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學聯考作文各類經典素材(一)3000字

來源:瑞思作文網 2.94W

1、“饅頭老太”:詮釋信義

2013年大學聯考作文各類經典素材(一)3000字

“攤主回家吃飯。買饃請把錢放到箱子裏。謝謝合作。買饅頭的請留錢。”鄭州市緯五路62號院熱鬧起來了,不時有陌生人來巷口打聽一位賣饅頭的老大娘。人們爭相傳議,年過七旬的張景珍賣饅頭從來不用守攤,回家吃飯休息只需把攤子一撂,顧客拿了饅頭自然留錢。“比自動售賣機還強。”5年來,買賣全憑市民自覺。

對於人們的誠信,“饅頭老太”沒有絲毫擔憂,她説:“啥時候餓了就把攤子撂這兒回家,可放心了。”她對那些想買饅頭的人和那些不買饅頭而路過小攤的人有一種充分的信任一雖然攤主不在,但買者也能夠自覺地將買饅頭的錢放到收款箱裏。小小的“無人饅頭攤”,彰顯了誠信的巨大力量和難能可貴。與此類似的還有“無人報攤”,攤主黃友翠説:“你信別人,別人也信你,不在於有人沒人,全在信義。”

放下零錢,拿走一袋饅頭或一份報紙,留下的是一份誠信。這種在“無人值守”中自覺投幣的誠信堅守,昂揚着一種向善的力量,照亮着世人的胸懷,讓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暖意,如沐春風。

寫人物:隨着公眾對社會誠信現狀評價的走低,由誠信缺失引發的信任危機也越來越嚴重。但是,鄭州“饅頭老太”的饅頭攤卻讓我們看到了誠信最真實的模樣。在信任遭遇危機的當下,“饅頭老太”告訴我們:仁愛與善意、信任與道德都是相互的。

素材運用:在“人人不敢扶老”的誠信缺失的社會大環境下,“饅頭老太”的堅守信義折射出我們內心深處的善。

2、明恥

語日:知恥近乎勇,恥之為用大矣哉。時代變遷,恥的觀點也有不同。譬如前清時期,每人背後拖着一條無用的髮辮,那時若是短髮光頭的先生們,總覺羞答答難以見人。又如纏足風氣最盛的地方,十七八歲的女郎容貌無論怎樣秀美,金蓮若不小至三寸,便以為恥。

可見“恥”在各個社會裏都一樣:不合理的社會以不合理為榮,合理的社會方以不合理為恥。

某次,日本人在大連開產業博覽會,南滿鐵路公司照例要贈送中國每個大官一張頭等車票,以示優遇。某大官,攜其十五齡幼子,同車去大連。車出瀋陽一站,檢票員忽來檢票,問某公子年齡幾何,某以實相對。該鐵路規章年逾十四歲者,須購半票。檢票員向某索票,某拿出各種身份證據,拒不買票,雙方爭執得不可開交。此時,滿車中外乘客的視線,全注視在這一幕滑稽劇上。於是有一位滿鐵高級職員出面調停,向檢票員用日語説:“這是中國大官的脾氣,寧肯丟人,不肯丟錢。這張半票由我代補好了。”這場風波總算完了。一張半票,其價不過八元,但在這位老官看來,坐火車買票是可恥的;而坐車揩油,丟國家體面卻不算是恥。

常見許多名流要人,天天談話,教訓別人應知羞恥。他們以為窮人做偷兒,是可恥的,而賣國分贓卻不可恥;妓女接客是可恥的,而達官貴人,晝夜笙歌,卻不可恥;在馬路旁高喊老爺小姐,向人求乞是可恥的,而在租界裏,洋房汽車,嬌妻美妾,拿老百姓汗血任情享用,卻不算恥。

這就是因為各人身份不同,時代不同,所以以無恥為有恥,以有恥為無恥。只有大家認清楚了:出賣大眾利益的,高官厚祿,以剝削民脂民膏為生的,方是人世間的奇恥大辱;靠自己的汗血,過清苦廉潔的生活的,卻是世間唯一知有羞恥的人。這樣的時代方能有進步。知恥方可以言勇,明恥方可以教戰。

素材運用:荀子説:“先義而後利者榮,先榮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不僅要知恥而正行,還要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恥辱,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公民。

3、生命接力:兩位媽媽“換肝救子”

哲哲和團團,這兩個不滿週歲的孩子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手術,但雙方家長卻無法和孩子配型。慶幸的是,兩個媽媽發現她們可以互相為對方捐肝。於是,一個80後、一個90後年輕媽媽毅然決定“換肝救子”。

2012年9月14日,換肝手術在北京武警總醫院順利完成,醫生説,如果成功渡過術後危險期,那麼就標誌着這兩個孩子的康復進程走完了三分之二,生存率將很高。

“今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14日早上7時多,病房裏,兩家人中最年長的團團姥姥拉着團團媽和哲哲媽一起合影,“做完手術就好了,一切都好了。”

術後寶寶們還將入住重症監護病房,觀察兩至三天。如果順利,兩名寶寶在三週後出院。不過術後兩個孩子還有幾道關卡要過:比如出血、膽漏、血栓等術後併發症以及感染、器官排斥等危險。

哲哲出生時,重6斤3兩。但羅丹和丈夫沒想到,一個月後,“健康”的哲哲卻被診斷患有膽道閉鎖。哲哲的最佳治療方案是進行親體肝臟移植,但夫妻倆都是B型血,和哲哲的0型血不搭,易產生強烈排斥反應,那一刻,羅丹感覺天都塌了。

為了孩子的病,羅丹急得幾天沒吃飯,別人勸她放棄算了。“哪怕兒子不能活,也得讓他從ICU出來吃飽一頓飯再走吧。”羅丹並沒有放棄,為了“下奶”,羅丹開始拼命吃飯。與此同時,哲哲也挺過難關,開始進食。

與哲哲的遭遇相似,今年1月11日出生的團團出生後也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而且雙親都無法給他換肝。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位媽媽在膽道閉鎖互助QQ羣上相識,在向對方傾訴着自己的無奈時,彼此發現可以試一試“換肝”。

