歌頌曹操功業的詩歌《魏鼓吹曲》12首;南宋狀元繆蟾,入贅皇家為駙馬,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傅;元代經學家繆主一,撰有《易精藴》《尚書説》等著作;明代醫藥學者繆希雍,精通醫術,著有《本草經疏》《本草諸方》等書;清代詩畫家繆謨,詩文清麗,善畫山水,尤長樂府,有《雪莊樂府》等著作傳世;近代藏書家、校勘家繆荃孫,是京師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三江師範學堂等的主要創辦人。

4、繆氏家訓

繆氏家族源遠流長,其“十全”家訓更是在家族中代代傳承。

為人一則:繆氏家訓教導子孫要寬人律己、處世謙恭,“人生之旅如棋局,一步不慎全盤輸”;

居家一則:繆氏家訓教導子孫要勤儉持小家,更要持大家,“強國始能除禍患,德鄰方可保平安”;

立業一則:繆氏家訓不求子孫大富大貴,只求精於一技,“家有資財千萬貫,不若教兒一業精”;

仕途一則:繆氏家訓倡導為官之人要廉潔,“民勤致富國昌盛,官到守貧才是廉”;

夫妻一則:繆氏家訓倡導夫妻富有貧窮平等對待,做到“同心協力貴如金,舉案齊眉老更新”;

兄弟一則:繆氏家訓要求弟兄切莫相煎逼,因為“世間難得者兄弟,和善仁義振家聲”;

教子一則:繆氏家訓要求潛移默化須身教,畢竟“人之初性本善,嬌寵溺愛質變遷”;

結友一則:繆氏家訓倡導選擇“忠信仁義講原則”的人;

親鄰一則:繆氏家訓要求做到“文明禮貌話家常”。

四、研究結論

1、“繆”姓源於姬姓和官名。

2、“繆”姓主要分佈於江蘇、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廣東6省,江蘇省為繆姓第一大省。

3、歷史上,“繆”姓人才輩出。

4、繆氏家族家訓從為人、居家、持孝、立業、仕途、夫妻、兄弟、教子、結友、親鄰十則予以訓誡。

篇三: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張藝騫

一、問題的提出

我從小就背過百家姓,但卻不知道我的姓氏的由來,為此我做了一個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書籍

2、上網尋找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户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直至西周宣王時期,在陝西地區出現了張姓的蹤跡,西周青銅器皿上銘有張伯、張仲,他們是西周的貴族。張仲輔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興。

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河東“解邑張城”是張姓重要的聚集地和發祥地(古張城在今山西臨猗西的黃河東岸)。張氏世代事晉,晉滅後事韓

張老、張侯(即解張)均是晉國的大夫,張老的後代韓國貴族張良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解張也被一部分張姓後裔奉為先祖。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人羣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

秦漢是張姓向四周發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時期。張姓在秦初進入了四川,多為三晉貴族的後裔,在反秦戰爭和隨後的楚漢之爭中,政治傾向明顯,戰爭中建功立業,封侯賜爵;再西進甘肅、寧夏等地。

四、研究結論

1、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

2、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3、張姓的歷史人物有很多:,張飛,張良,張騫,張衡,張仲景,張旭……

篇四: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關於饒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姓氏作為十分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既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也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問題的提出

這一單元在丁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領略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是一個姓“饒”的小女孩。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姓“饒”,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也感到了好奇:“饒”姓是怎麼來的?“饒”姓主要分佈在哪裏?歷史上姓饒的名人有哪些?於是我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一)饒氏起源

第一種説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後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祥於河北饒陽。

第二種説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國時期有齊大夫食採於饒邑,據説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説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於饒困,後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於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後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説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京”(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説堯濙雖是上佔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瑋,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並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二)遷徙分佈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曆史悠久,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曆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於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台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

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三)饒姓名人

饒威漢代,山東人,官拜魯陰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饒景五代時期,山東淄水人,吳越錢鏐麾下大將,累有防禦之功。

