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间与空间画出来的路:作文讲评《我的路》(二)

来源:瑞思作文网 2.06W

我们继续讲《我的路》,再看一遍原文:

用时间与空间画出来的路:作文讲评《我的路》(二)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这两天,我们对本文进行了比较细的分析。可以说,小作者写得非常好!主要的看点集中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大气开阖、变化多样的景象。上午我们讲了一个“正话反说”的技法,现在再来简单地讲一下文中的其它优点。

对称的运用: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对称句;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对称句,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对称的季节来写。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对称句,分别以早上与晚上两个时间段来写。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对称句,分别写小鸟的叫声与树叶的拍手声,两种声音。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对称,是文章表达的主流,是文章表达的主干。从《诗经》开始,一直到诸子百家、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现代小说,无不如此。再看一看《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也无不如此。有些人会讲,这是不是八股文?我们提个问题,问一下自己,你见过八股文吗?连什么是八股文都不知道,然后就说这是八股文?如果这样来下定论,那岂不是连《古文观止》都要被扔进垃圾箱?

我们再用“六根六尘”的方法来看一下本文:桃花满目的小山边——色法;流水淙淙的小河边——声法;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色法;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触法;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意法;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声法、意法通用。由此,我们也可以为本文下一个结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觉(触觉)、言之有意。本文小作者的文字,就像为我们画了一幅画一样!在这幅画里,有形象、有色彩、有声音;有露珠给我们“清凉”的感觉;还有树叶拍手给我们带来的想象。这样就写出了趣味!

讲到这里,我们顺带分享一下,今天一位妈妈(也许是爸爸)的心得:

贵阳-奥:最近因为老师的课,都觉得自己的文化提高了,学校出来这么多年都没有再学习,都觉得自己成了半个文盲,看到要写什么东西都头疼,最近听老师的课后,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在单位上要写个东西也容易了。

分享这个心得的目的,是为了回应一些妈妈的疑问。有的妈妈说,现在讲的都是低年级的作文,能不能讲一些五六年级的作文。我们这个群,自讲作文以来,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作文不分年级、岁数。在我们的新书《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也讲了另一个观点——小作文,大道理。这两个观点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的选材,大都是国小生的、低年级的——这是小作文。但我们讲的方法、技巧是不分年级的,是去掉现象看本质的——这是大道理。换句话来说,好比是建房子,小作文,建的是小房子;大作文,建的是大房子。但建房子的方法——作文的思路、技法是一样的。

前不久,我们对名家名作的分析,现在对小朋友的作文进行的点评,其思路、技法、原则都是一样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国小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老先生”的区别,我们要本着不破不立的态度来学。既然,我们以前固有的一些想法、经验,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提高作文,那我们就要破除旧有的观念、经验。刚才这位妈妈通过学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一位新朋友),她尚能把讲的国小生的东西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何况什么五年级、六年级呢?

我们接下来讲解正文。讲正文的原则是重在过程,重在突出、体现技法,技法本身不存在什么嫩不嫩、老不老的问题。孩子的这篇作文,首先要肯定,相当好、相当棒!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下提升,只是从纯技法上来讲的,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技法运用的不同效果,而不在乎是不是有童趣。提升的结果并不重要,正如我们一贯讲的,红烧肉最后的味道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观摩到了红烧肉的烧制过程。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本段中有一个小小的硬伤,作文的题目是《我的路》,但是“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从文字上看,似乎没有写路,与“路”这个主题还离得远一些。当然,我们从文中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文意,这个问题,当是作者笔力不够所致。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讲了一个集中主题的大原则,就是: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主题。这样,就起到了一个轮辐向心、主题集中的作用。本文中的主题是“路”,所以,我们描写的词也好、句也好、段也好——这些轮幅,要向着主题——轮辐向心。就好像自行车的轮子一样,那些条辐是散的,但又是散在中心的。所以,把对景的描写、季节的描写,我们还要回归集中在路上。我们试着来提升一下,把这条路体现出来: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在这条路上,春天的时候满山苍翠。树绿绿的,草绿绿的,路也是绿绿的。

夏天的时候,绿色的路有了花的妆点,路边开满了数不清的野花,这里有三星,那里有两点。这里生一丛,那里开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丰富的路。

秋天,这条小路上有红叶点缀,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

冬天的路,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

在点评文中,我们多次运用了对称,运用了意法。我们在发现孩子亮点的前提下,顺着小作者的思路去扩展延伸。比如小作者原文中这一段没有用到意法,那我们就用一些意法。这样的运用,实则就是给大家展示——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比如原文中:秋天红叶点缀其中。我们就运用一个意法,去问孩子,秋天里,点缀着的红叶像什么呢?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再如,原文中冬天的路是这样写的: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我们就可以问孩子,雪纷纷飘下,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呢?于是就可以引导孩子写出: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由此,我们把刚才的一个小硬伤——写景与路的主题离得有一些距离,现在集中到路上。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春天的路,是绿色的路;夏天的路,是有花妆点的路;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是热情的路——上午我们讲到的正话反说);冬天的路,不是寂寞的路。是不是处处都体现了轮辐向心——路?

我们再看下一个自然段: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基本的小硬伤与前文一样,写的是景,似乎没有与路紧扣上。那我们就来提升一下:早晨的路,会有露珠滴落在树叶上,洒在草丛里。早晨的路是清凉的路。在这里,我们多加了一个对称句“洒在草丛中”,来体现露珠无处不有。同时,大家试着读一下,这样的对称句,还起着增强节奏感的作用——朗朗上口。下一句:傍晚的路,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这条路又是安静的路。

我们接着往下看: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地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们前面分析过,这里对称用得好!声法与意法用得好!我们还可以再用一些对称的思维,让空间里的因素更加丰富。前面我们针对的是“时间”,现在我们略略在“空间”增加上一点东西:这条路上有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还有彩蝶在伴舞;有树叶拍手的声音,还有清风在低声地交淡。

最后,我们按着“抬头收腹”的原则收一下尾(因时间关系,就不细讲了)。原文是: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我们收的尾是:很开心能有这样一条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欢这条路。

我们从字数、立体性、生动性、对称性等各个方面,来比对一下原文: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我的路(非常老师修改版)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

在这条路上,春天的时候满山苍翠。树绿绿的,草绿绿的,路也是绿绿的。夏天的时候,绿色的路有了花的妆点,路边开满了数不清的野花,这里有三星,那里有两点;这里生一丛,那里开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丰富的路。秋天,这条小路上有红叶点缀,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冬天的路,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

早晨的路,会有露珠滴落在树叶上,洒在草丛里。早晨的路是清凉的路。傍晚的路,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这条路又是安静的路。

这条路上有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还有彩蝶在伴舞。有树叶拍手的声音,还有清风在低声地交淡。

很开心能有这样一条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欢这条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