“看到兒子遭的罪,我就知道不能放棄治療。

就一定要救他。”兩位媽媽説,不管將來發生什麼,她們都願意為兒子付出一切。

兩位媽媽“換肝救子”卻引發了是否符合規定的倫理爭論,但她們的無私母愛卻贏得了網友的支持:“平凡媽媽、不平凡的愛。”“偉大的母親,是她們的不放棄,讓兩個孩子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如果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心,我都可以給,不要説一點肝!”素材運用:“換肝”救子引發的倫理爭論還是沒能阻擋兩位母親救活孩子的強烈願望.救人重要,還是規則重要?兩位媽媽的捨己救子行為也許能給類似病例提供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4、輸不起

從古到今,“輸不起”情結深植於中國文化基因中,糾結在領導們的腦子裏,因為輸不起,所以無法接受批評、拒聽反對意見、打壓異己、逆我者亡。整個社會,每一個角落稍稍掌握一點權力的人,哪怕是保安,也大多輸不起:不願接受批評,不肯認輸道歉,從不承認決策失敗,不能欣賞對手的優秀,聞過則怒、聞功則喜。

朱棣還是燕王時,與劉伯温之子劉顥下棋,見局勢不妙,發威説:“卿不少讓耶?”劉顥正色道:“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朱棣一聽,面色發青。這盤棋,朱棣輸了。及至朱棣登位,劉顥稱疾不至,被捕入京,仍堅持原則毫不屈服:

“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朱棣將他下獄,劉顥不願受戮,自盡而死。

下棋輸不起,要別人讓他:政治上輸不起,讓別人下獄。羞怒自卑至此,卻還感歎:怎麼就贏不了他呢?

“輸不起”的故事喧嚷於史冊中。擁有權力的人,或因無知,或因病態,為了“維穩”,不惜採用極端手段,鞭屍的伍子胥可算典型。“輸不起”的根子是什麼?是自卑。

相對於“輸不起”的,是一種開闊的胸襟、氣度、容忍、包涵、雅量、欣賞……這些素質在史冊中偶爾發光,卻十分燦爛。

輸得起的領導者,我首推秦穆公,他派遣三主將伐鄭,在崤山之役被晉軍伏擊,全軍覆沒。主張出兵的由余自請治罪,秦穆公説:“罪止寡人一身,與愛卿何干?”他穿上素服哀悼陣亡將士,並親自迎接被遣回的三主將。承認失敗,是何等了不起的胸襟,所以躋身五霸也。

楚莊王圍攻宋城,大夫子反前去窺探宋軍虛實,巧遇宋大夫華元也在窺探敵情。子反問華元:

“子之國何如?”華元老實地説:“憊矣,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子反又問他為何願意吐露軍情,華元説:“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於子也。”子反聞言,大為感動,也向華元據實以告:“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子反回來向楚莊王報告經過,楚莊王責問他為何泄漏軍機,他從容地説:“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而無乎?”楚莊王默然。

這段往事的核心是“誠”,是子反的氣度,楚莊王的包容。子反跳脱了你死我活的格局,從敵人的眼中看到了尊嚴,從而萌生雅量。楚莊王的默然,是一種高蹈。如果他把子反訓斥一頓,或治以泄漏軍機之重罪,然後揮軍猛攻,宋軍勢必覆滅。果如此,“五霸”中還有楚莊王嗎?

素材運用:輸得起,是一種高貴的君子風度,但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寬容。諸如南海諸島的得失,事關國家安危,那不能輸。從歷史尋根,將輸得起、輸不起的故事重現,無非是還原人性的尊嚴與光輝,以對照那些狹隘自卑的文化弊病而已。

5、文明不是做給人看

20世紀80年代,我曾和林斤瀾、柳溪兩位老作家訪法。在一個風雨天,我們所乘的汽車駛在鄉間道路上。在我們前邊有一輛汽車,從車後窗可以看清,車中顯然是一家人。他們的車輪揚起的塵土,一陣陣落在我們的車前窗上。終於到了一個足以超車的拐彎處,前邊的車停住了。開車的男人下了車,向我們的車走來。為我們開車的是法國外交部的一名青年翻譯,他搖下車窗,用法語跟對方説了半天。後來,我們的車開到了前面。

我問翻譯:“你們説了些什麼?”

他説:“對方堅持讓我們將車開到前邊去。”

我挺奇怪,問為什麼。

他説:“對方認為,自己的車始終開在前邊,對我們太不公平,他自己也根本沒法兒開得心安理得。”

隔日,我們的車在路上撞着了一隻農家犬,只不過是“碰”了那犬一下。它叫着跑開時,一條後腿稍微有那麼一點兒瘸。法國青年卻將車停下了,去找養那隻犬的人家。十幾分鍾後回來,説沒找到。半小時後,我們在一個小鎮的快餐店吃午飯,那法國青年説他還是得開車回去找一下犬的主人,要不然心裏很彆扭。終於找到了養那隻犬的農家,於是他鄭重道歉,主動留下名片、車號、駕照號碼……而此時那隻犬已經若無其事了。

回來時,他心裏不“彆扭”了。接下來的一路,又有説有笑了。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情,它應該首先成為使自己愉快並且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正如那位帶着全家人旅行的父親,他不那麼做,就沒法兒“心安理得”;正如我們的翻譯,不那麼做就“心裏很彆扭”。

素材運用: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任何法律來強制約束,而自覺由人們來遵守,並逐漸演變為人們的一種習慣。當我們認為道德不再是應該履行的一種義務,而是像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時,真正的文明才離我們不遠了。

6、守住人生的百分之三十

近日在某網站看了一個小段子,很風趣,也很現實,大抵如下:一部高檔手機,百分之七十的功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多餘的;一幢豪華別墅,百分之七十的面積是空閒的:一大堆社會活動,百分之七十是無聊空虛的:一屋子衣物用品,百分之七十是閒置沒用的:一輩子掙錢再多,百分之七十是留給別人花的……最終的結論是一生活簡單明瞭,享受人生,守住百分之三十便是最好。

我仔細對照了自己的生活,不,對照了一下很多人的生活,雖然覺得段子中某些言語有點偏頗,但理的確是那個理。於是,我不禁捫心自問:

生活中的你我,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最好”r)事實是:寥寥無幾。百萬富翁有百萬富翁的憂慮,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煩惱。這,是很殘酷也很普遍的現實。其根本原因何在7很簡單,因為都不想守住百分之三十的簡單人生。難以填平的欲壑,永無休止的攀比,讓忙忙碌碌的你我,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去享受美好的人生。沒房子沒車子的,拼命想買房子想買車子:有了房子有了車子的,又想擁有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車子……人生其實就是一層窗户紙,就怕戳破,就怕看開。只要能夠擁有人生中的一個個百分之三十,或聰慧或愚鈍的你我,都會活得有滋有味,都會過得豐富多彩。