饒節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

饒魯宋代,江西餘幹人,大學者,著名的“雙峯先生”

饒延年宋代,陸九淵弟子,以經學著稱。

饒子儀宋代,從胡瑗受經,潛心經學。

饒介元代,1341-1368江西省臨川(今撫州)人,書法家,著錄《石渠寶笈三編》

饒瑄明代,學者。

饒位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工部右侍郎。

饒伸明代,江西省南昌縣人,刑部侍郎,著《學海君道部》。

饒禮明代,江西省饒州南城人,浙江道監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

饒欽明代,安徽省祁門人,剛介清謹、民俗為之丕變的好官。

饒之初明代,湖北省廣濟人,出知孟縣。

饒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出知賓州。

饒天民明代,1502-?,湖北省崇陽人,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御史。

饒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綿州知州,書法家。

饒廷選清代,福建侯官人,官至貴州安義鎮總兵。

饒幹清代,福建邵武人,出知長沙縣。

饒鬆清代,福建沙縣人,道教中大名鼎鼎的佑真天。

饒漱石1903年9月生,1975年逝世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鍾嶺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

饒宗頤1917年生,祖籍廣東潮州,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饒雪漫1972年-?,四川自貢,作家

饒天亮湖北省赤壁市,內地男歌手

四、研究結論

1、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羣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

2、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有收錄此姓。除北方外,饒氏亦見於湖北、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雲貴以及台灣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兩省約佔饒姓人口總數44%,由2008年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饒氏人口全國排名172位,約72萬

3、我們這個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也出了很多能人和強人。作為一個在“百家姓”排名207位,全國只有七十幾萬人口的“小”姓,我絲毫沒有覺得它小,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豪。

篇五: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身邊有不少的好夥伴、鄰居,他們都姓朱。“朱”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朱的名人有多少?現在的“朱”姓人口數量多不多?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朱”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如:父母、爺爺、奶奶等)。

3、查看族譜。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來源:説朱襄氏,也就是炎帝,曾經是伏羲氏的大臣,後來被封到了朱(一個地名,根據歷史考究應該是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朱襄氏的後代,就以朱為姓氏,至此流傳下來。(來源1)

2、我國的朱姓源遠流長。此姓出自曹姓。已國為氏。據《元和姓篡》和《通志氏族略》。周武王封曹陝於邾國(金山東鄒縣)。後被楚宣王所滅,其遺族以原國名去邑為朱氏。(來源2)

3、歷史名人:宋朝的朱子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朱亥,戰國時魏國人,隱居於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今河南開封)當屠夫。

魏安釐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因侯嬴的推薦,成了信陵君的上賓。曾在退秦、救趙、存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研究結論

1、在歷史長河中,朱姓人才輩出。有明朝創始人朱元璋,中國人民解放軍創造人朱德,大詩人朱熹,魏國的勇將之一朱亥……是我國幾顆耀眼的星星!

2、朱姓人口數量統計

另據一些研究人員對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抽樣調查統計結果,朱姓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21%,在全國100大姓中排第16位。其中,在北京市,朱姓佔全市總人口的0。934%,是全市排在第17位的大姓;在遼寧省,朱姓佔全省總人口的0。607%,排在第30位;在上海市,朱姓佔全市總人口的3。451%,排在第5位;在福建省,朱姓佔全省總人口的0。594%,排在第26位;在廣東省,朱姓佔全省總人口的0。526%,排在第38位;在四川省,朱姓佔全省總人口的1。478%,排在第17位;在陝西省,朱姓佔全省總人口的0。870%,排在第22位。

篇六: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龔姝雨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龔,我很好奇:“龔”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龔”的名人有哪些?“龔”姓在我國人口中排名第幾?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龔”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上網查資料。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傳説周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後以邑為氏。宋初有翁乾度有6子,分別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龔,其子孫也姓龔。共氏後來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共”旁加了三點水,變成了“洪”氏;有的“共”字上面加了一個“龍”字,就成了龔氏。

