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精選10篇)作文

來源:瑞思作文網 8.94K

篇一: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精選10篇)作文

每個人,總會有叛逆衝撞、妄想獨立的時候。彼時的你我都處於一個黯淡的環境,有冒險探索的刺激感,新鮮感。卻常常伴隨着迷惘、彷徨的境地。

我們在黑夜中探路,尋找光亮,家人常常焦急地拿起燈籠趕來“救援”。但處於叛逆年齡的我們,哪能輕易接納那盞爍爍發光的燈籠、吸收那番苦口婆心的勸告呢?

“你給我認真聽好了!既然你在長大,你就應該為自己的成長鋪好路。”父親沙啞又莊重的音調,如同一地黃土。

我有些膽怯,但心中的莽撞猶如滾滾長江水,洶湧澎湃。我避開了他,不想聽所謂的大道理,也不想見到他“理直氣壯”的模樣。他一定生氣,怒氣堵住了咽喉,臉變得潮紅,像酗酒的大漢。

在那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仇視他,厭惡他的蠻橫,厭惡他的自以為是,討厭他的威嚴。

……

我在不知道的角落調頭。

在我翻開《傅雷家書》時,我們之間的隔閡已被時間衝薄。我也掙脱出了那個莽撞的年齡。看完傅雷的信後,最觸動我的:他的威嚴是如此厚重。內裏夾雜着夾雜着他的人生,夾雜着海潮一般洶湧的愛浪,和明朗的期待。他會一遍又一遍強調讓傅聰寫信,一遍又一遍要求傅聰要照顧好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告誡他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些話語,似曾相識。之前的我,最是討厭那極富野心和目的的培養。可是現在讀來,卻感受到更多的是這些目的性和野心層層包裹着的期冀和深情,那些昔日令人厭惡的威嚴彷彿隱形了,變成了推動他的兒子成長的燃機動力。

傅雷説:“人生沒有一樁幸福,不要付代價的,東邊佔了便宜,西邊就得吃虧。”他也讓兒子保重身體,畢竟海角天涯的距離。傅聰或許也有過逆反的時候,但是服服帖帖。尊重,很神聖地尊重他父親,他父親的威嚴。他父親用了長輩的語言,向傅聰播灑種子。

父親説:“女孩子家,要學着做家務。”有時他會批評母親,説她太過短淺。當時的我駁斥他為什麼自己不動手。聽了我的畫,他的臉上劃過淡淡的憂傷,但他身體力行:這麼説,也就這麼做了。現在,我才發現他在向我播灑種子。

父親沒有傅雷的學識、見識,更沒有傅雷的藝術修養、造詣。唯獨相似的是:不變的威嚴下的深沉的愛意。他永遠提着燈籠,一副嚴肅的樣子,默然地走在我的身前。

我的父親,夾着威嚴,帶着棍棒,使我得以塑形,以一個理想的模樣尋找光亮。

篇二: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他曾獲得“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擁有“鋼琴詩人”的美名,他,就是傅聰。傅聰的成長少不了父親傅雷的陪伴;他的成功更少不了父親傅雷的引導。一本《傅雷家書》全面地將傅雷的教育方式展現在讀者眼前。

《傅雷家書》中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讓人感動。但傅雷的對傅聰絕不是隻有父愛那麼簡單,是教導他:立身行事,需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需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書可以説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最好闡釋。更好的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為我們瞭解歷史,開啟了一扇窗。也為現代親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範本,使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另外傅雷僅憑一紙家書,遠程指引了兒子長才的道路,這種高超的教子方法也着實讓人敬佩。然而培育兒女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應該做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從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中,書中傅雷的教育方式顯而易見。