素材運用:知足者常樂。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在追求那些不必要的物質滿足的同時,失去的是人生的快樂。只要記住:“珍惜當下,夠用就好”,就能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得多。

7、好得很平庸

美國詩人艾略特·温伯格曾説過一番話,讓人一時半會兒醒不過神來。

他説,幾年前,他被邀請擔任一個詩歌比賽的評審,需要讀六百本當年美國出版的詩集。每本詩集的作者他都不熟悉,不過所有詩集都通過了初審,寫得都不錯。可是,當他好不容易讀完了這些詩集,卻無奈地承認,沒有哪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這些詩好雖好,卻大多好得很平庸。

“沒有人試圖出奇制勝,我本來盼着有本特別差的,找到一個‘壞詩人’。但沒有‘壞詩人’,每個都不錯。”艾略特説。

這番話讓人有所開悟。原來,好得四平八穩、中規中矩、保守陳舊也是一種失敗。沒有“出奇制勝”,沒有鮮明個性,一團和氣,大同小異,難怪都“好得很平庸”。

現在,處處都是“聰明人”,都是志存高遠的“好詩人”和“好孩子”,沒有幾個願意“試着做得像傻瓜”,因為創新、創造、扞衞個性確實不容易,而聽“老師”和“前輩”的話很容易。於是,許多人犧牲了思想的個性和文學的理想,亦步亦趨,謹小慎微,到後來抬頭一看,大家的青春、人生和事業統統都像流水線出品,外觀不錯,質量不錯,可惜都是一個樣。

好詩人太多而“壞詩人”太少,好孩子太多而“壞孩子”太少,這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我不知道怎麼來回答,只是希望在身邊能看到幾個“差得有個性”“壞得不平庸”的年輕詩人或者青春少年,更願意看到人們向他們投以欣賞與包容的眼光。

素材運用:“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的個性更是不能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特色。對待那些與眾不同的年輕人,我們不應該帶着不解的眼光,而是應該包容和欣賞,因為正是這種不迎合,才催生了創新,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8、技術在左,理念在右

誰會想到,西門子竟然用一架玩具贏得了價值20億歐元的合同?憑着該合同,西門子與俄羅斯Sinara公司聯合,為俄羅斯國家鐵路部門生產240架共計1200節車廂的Desiro類型火車。

其實談判時,俄羅斯的不斷壓價使西門子的談判組失去了耐心,西門子的談判人員無奈地從包裏拿出一架微型玩具火車在桌面玩起來。

在國際性的談判桌上,竟然有人玩玩具,向來注重禮節的俄羅斯人為了緩解僵局,便借來了玩具玩耍。可是,當這位俄羅斯專家使勁拉上火車彈簧,再放到桌面時,玩具卻箭一般地衝出去,接着砸在地上。俄羅斯專家撿起玩具重新拉彈簧,不再用力,而是輕輕地拉,然後放在桌面,然而,火車靜靜地待在原地一動不動。

俄羅斯專家無奈地聳聳肩,這時,西門子那位玩具的主人出手了。他拿起玩具火車説,德國自從1998年高鐵事故之後,所有技術設計都將安全擺在首位,包括這架玩具火車在內。它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它的運作卻需要一套安全檢測程序,底下的彈簧用力或輕輕拉動都是不對的,我們的設計是一節節拉動,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速度,同時還可以保證安全。聽到這裏,俄羅斯人鼓起了掌,談判達成一致。

西門子的成功談判並不在於高鐵技術本身,而是在於傳達了一種發展理念--任何一種技術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環扣一環循序漸進。

素材運用:着名營銷專家舒爾茨曾將一個巨鍾懸在空中,然後用一隻巨大的錘子使勁撞擊,巨鍾紋絲不動。可當他用一把三五寸的小錘子輕輕地敲打,持續一個多小時後,巨鍾動了。這就是西門子談判成功的原理--循序漸進。

9、規則的智慧

德國人相信規劃,生活中,充滿了規劃。

德國的門把手,一律“一”橫。因為“扭”力比“一”橫的柄大,結果故障率高。“一”橫柄,往下按,輕輕推,豁然洞開。用力小,損耗低,最符合工程經濟學。

德國的窗,都是往裏開,而且從上部開,這樣上寬下窄,兜住所有輕輕揚起的室內濁氣、塵埃,落於窗外,又不讓落葉、雨水漏入室內。倘若側開窗,雨就會從側面斜入。風,不管從哪個側面飄,側開窗的上面豁開的角度肯定會滲入。

在歐洲,有教堂的地方未必有廣場,那是小鎮:有廣場的地方一定有教堂,那一定是個大鎮。

而號稱法蘭克福南京路上的廣場,卻不在教堂門前。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蘭克福幾乎化為廢墟,所以那裏的古建築少,高樓多。這是座重新規劃的城市,所以在這裏廣場不再是教堂的附屬物,而體現出現代市政的理念。廣場是人流、車流中轉,更是商業聚合中心。那個廣場是地鐵出口,四周都是“豁”口,而不是隻有十字路口,這樣便於抄近路去到每個方向,但任何“豁”都不會堵車。每個“豁”口都有“包口”--岔路口弧形店鋪,左右過客都能一目瞭然的店鋪。過去上海法租界這樣的商鋪較多,可謂是“龍額上的珍珠”,在上海是“可遇不可求”,租金明顯高於隔壁沿街店鋪。站在法蘭克福的廣場,環顧橢圓四周,包口店鋪盡收眼底,這樣的店鋪開角更闊、收視率更高,租金也更高。路口越多,包口越多,顧客越多,消費越多,政府税收就越高。

在德國,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後就是規劃,規劃的結果是規則,有了規則,就按照規則做,哪怕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迂腐。

素材運用:德國人以嚴謹聞名世界。1899年,德國人在青島租借區鋪設了水管網,百年後一些零件需更換,德國一家企業發郵件提示,按德國人做事的規則,他們必定在老化的零件周邊3米內.存有備件。承建公司按圖索驥,果然發現了百年前留下的備件,嶄新完好,可見德國人從規則中學到了足夠的智慧。