歷史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龔遂;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龔自珍;近現代的抗日英雄龔華名;清代著名畫家龔賢;曾三舉孝廉的龔勝……

現狀:據統計,2018年全國户籍人口中,龔姓人口排名第89位。

四、研究結論

1、傳説,“龔”姓來源於周昭王的支庶子孫,共氏為了避仇改為“龔”姓。

2、歷史上,“龔”姓名人有:渤海太守龔遂、詩人龔自珍、抗日英雄龔華名、畫家龔賢、三舉孝廉的龔勝……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國户籍人口中,龔姓排名第89。

篇七: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孫”,我也有很多鄰居姓“孫”,“孫”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姓“孫”的名人有哪些?“孫”姓的現狀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孫”姓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或者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在網上查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評定武庚叛亂,封康叔衞封,建立衞國。康叔在當地統治有方,很快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國,成了衞國的始祖。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衞武公。衞武公有一個兒子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又稱孫仲,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

歷史名人:

三國時期吳國的主人叫做孫權,在位24年。孫中山是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春秋末年孫武利用五行相剋的原理寫了《孫子兵法》。

現狀:

“孫”姓在全國三十多個省廣泛分佈,據2022年統計,全國一共有1848萬人姓“孫”,為全國排名12,與第一名的“王”姓相差7500人。

四、研究結論

1、“孫”姓來源於商朝的“姬”姓,距今有較長的歷史。

2、姓“孫”的歷史名人有很多,例如孫權、孫武、孫中山等。

3、“孫”姓在全球排名第12,與第一名的“王”姓相差7500人。

篇八: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的同學姓吳我的朋友有的也姓吳吳是怎麼來的了?在史上姓吳的名人又有哪些呢?吳姓蔡我國排名多少了帶着問題我對吳的歷史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問自己的長輩

2、在手機上查資料

3、查看書籍

三、資料整理

“吳”姓的來源:早在黃帝之前有一户姓江的部落這個部落騶虞為圖騰。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置形狀相近可以通過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就有了吳姓。

“吳”姓的歷史名人:歷史上有著名作者吳承恩,他寫的《西遊記》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吳”姓的現狀:現在我國人口有16億,吳氏人口約3000萬,3000萬/16億=1。875%。

四、研究結論

1、傳説在上古時期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同吳音。

2、吳姓在歷史上名人:吳道子、其中吳承恩是西遊記的創作人吳勉、吳廣、吳起、吳三柱、吳沃堯、吳昌碩、吳期浚。

3、吳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據2018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地區吳姓人口總數約為2880萬人,排名第十位。

篇九: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張,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張姓是怎麼來的?現在張姓在我國人口占

佔弟幾?姓張的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問題一:

張氏縣為全國第三大姓氏出自於姬姓。是軒轅黃帝后裔,少昊青楊氏之子輝,因發明弓箭被任命為管理弓箭的長官,其後人以官職為姓居

於青陽。

問題二:

如縱橫家張儀,軍事家張良,猛將張飛,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外交家張騫,書法家張旭,詩人名相張九齡,理學家張栻,改革家張居正,畫家張擇端,民族英雄張自忠,革命家張聞天等。

問題三:

張姓在我國人均佔地三。

研究結論:

1、傳説張性來源於上古時代的官明,大量性史改為張姓。

2、歷史上姓張的名人人才輩出,如詩人名相張九齡,民族英雄張自豪,革命家張聞天…他們在各自領域散發着光芒。

3、2019年,張姓户籍排在第三。

篇十: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身邊有不少親人姓張,我有許多朋友姓張。所以“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張”姓在全國人口數量的第幾?