他長篇累牘地給兒子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傅雷把兒子當作一個討論藝術和音樂的對手;第二,傅雷想激出像兒子的感想,使傅雷得些新鮮養料,同時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傅雷想借通信訓練兒子的文筆和思想;第四,傅雷想時時刻刻給兒子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這樣的教育方式促使了兒子傅聰的成才道路。而且時至今日,也有不少父母學習傅雷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用行動證明自己不僅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孩子的老師和朋友,使得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有着良好的心態。

然而在陪伴兒子成才道路中,必然少不了產生分歧,不少人覺得傅雷教育方式更像是“控制”。但我認為,沒有限制的管束必將釀成大錯,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必然飛不遠。更何況傅聰留學波蘭,身在國外代表的不僅僅是傅聰,也代表着中國人!所以傅聰的言行舉止影響着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這麼説來傅雷嚴苛的管束便不為過了。也正是傅雷如此嚴格的教育方式才促使了傅聰最後的成功。

傅聰的成功是因為他有過人的音樂天賦,是因為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是因為他為了成功不斷的努力,更是因為他的背後有一位亦師亦友的父親。

篇三: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每當我拿起《傅雷家書》,讓思緒在書中飛揚,目光在文字間穿梭,流淌在語言叢林時,總是不免聯想起自己的父親。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應該是父親與父親之間的那份共性吧?哪怕身處的時代不同了,哪怕中國現已基本實現了國富民強、民族復興,父親總是不忘叮囑我,更是叮囑他自己:要時時刻刻懷揣着一顆愛國之心,時刻保持警醒,在如今安穩的日子裏不能迷失自我;要時刻謹記烈士先輩們的勇跡,時刻銘記中國那段任人宰割、矇昧不堪的那段歷史,為振興中華不懈努力。這與書中的傅雷的教育觀不謀而合。一封封家書,無不滲透着愛國思想。傅雷,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兒子,讓他們知道國家榮辱,來延續並提升一個人為祖國為社會做貢獻的力量。傅雷是這樣,我的父親亦是這樣如此。

除了培育孩子的愛國思想,他還提出兒子要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更多體現的是一個父親望子成龍之心,流露了濃濃的愛子之情。此外,傅雷也十分注重對傅聰的行為處事和生活中待人的細節方面的教育。雖然我的父親不懂藝術,我也不需要藝術方面的指導,但關於生活方面的細節與做人的素養方面的培養,父親一點也不亞於傅雷。小到站立的姿勢,大到待人處事,我的父親對我要求極其嚴格。他常常對我説:“新時代已來臨,你要做一個合格的新青年。”雖然時代對新青年的要求是不斷變化的,但也有着不變的地方,就像李守常先生在《青春》中提到的:”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中國現在正培養着一批面向國際化、面向未來的新青年,他們不只是為了中華的大國夢而奮鬥,更是為了推進歷史、推進文明、推進世界的發展而努力。既然我們當下接受着優質的教育,享受着國家、政府與社會為我們提供的特殊關照,我們就應該好好珍惜,刻苦努力,就像先輩們一樣,成為讓這個時代驕傲的新青年。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傅雷家書》中的話言猶在耳,裏面流露的拳拳愛國心、濃濃愛子情讓我們動容,也讓人銘記。

篇四: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父愛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以回答的問題。當我翻完《傅雷家書》這本書時,書中自有答案。其實還遠遠不止一個答案,我想,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父親,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愛我們,只不過很多父親不懂得如何表達,而要我們好好體悟。

如果要給《傅雷家書》做一個簡單評價的話,我説這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教子的方式很多,傅雷是以書信的方式來教育兩個兒子。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不一而足,有時候覺得從信箋中看到了一個操碎了心的老父親,嘮嘮叨叨,瑣瑣碎碎,但又滿懷殷殷希望。如果這樣來概括的話,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父親,他也是這樣的人。