10、一座城市的修養

説到香港人的職業風範,最動人的莫過於收銀員勸你少買,茶餐廳的服務生勸你少要點心。

卓悦、莎莎這樣的化粧品連鎖超市,你自門口拿個小提籃就進去了,全程無人監看。你買多了,收銀員會問你是否給朋友捎帶,她會把防曬霜的瓶子翻過來,向你解釋進口化粧品的打印標碼代表何年何月生產:“當年用完是最好的‘,要不然防曬力不會那麼強。”

在茶餐廳,你如果要了太多的菠蘿油或雞尾包,服務生就會問你是否給同事帶,要是你説“留着明後天吃”,服務生會勸你減少購買量,因為菠蘿油這種點心,全憑麪包剛出爐時的熱力將牛油激出撲鼻的香味來。要是菠蘿包冷掉了,裏面當夾餡的牛油就會有點膩口;雞尾包是將昨日賣剩的麪包搓碎,再混合砂糖、椰絲,攪成麪包餡料釀造的一種小麪包,前一天賣剩什麼樣的麪包,餡料就可能混合成什麼樣,好像勾兑雞尾酒一樣,只有當天吃,味道才可口。這種免於浪費的發明也只有香港人想得出,而且,人家勸你少買的理由聽上去格外舒!:“連我們的麪包師傅也料不到明天的餡料有多麼可口,您不如明天再來試試?”

聽上去,吃這種廉價麪包的人,也是有情調的美食家,而不是貪便宜的底層人士,這就是服務的高妙之處,也是一座城市的修養。

香港人不談什麼“覺悟”,他們覺得,最低層次的“覺悟”就是每個人出來做事都應當全心全意服務他人,讓人如坐春風。這就是香港這地少山多的彈丸之地給他們的教育:資源有限,生存不易,每個人都當有職業道德,這樣才能讓所有的人,在這個摩天大樓雲集的地方活得滋潤自在。

素材運用:最好的服務意識,就是想顧客所想,急顧客所需。當所有人都自覺為他人着想,城市就變得友好起來。

11、不動聲色

從氣象上看,不動聲色比張牙舞爪更具大氣象。儘管,不動聲色也會浮在面上,我寧願相信,內裏它有氣韻氤氲,有風骨流轉。

八百疏狂,敵不了一絲內斂。三千喧鬧,大不過滿懷岑寂。

不動聲色,是念佛人臉上的無限江山。不動聲色,是歷盡劫遇的人,一念生,一念死,渡盡生死的沉靜與恬淡。不動聲色,是一片雲彩的影子,爬過一道南牆。不動聲色,是一隻秋蟲蟄伏在一片桔葉中間,冷眼看世界。

古剎裏的一株虯曲的樹,風一陣,雨一陣,佛面一陣,人面一陣,不動聲色。戲台左右柱子上的楹聯,長一句,短一句,唱一聲,和一聲,不動聲色。

大地數億年,繁華賞遍,滄桑閲盡,山持重而莊,水流深而媚。大地最是不動聲色,它靜觀着這個紅塵世界,一瞬間可以地老天荒,又一瞬間,海誓山盟節節破碎。也許在大地看來,愛也好,恨也罷,聚也好,散也罷,不過,都是生活。

夏日的晚上,壁虎伏在光影裏,也不動聲色。

它的四足是靜的,身子是靜的,腦袋是靜的,就連眼神也是靜的。但是,那一段小小的光影裏,風一樣,是呼嘯的殺機。不動聲色,才最可怕。大危機,大劫遇,都在不動聲色裏。多年以後,我聽到一場戰爭敗於一個詞:風聲鶴唳,説前秦的軍隊落荒而逃,禁不住一點風聲,耐不了幾聲鶴叫,那是該敗了,然後就真的一敗塗地了。

有動靜的,都不足怕。顯露得越多,越不足怕。

不動聲色的人,定有大城府。最大的城府,不是看不出,是看不清看不穿看不透,是深不見底。

雞毛蒜皮乍乍呼呼的人,不會有城府:同樣,睚眥必報錙銖必較的人,也不會有城府。一個連極微小的事都藏不住的人,不會有大氣象。一念生,一寸亂,一寸亂,方寸大亂,生活沒讓你敗,你就已經敗了。

不動聲色的人,也不一定要深沉古雅,刻板凝重,有時候,不動聲色,只是簡單,只是風煙俱淨。

素材運用:大地不動聲色,山川卻一直風雲變幻。一個人看起來沉穩內斂,不動聲色,實是在練就佛的心性,他的內心,早就有聲有色,八面威風。

12、淡竹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了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而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名利、金錢、權勢,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一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要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有飛黃騰達的可能。可是,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不願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不。那一節節空裏,早已成就了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笑忘功名利祿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那一節節空裏,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羣落中的一員。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涼蓆,竹桌竹椅竹籃。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雅、散淡而雋永。當然,這並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佔領腳下的領地,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着什麼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雲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後者,等於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裏,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素材運用:四君子中,我獨愛竹。默默堅守而不自命清高,忠於內心而不諂媚豔羨,淡然獨立,卻不遺世。生活中內心強大的人大概就是如此.心如淡竹,無欲則剛。

13、勸善

我們曾試圖去改變別人,後來發覺都是徒勞無功。明明帶着好意,結果反而造成傷害,甚至反目成仇。

為什麼人總是聽不進善意的勸告?勸的人和勸的對象,雙方都要負責任。

勸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點,一副審判官的氣派,他看得準説得對,但氣焰逼人,讓人一見就反感。至於勸的對象,通常都以自我為中心,很明顯的缺點,卻偏不承認,有塊布遮蔽眼睛,這塊布就是他自己。任何真話,只要點出他的缺點,就被認為是在針對他,一概不被接受。

人際生活,大家都不願聽真話,也不願説真話。或者乾脆不對他本人説,而寧願在背後説,多少誤會從此產生。偏偏有人就看不見這原委。常聽有人吵架時説:你為什麼不對我本人説,要在背後説?

唉!能對他本人説嗎?但有些話還是要對他本人説的。“勸善”是朋友應有之義,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各不得罪,頂多算得上酒肉朋友而已,如此交友有何意義?