二、研究方法

1、網絡蒐集

2、查閲書籍和報刊

3、詢問身邊的親人

三、資料整理

來源

張姓,是全國第三大姓。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在距今5000年左右,黃帝先後戰勝蚩尤、炎帝,統一了中國的中西部,生活在東部地區以少昊為首的東夷族看到黃帝的勢力強大,就臣服於黃帝。

歷史名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説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現狀

2014年所統計的數據中,中國張姓人口,有8960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只比王姓和李姓人口略少。這還不包括海外華人的張氏宗親,全世界張姓人口總共將近一個億!其實,中國姓氏人口記住三個重要數據就可以了:王李張三個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1%,前十大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2%,前100個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5%;截止2010年,張姓人口約為8480萬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07%。作為中華姓氏之一,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源遠流長,傳説皇帝的第五子揮在觀察天象時得到了啟發,發明了弓矢,這個是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揮被皇帝賜弓氏,然後又成了張氏。後來,又有許多姓氏先後改為張姓:比如聶氏、諸氏……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改為張姓。

2、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劉邦重要的謀士張良,西漢外交家張青,著名政治家張居正……我們為張姓祖先創造的歷史輝煌而感到自豪。

3、張姓是當代中國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據統計傷心人口總數是也超過1億。

篇十一: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木子李,弓長,張文刀劉,三橫王……天南地北共一堂,有首歌謠這樣説道:“張王李趙遍地鄒,世世代代傳不休。”現在全國鄒姓人口大約450萬,是中國的第67姓,古往今來,鄒姓人才輩出,燦若繁星。雖説我姓鄒,但對鄒姓的認識並不是很深,藉此機會尋根問祖,做一番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有關鄒姓氏起源及演變相關資料。

2、蒐集與鄒姓人物相關的資料,篩選確定有代表性的鄒姓人物。

3、瞭解鄒姓人口數量以及及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三、調查研究情況

(一)起源及演變

1、源於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春秋初,鄒國為曹姓鄒人所奪,子孫以國為氏,稱鄒姓。

2、源於曹姓,出自戰國時期魯穆公所改設鄒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3、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鄒佳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鄒氏、組氏、鐵氏等。得姓始祖有正考父、宣靖父、穆公。

(二)歷史上的鄒姓名人

鄒韜奮、鄒容、鄒魯、鄒永暄、鄒秉文、鄒作華等。

(三)鄒姓人口數量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鄒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七位,源流有多處,有一支源於姚姓,姚姓之鄒:舜帝姚姓。舜擅長占卜預測,亦稱姚舜。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是商朝的諸侯國,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有老譜考證的主要只兩個來源,西周初有一支源於子姓,到春秋時期的正考父,他的子孫食於鄒邑,是為主要來源,是“以邑為鄒氏”。

四、研究總結

1、鄒姓人口較多,是中國第67姓。

2、鄒姓人口分佈很廣,但不均衡。

3、源於姚姓,姚姓之鄒。

篇十二: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龍”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龍,“龍”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龍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龍”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龍”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閲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龍姓的來源是:傳2000多年之漢代有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姓“龍”的歷史名人有:龍仁夫(1253—1335),字觀復,號麟洲,永新(今屬江西人)。博究經史,以道自任。宋亡,負海為重名,為江浙行者儒學副提舉。龍啟瑞(1814—1858年)。廣西臨桂(今桂林市)人,是近代音韻學家,文學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也是廣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學家之一。

“龍”姓的現狀據統計,當代龍姓人口約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8%。在全國的分佈如今集中於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安微、海南等南方各省。

四研究結論

1、龍姓的來源因多涉了人神話,不可詳考,其一。出自黃帝之巨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吉興帝居有能,今河南省新鄭,是為了河南龍氏。

歷史上,“龍”姓名人輩出,有宋代畫家龍章,目錄學家龍啟瑞,晚號瓊花主人龍燮。

3,2021年,全國姓氏人口數量第一的是李姓,其次是王姓,在全國各地的姓“龍”人口達到280萬,在百家姓中“龍”姓排名85位。

篇十三: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看過課本上關於李姓的調查報告以後,對姓氏感了興趣,想知道“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於是,我決定對張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網瀏覽。