我的父親很普通,很樸實。他教導我的方式雖然和傅雷教導傅聰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對孩子的殷殷期盼之心相似。在我考的不好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會將我帶到山上,父親在山上養了一羣雞鴨,嘰嘰喳喳,伸長脖子叫鬧着,父親讓我幫助他做很多事。尤其是在暑假的時候,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讓我們知道在炎熱的天氣下幹活是有多累,多辛苦。讓我們好好體驗一下生活的苦和累,讓我一定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好好學習。他嚴厲地對我説過一段話:“學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你今天偷懶都成為日後的遺憾。”父親的話擲地有聲,“混”這個字重重地落在我心裏。對啊,不要在最好的年紀浪費生命,人生是最可怕的就是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學習不可能輕鬆,但學習最靠近成功。如果不努力讀書,換來的將是後悔和汗水。父親的教育絕不止這一點,他還教育我,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不能在吃飯的時候抖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讓我養成良好的習慣。讀完《傅雷家書》我不禁莞爾一笑,原來天下的父親都一樣,都希望子女能成為更好的人。每個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的更好,讓我知道了做事要先學會做人。雖然每個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愛子之心想通。

我會推薦我的父親去讀一讀《傅雷家書》,我有一點小心思,希望他也能學習,成為我心中更好的父親。當然,我最想的是通過和本書告訴我的父親,我正在慢慢讀懂你,在我心中,你也是這樣的好父親。

篇五: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鋪一紙素箋,寫一幀信札,從前,那封家書是烽火三月的平安慰籍,是萬千遊子寄予鄉愁的有效渠道。而在《傅雷家書》中,那一紙家書成了遠隔千里的兩地相思,更包含了愛意殷切的淳淳教誨。

這封封信箋是一位父親嘔心瀝血、苦心孤詣的教子篇。誠如傅雷所言:“要做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這位父親眼中,做人始終是第一位的,設想一個人若不懂廉恥榮辱,連最基本的禮義都不具備,又如何能成就一番事業?且看歷朝英雄,遠之如劉玄德寬仁忠厚、禮賢下士,從一無所有到權傾一方,最終在戰亂紛爭的時代中鼎足三分;近之如一丸濟世德的顧方舟,他冒着麻痺和死亡的風險試服疫苗,捨己幼,為人之幼,終使上百萬的孩子免於殘疾,也令中國成為了無脊灰國家。揆諸當下,如今的青少年越來越忽視這些品質。因此,諳熟《傅雷家書》對我們仍然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這封封信箋也是一個學者富有的思想情懷,傅雷在家書中説到“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的確,人生便如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平仄,艱難時有,困苦常生,但我們應以達觀觀世,如劉夢澤兩度遷居,看到的卻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不必案牘勞形而自可遍覽金經。如蘇東坡,雖被貶荒地,卻仍可以樂得其所,“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雖然時代已然不同,但思想的力量仍在,情懷與精神仍在。

這封封信箋還是兩位朋友之間的親切交談。如果説《背影》裏父親的愛是內斂的、含蓄的,那麼在《傅雷家書》中,傅雷與傅聰更像是無話不談的好友,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愛更加外露、直接。他們分享音樂技巧、互訴聆聽的感受,從詩人到音樂家,他們有數不清的話題,這是傅雷摒棄封建,與孩子共學共進,共同成長的真實寫照。

我的父母與傅雷夫婦有些相似,他們對我的要求很嚴格,總是嘮叨,希望我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我有時會很煩躁和迷茫,前方長路漫漫,不知何處為歸處?但總在這時,他們也會坐下來,與我一起分析學習方面的不足之處,共同商討更好的方法解決。當我無法解答一道數學題時,我會叫來父親一起思考,倘若討論途中我先想出解決方法,一種勝利與喜悦感便會充斥我的內心,這時我便會感受到平常枯燥乏味的學習所藴含的樂趣。

身處孤獨一隅,捧讀《傅雷家書》,是跨越百年的靈魂共鳴,更是一場精神盛宴。

篇六: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父親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我認為這句話是對《傅雷家書》最好的評價,每封家書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深沉的父愛。