着名的古代以色列王戴維,一生敬虔自守,畏天愛人。但晚年卻佔有了部下妻子,還殺了部下以維持其美名。他是王,誰敢規正他?就有_A不怕死的人,婉轉地對戴維王講了個故事:城裏有個富有財主,牛羊無數,另外有個窮人,只有一隻小母羊羔,像寵物般與他家孩子一同長大。有天富人請客,捨不得取自己的羊,卻奪了窮人的羊羔宰殺奉客。

戴維天性正直良善,聽此惡行,大叫可怒也,非將此人法辦不可。諫臣在此關頭上輕描淡寫説:王呀!你就是那人。

素材運用:勸善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勸者的態度和語氣,就變得極其重要。有人總結經驗:“應該用最柔和的語氣來講最重的話。”這好比喝苦藥配以蜜棗,喝得下去,藥才有用。而被勸者也要敞開心扉,時刻以“良藥苦口利於病”來警醒自己接受善意的勸告。

14、不是所有古蹟都值得留存

1997年,意大利龐貝古城旁新發掘了一處遺蹟,這是一座“鬼城”,離古羅馬角鬥場50公里。考古學家欣喜若狂,因為這對於考察古羅馬的歷史新增了佐證。政府當然是大力保護,派重兵把守,派學者們研究,希望有所斬獲。

結果卻令眾人大跌眼鏡,這只是一座古羅馬的亂葬崗而已。由於沒有特殊的文化價值,“鬼城”一直荒廢着,人煙雖然稀少,卻吸引了無數野獸的注意力,它們紛紛將家搬到此地紮營,還時常對附近的村莊進行襲擊。

沒有人敢對這樣的文化古蹟提出質疑,直到2000年,一個叫果爾的附近村民拍案而起,一紙訴狀將“鬼城”告到了羅馬法院。他在訴狀中這樣寫道:“它騷擾了我的生活,使我的家人失魂落魄,每日還要警惕野獸的襲擊……這樣的古蹟,滅了它又如何,不是所有的古蹟都值得留存。”

這場訴訟簡直是一次劃時代的變革,但也註定是一次馬拉松式的戰爭,由於沒有先例可循,意大利政府將此案鎖進了抽屜裏。直至十年後果爾病逝時,他的妻子又一次宣稱要與“鬼城”鬥爭到底。

從落滿灰塵的抽屜裏拿出了當初的訴狀,意大利國會嚴肅、認真地對“鬼城”的去留進行了辯論,辯論停停歇歇,像夢一般的旅行,直至2011年年底,討論的結果才浮出水面:對於這樣一個毫無意義的“鬼城”,消滅才是真理。

意大利“鬼城”就這樣消失在眾人的視野裏,村莊恢復了安詳,許多村民選擇了返鄉,人民的生活也重歸平靜。

素材運用:不是所有往事都值得留戀,腐爛的、廢棄的故事壓垮人的鬥志,潔白的、美麗的故事讓人笑逐顏開。不是所有古蹟都值得留存,扔了沒用的,完善能用的,建設實用的,才是人間正道。

15、安寧所需的代價

阿斯旺是埃及的南部重鎮。從地圖上看,埃及的西邊和南邊國境線筆直得沒一點彎曲。比之開羅的灰黃,阿斯旺則處處碧綠,明亮而乾淨。

聞知阿斯旺,很多人都是因為那座着名的阿斯旺大壩。阿斯旺大壩修建在埃及尼羅河的上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大壩之一。阿斯旺大壩將氾濫了幾千年的尼羅河洪水掌控在埃及人手中,使得河水兩岸的埃及人民從此擺脱了水患的侵害,有了自己安居樂業的家園。

但這份安寧也必須付出代價。

阿斯旺大壩橫江而立,將尼羅河分成兩截,彷彿在這河流上插一把雙刃劍:一邊是自衞,一邊是傷害。尼羅河的洪水雖然氾濫了幾千年,但它同樣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年年暴怒而氾濫的洪水,令兩岸的百姓常常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造成無窮盡的災難;但正是因了它的泛濫,才給尼羅河兩岸帶去肥沃富饒的土地,並以此養育埃及。

埃及人正是倚仗着這份肥沃和富饒,勞動創造,生生不息,因此才有了埃及幾千年輝煌的文明史,也才有了人類最激動、最偉大、最回味無窮的往事。阿斯旺大壩雖然斬斷了洪水的魔掌,但同時,也漸次將富饒消解,以致它將面臨如此的問題:沒有洪水氾濫的尼羅河岸,土地質量嚴重退化。焉知某年某月,這退化是否會將幾千年的富饒變為貧瘠?

人與自然的鬥爭,從肉搏開始,到眼下的高科技,年年歲歲無窮盡。早先我們以為人類是當然的大贏家。可現在看來,誰笑到最後,還真沒個譜。(方方)素材運用反觀自省,中國的三峽大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但從移民、環保問題到設計方案、功能實效,每一步的爭議都沒有最終的答案。大自然自有其規律,在肯定人類智慧的同時,也應努力引導結果走向“天人合-一”。

16、是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實驗:一位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5人小組的比賽,賽前教練對他説,據我瞭解,其他4人的實力並不如你,於是,這名運動員輕鬆地跑了第一名。後來教練又讓他參加了一個10人小組比賽,教練把其他人平時的成績拿給他看,他發現別人的成績並不如自己,他又輕鬆跑了第一名。再後來,換了一個地方,賽前,關於其他運動員的情況,教練並沒和他溝通過,在5人小組的比賽中,他勉強拿了第一名;之後10人小組的比賽中他就滑到了第二名。而實際的情況是這次各個組的其他參賽運動員同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是的,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就是這樣,欠缺對對手能力的估量,而往往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較低的位置,就這樣,我們一步步從優秀走向了平庸。

一個着名的企業家曾經説過,一個優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恆久不衰。假使我們原先是一塊金子,最後也會因為缺乏永恆的自信,而甘心變為一粒沙子。我們原本是優秀的。只不過,是我們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們從優秀的高位上拉下來,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只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導演了這場災難和悲劇。

素材運用:假使我們原先是一塊金子,最後也會因為缺乏永恆的自信,而甘心變為一粒沙

17、聽一聲蟲鳴你會微笑

為了計算極高黏度瀝青在室温環境下的流動速度,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托馬斯·帕奈爾教授將一些瀝青融化後,放進一個封了口的漏斗內,使之冷卻,然後等着它像液體那樣滴落,滴進漏斗下方的燒杯之中。第一滴瀝青於1938年12月滴出,為此他等了8年。又等了9年,他才等到了第二滴。看過這兩滴之後,帕奈爾溘然長逝。約翰·梅恩斯頓接手這個實驗,一滴一滴地繼續等待,在2000年等到了第8滴。

如今梅恩斯頓正在望穿秋水地等待第9滴“瀝青水滴”掉下來,而據推測,下次滴落可能會在2013年之前。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連續78年的實驗是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由此他們還獲得了200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物理獎。

而漏斗內的瀝青還足夠使這個實驗再進行幾百年,那還會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梅恩斯頓呢?我想會的。一定能聽到第9滴、第10滴……以至數滴瀝青滴下的微弱聲音,雖然輕微,卻足以振動你我的心靈。

然而世間執着之人又何止帕奈爾和梅恩斯頓兩位呢?