2、詢問家長。

3、查閲書籍。

三、資料整理

張姓來源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歷史名人

張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説”,提出”渾天説”,繪製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飛: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阪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擇端北宋畫家,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大千:著名畫家。

現狀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四、研究結論

1、在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漢初大臣張良、唐朝名相張九齡、晉代文學家張翰、現代國畫家張大千、清代詞畫家張子祥、宋代詩人張耒、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

2、張姓出自皇帝之後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了啟發,發明了弓。於是黃帝封揮為製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張姓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據統計,張姓人口數量已接近一億。

篇十四: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中華最古老的風姓,再到上古八大姓,姓氏文化經歷了風風雨雨,依然延續了下來。經考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我們所使用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據記載,中國目前擁有姓氏5000餘個,我們熟知的宋版《百家姓》中列出的,不過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大量的姓氏在史書中沒有記載。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武姓。説起武姓,大家腦海裏首先想起的肯定是武則天。的確,武則天在我國堪稱是最出名的女人了。那麼,“武”這個姓氏是如何出現的呢?

最早可追溯於商朝國君武丁

得姓始祖

武丁,子姓,名昭。商朝國君,軍事統帥。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説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在位59年而卒,祀為高宗。

具體來説,關於武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七種説法:第一種説法武姓出自姬姓。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殺,他的兒子宜臼被其他諸侯擁戴為王,這就是東周,而宜臼就是歷史上的周平王。當時,由於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個“武”字形狀的紋路,所以後來他的子孫就以武為姓氏,他也被稱為武姓的始祖。第二種説法武姓以國名為姓。根據《世本》《萬姓統譜》等資料記載,夏朝時的大臣武羅被封地為武羅國,後來武羅國滅亡後,其子孫就以國名武為氏。第三種説法武姓以祖字或諡號為氏。其一是商王武丁的後世子孫,以祖上武丁之名為姓氏,這種説法記載在《武班碑》中;其二是春秋時宋武公的後世子孫以祖上的諡號為姓氏,這種説法記載在《風俗通義》中。、第四種説法武姓以邑名為氏。根據《風俗通義》記載,漢朝有一個叫王樑的人,他的封地在今河北省的武強縣,他的後世子孫因封地在“武強”而以武為姓氏。第五種説法武姓出自以武字開頭的複姓。這種複姓主要有兩種,即武安氏和武疆氏。第六種説法武姓出自其他源流,例如被皇家賜姓為武。第七種説法武姓出自少數民族有武姓或有複姓改漢姓武的。例如滿族武聶氏、武佳氏、武庫登吉氏,後世子孫有直接單姓武的;鄂温克族中吳立西氏的漢姓就為武;此外,京、彝、蒙等族的漢姓也有姓武的。

武姓歷史名人及現代名人

武訓武氏家訓

(一)愛國守法,誠信做人;厚德傳家,敦親睦鄰。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知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賓,家和為本。

(四)長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孫相親。

(五)胸懷遠志,書中有金;勤學不輟,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義,矜若濟貧;施善積德,佑而厚昆。

(七)抑奢禁賭,拒毒戒淫;積穀防饑,惟勞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擇仁;三省宜勉,四知惟真。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曉我宗支,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勵我後人;與時俱進,永昌族運。

武姓源於河南,安陽、商丘、洛陽等地。武則天父親因功晉封周國公,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使武姓成為中華著名姓氏之一。

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新《百家姓》和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中排名95位,約有220多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0。18%。武姓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越南總人口的3。8%。武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中一支就源自於內蒙古,所以內蒙中部以及山西北部佔比最高。

篇十五:關於姓張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00個字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這姓李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歷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有關中華姓李的的書籍,閲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四、結論

1、李姓來源的説法共有九種之多,最多的説法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為姓。

2、李姓名人層出不窮,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為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4、我們廣東李氏源於李世民後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