一九五四年,兒子傅聰出國留學,從此父子兩人相距千里萬里,無法相見。所以那種無法割捨、無法放下的思念就流露在一封封信中,跨過千山萬水,鼓舞着傅聰。

在信中,傅雷沒有過多的寫自己對他的思念,而是在更多的教傅聰立身處世的原則、對藝術的追求、無止境的學習、婚姻等方面。

即使兒子遠在異國他鄉,傅雷也沒有忘記教導兒子要保持赤子之心,心想國家,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不是説你應當時時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説你應當從客觀的角度重視自己:你的將來對中國音樂的前途有那麼重大的關係,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更應當戰戰兢兢,鄭重將事”。當自己的兒子取得了巨大成果時,傅雷在向兒子祝賀時也不忘告訴他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要有民族榮辱感。”

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且擁有正直的人格,有赤子之心的人。

傅雷不僅愛國而且十分尊重傅聰。在兒子出國之後,他在家信中深刻的解剖了自己,他曾在信中説:“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過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在這一段深情的自白中,我能感受到傅雷那種後悔。在和傅聰的交流中,他也在不斷的調整自己。

傅雷的愛像高山,厚重深沉。到了晚年,各種疾病與痛苦席捲而來,不斷摧殘着傅雷的肉體與精神。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幫兒子抄下六萬餘字的《希臘雕塑》譯稿,激勵兒子成為“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在社會上是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是偉大的,不凡的;而在生活中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與他相比,我們的父親或許不那麼盛名,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愛子之心。對於孩子,他們都愛得純粹。

如今時過境遷,書信早已不多;尚未遠航的我們,也未曾注意到親情的寶貴。此書像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警醒着我們:珍惜親情,珍惜這不求回報的愛意,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篇七: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那些沉浸在金錢裏,想着靠揮灑一把把的紙鈔就可以獲取的,絕不能稱得上為愛。真正的、足以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關心你在意你的人,才能注意到細枝末節,做那些對別人而言微不足道、甚至覺着不必要的事情。愛就藏在細節裏,不是嗎?

正是那數百封來自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才集成了這本無處不流露着濃濃父愛的名著《傅雷家書》。書中,傅雷先生不僅關心兒子的日常生活情況,同時也會和傅聰探討關於藝術方面的問題。仔細翻閲,我們可以發現那深情款款的一聲聲關切的問候;細細體會,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簡短的文字裏濃烈的愛意。

“近來身體怎樣?”“早上起來有沒有參加早操?”“你近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傅雷先生這些藏在心裏的疑問,或暴露在顯眼的文字,或藏匿於密密麻麻的信中,但即使如此,卻還是很容易被忽略。像我,一開始讀也沒有在意,只是走馬觀花,等後來讀到一兩處,才想起翻看前端是否也有諸如此類的痕跡。一翻才發現,這許許多多錯泄了的細節,那長長短短習以為常的寒暄。

“我第一信中所提的事,希望和我詳細談談。”“我們都引頸而望,只等着你詳盡的報告!”以上都是傅雷先生催着兒子給他答案,父母關心與孩子相關的一切,他們希望得到孩子正面的、肯定的回答,心裏的憂慮才能得到化解,不安得以消散。傅雷先生一催再催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為什麼這些會那麼容易被忽略呢?

生活裏,我們也可以經常收到來自父母類似詢問。當你打了個噴嚏,媽媽會迫切地來問你:“你是不是感冒了?要不要去看醫生?會不會穿太少着涼啦?……”當假期快結束了,“你作業完成了嗎?”媽媽會為你考慮。這樣的話我們聽了無數遍,媽媽的嘮叨也早已習以為常,久而久之也覺着沒什麼,下意識隨便嗯哼了兩聲應付過去,但就是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小細節裏藏着父母對我們滿滿的關心與愛。