出生在農民家庭的法布爾,他發表的有關昆蟲及植物的論文,曾得到過達爾文的青睞,好心的教育部部長也設法推薦他到大學開課。但是,權威們瞧不起他的自學學歷,使他“登上大學講台”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其開闢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提議也一直得不到支持。

貧窮的他長年靠着中學教員的薪水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先是節衣縮食,省下-枚枚小錢、一寸一寸空間擴增設備,年復一年地積累研究資料。四十多年裏,法布爾深入到昆蟲的生活之中,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死亡。也正因為他如此熱愛真理,所以在撰寫<昆蟲記>時,一直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昆蟲記>

中不僅僅有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一種精神: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聽到一聲蟲鳴,你也會微笑,不是嗎?

素材運用:其實人這一生,飽受質疑去做一件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浮躁的社會,充斥在每個人的面前,選擇很多,誘惑也很多。你需要靜下自己的心去做一件事.世間萬物,皆有法則。

18、決不辜負春天

春寒料峭的午後,翻開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的畫冊,靜謐和悲憫的氣息一瞬間將我的靈魂覆蓋。他的畫流淌着詩一樣的哀愁。

那幅畫就是<晚鐘>。一對貧窮的夫妻,在田間勞作。黃昏時,晚霞映照着他們的身影,落日的餘暉下,大地蒼茫。

有些畫,不在筆尖,不在畫布上,而在心裏。

自幼生長在貧苦農家的米勒,一生和大地息息相關。他的筆只為純樸、勤勞的農民而畫。然而,漫長的一生裏,他的畫一直不被主流認可,那些學院派畫家譏笑他土得掉渣。直到1867年,在人生的暮年,他的畫才在巴黎博覽會上獲得了社會的首次承認,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米勒藝術的真正價值。

人間得失,悲喜轉換。此刻,米勒在人世的光陰,已經薄如一片雪花。

生活如此艱辛,他卻説:“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決不忽視春天。”米勒終身保持着對大地的款款深情與敬畏之心。他手中的一支畫筆,潑灑着對大地無限的眷戀,也表達着對與土地相依為命的農民的深深悲憫。只有赤子,才能如此深愛着土地和一生勞作的人們。

生活的磨難沒有給他的畫帶來多少寒意,更沒有讓他沉淪。相反,他的畫深情飽滿,聖潔安詳。土地和農人是他一生創作的源泉,也是他悲苦生活裏永恆的春天,因為,他從沒有忽視過春天。不論霜嚴雪寒,藝術帶給他的都是生命的暖意。將一生沉浸在莊稼、大地中的畫家,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李娟)素材運用米勒是法國巴比鬆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用畫筆,勾勒出了濃郁的傷感氣息,讓人堅硬的心一瞬間如雨滴般柔軟。結合米勒貧困的生活經歷,我恍然大悟,原來寧靜和悲憫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人永遠擁有春天。

19、數學史上的花木蘭

18世紀,索非·熱爾曼在一本名為《數學的歷史》的書中看到,年近80歲的阿基米德因為專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個幾何圖形,疏忽了羅馬士兵的問話,結果被長矛戳死。她想,能令人痴迷到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問題,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問題了。

從那以後,15歲的索非·熱爾曼對數學着了迷。可那時,學術界不鼓勵女性研究數學。

鄰居男生勒布朗,是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大數學家拉格朗日的學生,因為學業艱難中途輟學了。索非·熱爾曼靈機一動,喬扮男裝進入學校,並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勒布朗。

一切按照計劃順利進行。當拉格朗日發現,他想要單獨會見的才華橫溢的“勒布朗先生”竟然是個女孩時,不由得大吃一驚。

索非·熱爾曼紅着臉,緊張得心都要從嗓子眼裏跳出來了。她懇切地道歉,然後鼓起勇氣説:

“難道您也認為女性研究數學會受到神的懲罰嗎?”拉格朗日大笑起來,他説:“不,我是在想,怎樣才能説服校長,讓你以真正的女孩身份來學習!”

後來,拉格朗日不僅成為熱爾曼的導師,還成為她的忘年交。在數學家們的幫助下,熱爾曼寫出了傑出論文《彈性振動研究》,奠定了現代彈性理論的基礎。(安東尼德美勒)素材運用有些事情被人們認定不能去做,但有的人卻勇敢地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就像索非·熱爾曼為所有女性贏得了與男性平等學習知識的機會一樣。這樣的人多了,人們錯誤的觀點就終會被顛覆。

20、收回你的內心優勢

認識一位文藝界的腕兒。

他在場的時候,大家都不敢説話,好像生怕自己的觀點不成熟,貽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發言,覺得先提話題定了調,別人就會不得不跟着走。所以,有他在的場合,基本冷場。

説他有“優勢”,是因為在某個羣體中,他總是有意無意成了一種隱形的壓力。別人通常會迫於某種形勢,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是的,我們都難免迷信權威,尤其對於那些有威信、地位、權力、資歷的人,我們總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後去仰視。

殊不知,正是“放低”的這種心態,讓對方顯得無比“優越”。或者,正是對方無意中的“優越”

“強勢”,所以,你把自己“放低”。

其實我知道,那位腕兒自己也有苦惱,他很想與年輕人打成一片,不顧及什麼權力地位。

因為被別人籠罩過,所以,知道隱藏自己的光環。

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回到事件最原始的狀態中來。把身邊的你我他,都看做脱了社會外衣,沒有身份和光壞的人。

內心優勢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東西。當你給出去時,別人就會擁有得多一點;當你收回來時,自己也會變得更加從容。

素材運用:是的,我們都難免迷信權威,尤其對於那些有威信、地位、權力、資歷的人,我們總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後去仰視。

21、心有此關過不了

有必要認識兩個人。

一個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四兒子,照舊禮,我們尊他為季子。這一天,他奉命向西出使晉國。出使之前,季子佩戴着寶劍先去看望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7徐國國君。徐國國君是個愛劍人,當他看完季子的劍後,雖然嘴上沒説什麼,但滿臉的喜歡之色。這一切,季子都看在了眼裏。當下,心裏想,這劍,還是送與愛劍人吧。

由於當時急於出使,季子沒有立即把劍給他。等到他從晉國出使回來,徐國國君已經死在了楚國。季子黯然長歎一聲,當即,摘下佩戴的寶劍,就要交給徐國繼任的國君。隨從的人紛紛勸阻説,不可以啊,這是吳國的國寶,怎麼可以隨意贈給別人呢。

季子説,你們不知道。其實早在出使晉國之前,我已經在心裏,把這把寶劍許給了他。如果僅僅是因為他死了,我就不把劍交出來,就是在欺騙自己的內心,因為吝嗇一把寶劍,而去欺騙自己的內心,不是君子所做的。

然而,繼任國君還是不敢接受季子的劍。季子為了兑現心中的諾言,竟然親自跑到已死徐國國君的墳墓邊,把劍掛在了他墳前的松樹上。

另一個人,叫許衡,元朝人。許衡年輕的時候,曾因戰爭,隨一夥人逃難到河陽這個地方。炎炎夏日,大家口渴難耐。恰好,路旁有一棵梨樹。

眾人看到後,爭先恐後地去攀摘,紛紛搶梨解渴,唯有許衡端坐在樹下,不為所動。

大家都覺得納悶,問他原因。許衡説,這梨子不是我的,我自然不去動。

人們聽後,都笑了,説,世道這麼亂,這樹早已沒有了主人,都什麼時候了,還什麼你的我的,趕緊摘一個解解渴吧。

哪料,許衡説:梨樹無主,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了嗎?

心是菩提,亦是魔障。若當世之人,都可以做到像季子和許衡一樣,先是不欺心,己心不欺,自可不欺人,不欺世;然後,我心有主,不媚俗,不阿附,不隨波逐流,活出真自我。(馬德)素材運用人生在世,當問心無愧。如果給心的門檻設立一個道德的高度,那麼諸如自私、貪婪等小鬼都進不了這道門。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道關,如果過不了那道關,就對心守諾,對己守信,誠如季子和許衡。

22、墨西哥國父”的平等觀

堂貝尼託·胡亞雷斯曾四次擔任墨西哥總統,被譽為“墨西哥國父”。

一次,胡亞雷斯攜全家出席社區舉行的舞會。曼妙的音樂響起,一位年輕大學生被總統長女瑪努埃拉的高貴氣質吸引住了。他怯生生地走到她跟前,鼓起勇氣説:“您是今晚最耀眼的明珠,可以賞臉共舞一曲嗎?”瑪努埃拉看了一眼他窮酸的裝扮,搖頭説:“抱歉,我現在身體有些不適,暫時不想跳舞。”幾分鐘後,一位西裝革履的小夥也向瑪努埃拉發出邀請。瑪努埃拉看出他眉宇間透出的英氣,欣然起身準備接受。

可就在這時,胡亞雷斯從身後扯了扯她的裙襬,示意她重新坐下:“你剛才已經拒絕了別人,所以,你不能再與他人跳舞了。”“假如你的選擇自由會影響別人的心情,甚至傷及別人的自尊,那麼你就應當自覺放棄這種選擇。”瑪努埃拉無言以對,慚愧地低下了頭。

“如果你還想跳舞,或許我可以幫助你。”胡亞雷斯對女兒説。然後,他穿過人羣,找到那個學生:“我女兒這會兒覺得可以重返舞池了。如果你願意,她想請你跳支舞。”男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次,他再也沒有緊張,優雅地挽起瑪努埃拉的手,翩然起舞。

十年之後,胡亞雷斯收到一封寄自墨西哥自治國立大學的信,信中寫道:“感謝您和公主在舞會上的善意成全,讓我確信即使是再卑微的生命,只要敢於伸出手去,亦可觸及價值連城的明珠。”(張小平)素材運用哪怕一個小小的選擇,都會透露出你內心最真實的平等觀,進而讓他人感受到到尊重或羞辱。“眾生平等”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嘴上的口號,它更時刻提醒你是否身體力行地去扞衞了這種“平等”.

23、大人物,小角色

着名電影和話劇演員黃宗洛6月30日去世,享年86歲。這個以擅長演小角色出名的藝壇常青樹,塑造過100多個小人物形象,有?小草”

“龍套大師”等諸多雅號。

黃宗洛是個特別的人,尤其對於不少急躁、功利與虛妄的人,他更是一個活生生的勵志樣本。曾有記者採訪他:“你一輩子演了許多小角色,《茶館>裏的鬆二爺、《智取威虎山>裏的小土匪、《三塊錢國幣》裏的偽警察,你對此有何感想?為什麼不主演一個角色?”黃宗洛幽默地笑了:“我這一輩子哪都好,就是長得有點寒磣,天生不是當主演、台柱子的料。但只要有角色,我就使勁演,沒想到歪打正着,觀眾還真認識了我,人活一世就圖高興樂和,誰讓我有戲癮呢!我認為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憑着這種淡然的藝術心態,黃宗洛這個“小人物”,果真成為一名“大演員”。雖然扮演的角色大都是小人物,但黃宗洛總是鍥而不捨地加以雕琢,“哪怕一點戲也要翻過來倒過去琢磨”,使這些角色異彩紛呈,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人物形象。在黃宗洛的“龍套”生涯中,在舞台上、熒屏上和銀幕上,他將自己塑造的100多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形象自詡為“百醜圖”,其中重要的形象有72個,他自稱“七十二變”。

“跑龍套”跑成大師,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魅力。名利固然是一種讓人上癮的遊戲,但以平常心態,過好普通人的生活,同樣是一種應該被尊敬的人生。(畢詩成)素材運用我們太喜歡強調鴻鵠之志,小孩子説理想,脱口而出的總是幾近於“偉大”。仰望星空固然需要,但仰望之後更要“腳踏實地”。