傅雷先生在陽台上看到柳枝起了綠意,會聯想到遠在北京的兒子,“不知北地春光是否已有消息?”兒子出國,傅雷先生幫他準備爽身粉、維他命等,還用小包裹寄京,無須他上郵局領取。書信中動人心絃的往往就是這些細枝末節,一個人只有真真正正愛你,才會事事替你考慮周全,才會願意為你做這些在別人眼裏微不足道的小事。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愛,從來都是有跡可循,那麼默默付出的小瞬間才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細微的事情更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真正的關心。愛藏在細節裏。

篇八: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一位父親,一個兒子。一本家書,一片深情。一箇中國,一個歐洲,憑藉一封封短短書信,對兒子進行人生的教導、生活的引導、藝術的指點,抒發出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過樣的內容除《傅雷家書》再無他書。

這是一本書信集,主要收錄了傅雷在1954年到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100多封,文字功底深厚,藝術修養精湛,內容涉及傅聰的做人禮節,人際交往,讀學求學的勞逸結合,感情處理以及正確理財,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傅聰,培養他成為一位“德藝俱備、人格卓躍的藝術家。”

傅雷從小對傅聰管教極嚴,幾乎安排了他的成長經歷,甚至對他大打出手。但傅聰留波後,兩人和好如初,甚至高於父子關係,成為了朋友。傅雷常常把兒子作為探討音樂、藝術的對手,常常先要花大量筆墨與傅雷交流音樂,分享他人對傅聰的評價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在幫助傅聰快速提升音樂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同時,文中常出現“你覺得如何”等字樣,充分體現父子之間的平等。生活方面,傅雷十分擔心兒子因過度勞累而產生的不適,多次苦口婆心地勸説他抽出一些時間去博物館等地轉轉,使自己放鬆下來,勞逸結合,即使是一次出行的消息都足以使傅雷欣喜十分。在這方面,傅雷又成為了一位關心兒子生活、成長的慈父。

學習方面,傅雷的要求更為嚴格,同時也教他一些方法。“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迂腐,不拘泥,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也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理論與實踐絕不可分離”“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這些至理名言,無一不給傅聰留下深刻印象,並付諸實踐,不斷提高。這時,兩人又成了老師與學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傅雷對兒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的指導。在這方面,他如封建大家長一般要求兒子:有名了但不能驕傲,地位高了但要更謙和,孤身在外但要保持赤子之心,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發揚“個人榮辱得失事小,國家榮辱得失事大”的原則,懂得“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道理,鋭意進取,積極上進。

這些內容、情感,就在這一封又一封的飽含父子深情的書信中往來傳達,架起了父子間心靈的橋樑,即使是傅雷錯劃為“右派”後,他也與海外的兒子保持通訊。正是這封封家書,將父子的兩顆心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承載着濃濃父子情。

篇九: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有幸遇到《傅雷家書》,讓我看到了站在文字中的那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學識淵博的傅雷,也讓我對“父愛“這個詞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傅雷家書》始於1954年,傅雷的長子傅聰出國去波蘭留學。父子倆情深意切的交談貫穿在每一封家書中,而傅雷對兒子望子成龍的深沉父愛,對生活的感悟,對藝術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也流淌在一字一句之中。從無聲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傅雷。

在與兒子平等的交流,分享事情時,我看到了傅雷的嚴謹認真。他曾多次與兒子聊到自己的工作,聊到自己的翻譯進程,有説總是對自己的翻譯不滿意,改了又改,一遍又一遍地追求完美;有説自己工作效率過慢,嚴格管理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有説事情太多太忙太累,身體也不好,但仍然堅持工作並給兒子寫信……這便是傅雷對藝術的追求。