小角色是一種自然的藝術心態,更是一種淡定的人生哲學,先能敬畏“小”,然後才能成就“大”。

24、謝靈運:懷才不遇反作惡

山水詩的開創者謝靈運所在的謝氏家族,是東晉南朝的一流士族。他出生的年代,正好是東晉國勢衰微的末年。混亂中,下級軍官出身的劉裕越來越強大,以謝混為代表的謝氏家族卻站在了劉裕的敵人--北府軍將領劉毅一邊。

東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9月,謝混被劉裕殺害。緊接着,劉裕提拔了一批新貴。謝靈運的封爵由康樂公降為康樂侯。政治上不得志,他索性遊山玩水。

文帝劉義隆即位後,很欣賞謝靈運的才華,徵他為祕書監。但他的境遇並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文帝對他仍然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而名氣遠不如謝靈運的人,卻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這讓他更加不平,乾脆稱病不朝。他還常常私自出遊,十幾天不歸,既不報告,也不請假。文帝寬容地讓他自己上表,賜假回鄉。但回到會稽的謝靈運依然遊樂無度,被御史中丞傅隆參了一本,終於遭到徹底罷免。

免官之後的謝靈運,生活更加放縱。遊山玩水時,他喜歡處處講排場,所到之處,總是鑿山挖湖,大興土木。

與那些權貴相比,謝靈運是政治上的弱勢羣體,但是當他對待老百姓這樣一羣真正的弱勢羣體時,卻很少有同情心,甚至還侵害百姓利益。會稽城的東面有一個回踵湖,水草豐茂、魚蝦眾多,老百姓賴以為生,謝靈運卻上表要求將湖水放掉,變為自己的私田。會稽的孟太守顧及百姓利益,堅決不給。謝靈運於是逢人便説孟太守的壞話。

為了緩解他與孟太守的矛盾,文帝將謝靈運調到了江西。但謝靈運根本沒有悔改之意,所作所為和之前如出一轍。在種種不端被人檢舉揭發後,臨川司徒劉義康派人前去收押謝靈運。面對緊張的形勢,謝靈運先下手為強,不但武裝拒捕,還發兵叛逃。造反的謝靈運被捕獲後,在文帝的堅持下免於一死,被髮配至廣州。元嘉十年(433年)的冬天,又有一樁牽涉謝靈運的舊案被揭發。

這一次,文帝再也無法包容他,下令在廣州結束了他的生命。

生於貴族之家的謝靈運,富貴榮華唾手可得,對於他個人而言,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素材運用:謝靈運一直以來都頂着山水詩人的光環,打動着喜愛山水自然的人們,可這並不能掩蓋他的劣行。作為入仕的文人,相比那些即使慘遭貶謫依然為國為民的文人官員,他遊山玩水.大興土木,欺壓百姓,其人生悲劇不值得同

25、另一個隋煬帝

我們是否稱古代封建帝王為明君,統一天下、擴展疆土、發展經濟、安定邊陲,‘都是不可或缺的評判因素。

隋煬帝楊廣有時也被後人視為明君,不過,他明君的地位並不穩固,很不容易洗掉暴君的色彩。原因在於:其一,楊廣是亡國之君;其二,隋朝的歷史是唐朝人寫的,後人看到的歷史,都是當時統治者塗抹後的歷史;其三,楊廣確實輕視底層百姓的利益。營建東都的工程還未完成,開鑿大運河的工程便開始,徵調的民工達到數百萬,男丁不夠就徵發婦女充役。各級官吏為了迎合上層,也為了自己的政績,往往不顧民工死活,致使大量民工飢勞而死。

然而,隋煬帝一生卻對中國古代社會做出過重要貢獻。修鑿大運河、改革官制、重訂律令、改革賦役、開拓西域、創立科舉制、重視學校教育、繁榮文化……這些內容,是無才之人、目光短淺之輩無論如何也規制不了的。

明君、暴君、昏君,是一種通俗的民間評價,缺乏全面而科學的因子,但卻是底層民眾真情實感的流露。我們可以抱怨當時人的評價粗糙,充滿了感性,成了後代統治者矮化前代的工具,也可以歡呼歷史評價的公允,但我們沒法以一種評價取代另一種評價,也不需要嘲笑另一種評價。

被隋煬帝驅使的老百姓看慣的是同伴的死、自己的血和淚,永遠也不會去想東都、大運河有什麼政治經濟作用,更不會猜度多年後它們的偉大意義。但百姓利益始終是兩種評價的交叉點,是必須考慮的因素,缺少了這個點,所有觀點都會變得蒼白。(李恩柱)素材運用歷史上的許多措施,在當時都是勞民傷財的,其後則利於千百栽之下,可謂“禍在當代,功在千秋”;許多豐功偉績,後人噴噴稱羨,實際上凝聚着底層的血汗乃至生命。全面、科學、理智的歷史評價,要經過時間的錘鍊,方能悄然登場。

26、建築為了什麼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最負盛名的兩位建築師楊廷寶和樑思成,以及他們的學生,在北京東安市場一家飯館就餐。談話間,楊廷寶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又坐下,又站起來,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後從懷中掏出捲尺,量好尺寸,一一記錄在小本上。他説,這套桌椅只佔了極小的空間,而坐着卻甚為舒服,所以引起了自己的注意。

給建築系學生講演,學生期待着聽“這麼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大談設計,楊廷寶卻告白:

“我來説説台階的踏步怎麼做,好嗎?”

當時,國內建築界熱哀搞“大屋頂”,斷言這樣才算繼承民族傳統,才具有中國氣派。然而楊廷寶説:“我不反對大屋頂,但那太浪費錢了。我們搞設計,不能趕浪頭、隨風倒。”於是他“頂風”

設計了簡約美觀的北京和平賓館,後來成為中國公共建築之典範。

着名教授關肇鄴在楊廷寶的建築設計中讀出了“一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師的設計理念”。這樣一種理念,正是當下中國建築和整個社會所稀缺的。(徐百柯)素材運用建築不是商業街區上標新立異的廣告;也不是擁有者、投資商賴以炫耀的固定資本。樑思成説,建築首先是要解決人類生活上“住”的問題。把“住”的問題解決好,才是建築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説,楊廷寶屬於最配得上“建築師”稱謂的一類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