在與兒子進行專業的學術交流,欣賞分享時,我看到了傅雷的學識淵博。傅雷的本職工作是翻譯家,是文學方面的,而他的大兒子傅聰是音樂家,但傅雷每次都能對兒子的音樂方面指出很專業的意見,絕不只是表面上的話,而是更深入的幫助傅聰獲得提升。同時也會幫他分析同領域的一些人的音樂,提煉出優缺點來提醒傅聰,可見他在音樂領域上也是有一定知識基礎的。除此之外傅雷對美術也有研究,他曾給傅聰寫到一次去欣賞美術館,旁人都是作為外人看個表面,但傅雷能真正説出對畫的研究,由此可見傅雷在文學,音樂、美術等方面都有造詣,足以見得他的學識淵博,這是他對自己的追求。

傅雷的文學功底相當深厚,雖是一封家書,但他可以用他優美的文筆在每封家書中提煉出對人生的感悟。“目前貪多務得,實際也不會如何得益。”“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這些金句在凝鍊的基礎上又包含着生活的真理,當年這些話教導着傅聰如何做人做事,現在這些話教導着我們一輩輩人生活學習,也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書中的字裏行間,我感受着傅雷先生對待生活的一絲不苟。傅雷在書信中教了傅聰很多很多。大到教他做人的禮節,小到信封上寫字的大小;大到他的感情處理,小到他要勞遞結合;大到如何正確理財,小到在西方人面前該怎麼放手……還有人際交往,讀書求學等方面,傅雷將自己的經驗全部告訴了傅聰。甚至在自己受辱,已經準備結束生命時,他還想着不要拖累傅聰。他是一位嚴父,但他的愛是深沉而温暖的。

從傅雷的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不息的靈魂。他,永遠站立在文字中。

篇十: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

樓適夷曾評價説,“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便是對《傅雷家書》的最好寫照。在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間,傅聰離家求學,思子心切的傅雷只得借一封封家書答疑解惑,指點迷津,事無鉅細皆悉心指點,印證着“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數百封家書,來往於中外異地,勾連起父子深情。

在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折射着愛國光輝。他曾説中國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兒子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一個人的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要有這種氣吞山河的氣概,才是中華民族的風範。從如流水般的演奏到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這不僅僅是對兒子的激勵,更洋溢着對中國的信心與熱情。傅雷唯恐傅聰因個人榮辱得失影響到國家榮譽,夜不能寐,惶惶不寧,其赤誠的愛國之心可見一斑。相比之下,一些人生活在和平之中,享受着祖國的資源,背靠着祖國這強大後盾,卻不知感恩,反咬一口,到處惹事生非,搞“藏獨”“台獨”,將社會鬧得秩序混亂,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甚至一些網民利用虛擬空間,散佈謠言,污衊辱罵革命先烈,戍邊英雄,可惡,可恨,實屬可憎!

傅雷愛子心切,在傅聰蒙受委屈之時打抱不平。在兒子美澳演出後,獲得的報酬被中間人給霸佔剝削,使四五個月的勞動落得兩手空空。雖然傅聰對兒子又疼愛又憐惜,對“吸血鬼”又氣又惱,卻從不希望甚至鄙視發洋財,貪圖金錢,他時常教育説,靠藝術謀生而不奔走權貴之門,努力忠於藝術而不趨炎附勢,藝術家的傲骨嶙峋在父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那些歷史上拍馬屁的諂媚小人,如今一味討好上級的貪官腐員,在這對父子之下顯得多麼可笑。“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多麼貼切而形象的寫照!

令我感觸最深,是傅雷自己的獨特見解。他教育兒子的信條為“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由此可見,他認為做人始終是第一位,學習工作固然重要,培養道德品質更是一門大課。如果連人都做不好,何談學習呢?所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傅雷以經驗教導傅聰,待人謙虛,做事嚴謹,禮儀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有國家榮辱感,有人格尊嚴觀,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這位父親的愛卻未淪為庸俗的温情脈脈,始終把藝術與道德放在首位。他對傅聰童年的嚴格管教,出自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理財,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傅雷,既是一位嚴父,更是一位慈父,一位傅聰的良師益友。

兩地書,來往於中外異地。

父子情,流淌於字裏行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