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写成现代文(精选29篇)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W

篇一: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古诗改写成现代文(精选29篇)作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傍晚时分,我乘着小船到了岸边,看到有房子,便猜想这里一定有人,便靠岸走进了那户人家。忽然,一阵秋风吹过,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我又思念起自己的故乡、家人、好友……于是我便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吃过晚饭,我出去散步,回来已经很晚了,本来想去睡觉的,但是看见有小孩儿在那里找东西,于是我问:“你们在干什么?我可以一起吗?”

“我们在抓蛐蛐,欢迎你加入我们。”

我边抓边说:“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最后他们抓到了很多蛐蛐,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篇二: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这天牧童骑着黄牛唱这歌来到山上,他的歌声很愉快,但是黄牛只忙着吃草快乐的歌声它一点也没听。

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升到高空,牧童觉得很热,他骑黄牛找到一棵茂密的树,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就想要是有蝉鸣就好了,可能上天懂了牧童的意思,两只蝉就唱了起来,牧童听到蝉鸣非常的兴奋,跟着蝉鸣舞动起来!他想把蝉抓回去学习蝉鸣,但是牧童想了一百种方法抓蝉的方法也没成功。

牧童下山的时候蝉飞走了,牧童想追上蝉但是跟不上它,牧童只好心不在焉地回家去了!

由于篇幅限制,补充第一期两篇古诗改写

篇三: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去树林里散步,牧童坐在牛背上唱着他最喜欢的歌,那声音真是裂石流云啊!

突然一声蝉鸣打破了牧童的歌声,牧童抬头看去一只大大的蝉扒在高高的树干上鸣叫着,牧童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我把它抓回家,朋友们看到一定会羡慕地要命。”

于是,牧童爬上树,离蝉只有一厘米的时候,牧童伸出手想把蝉抓着住,结果蝉突然飞走了,牧童抓了个空,从树上掉了下来,还好是掉在了黄牛的背上,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牧童失望地回去了,回去的路上遇见了诗人袁枚,袁枚看见了牧童失望的样子,便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牧童把刚才发生的事跟袁枚说了一遍,袁枚听后笑得前仰后合,回到家中袁枚写下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流传到至今的《所见》。

篇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这是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异常炎热,人们都汗如雨下。树林里大树枝繁叶茂,能够挡住强烈的太阳光。树林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突然,一阵清脆的歌声在树林里响起,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缓缓地走了出来。他的小脸被晒的红通通的,如同一个大苹果。牧童手里拿着一个木棍,牵着一根缰绳,拉着老黄牛往前面走。老黄牛哞哞的叫着,像是为牧童在伴奏。因为牧童唱的歌太好听了,小草也摇摆起来,跳起舞来。

突然“知了-知了”的声音,打断了牧童的歌声。牧童说:“你居然在学我唱歌。”于是牧童便想把那个蝉捉住,于是他停止了唱歌,站在了大树下。他伸出木棍想抓住那个蝉,可是那个木棍上面牵着缰绳,老黄牛似乎感应到了指令,就继续往前走了。木棍够不着树上的知了,知了飞走了。牧童只好垂头丧气地牵着老黄牛回家了。

篇五: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天下午,一个牧童骑着老黄牛慢腾腾的在山林里散步。

他光着脚,穿着灰白色的衣服,左手拿着一根小树枝,右手拿着一根绳子,唱着小曲来到了一片苍翠的小树林。

忽然,牧童看见一只的蝉正学着自己唱歌呢。它说:“你为什么学我?看我把你抓起来!”

牧童拍了拍老黄牛的背,它就变得静悄悄的,慢慢的走向那只正在开心鸣叫的蝉,坐在上面的牧童也准备伸手抓住那只蝉。

“啪!”牧童双手用力一合,把蝉关在了手里面。

“看你还怎么唱歌。”收童说,然后又拍了拍老黄牛的背,老黄牛立刻住回走去。

要下雨,牧童也回家了。

篇六: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天的上午,牧童骑着黄牛来到了树下,牧童穿着白色的衣服,光着脚坐在牛背上,手里还拿着绳子,牧童把绳子系在了牛鼻子的上面,还唱着儿歌,而且声音特别的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听见了,动物们都觉得很吵,蝉听到了心里想:“我的声音肯定比牧童的好听。”牧童看见了蝉,他以为蝉在学他,于是,就不唱了。

这时,大黄牛也不叫了,牧童离蝉非常近的时候,快速地捕捉蝉,他用手打蝉,蝉飞得特别快,一下就飞走了,牧童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

可是,他找得是另一只蝉,牧童特别生气,抓住树往上爬,它往远处看,还是没看到,牧童往下爬,走到黄牛旁,坐上黄牛,唱着歌儿回家了。

篇七: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夏天的一个傍晚,天上的白云,不知什么时候变成火红色。

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把它带到了一大片森林里来吃草,但他骑上了牛背,牧童坐在牛背上唱起了歌。你听,那歌声多洪亮、多好听,在树林之外的人都可以听到牧童那嘹亮的歌声。

牧童唱着唱着,看到了树上有一只在鸣叫的蝉,它好像在说:“知了!知了!”

一心想捕捉鸣蝉的牧童,但他手一动,鸣蝉就飞到了一棵和人一样高的树上,小牧童站在石凳上翻着树叶,看能不能找到鸣蝉。

牧童没有找到这只蝉,只好一脸不开心地回家去了。

篇八: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天的傍晚,太阳似乎已经躲到了大山的后面,紫红色的晚霞照亮了天空。人们都纷纷赶回家,江上的船只也都开走了。

但,从一个树林深处,还传出动听的歌声,原来在树林深处,有一个牧童,牧童骑着一头黄牛,牧童正在唱歌。突然一只蝉唱起了动听的歌,牧童一下子就没有唱了,牧童仔细地看了又看,仔细地听了又听,发现是在一棵柳树上。牧童拍拍黄牛,又指指柳树上面的蝉,黄牛一看,就静悄悄地走。牧童跳下黄牛,一步一步靠近蝉,就离蝉只差一点点的时候,蝉发现了危险,急急忙忙飞起,飞到另一棵树上。牧童在另一棵树上找了一找,没有找到,唱着歌下山了。

诗人看见这有趣的一幕,回家写下了这首诗。

篇九: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从前,有一个牧童,骑在黄牛上,牧童骑着牛在唱歌,歌声传遍了整个森林。

忽然牧童发现了一只蝉,他想抓住蝉,牧童的歌声停了下来,牧童骑着黄牛悄悄地往前走,生怕被蝉发现,蝉就飞走啦。蝉发现了牧童就飞到很远的一棵树。牧童悄悄地走,很快就要抓到蝉了。

但,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抓到蝉了。牧童很沮丧,但牧童没有放弃,他想了一个办法,牧童用一根竹竿,系在两根木棍上,再用一根树枝再挖一个凹槽,这样就可以把蝉打下来了。

牧童骑着黄牛好高兴兴地回家了。

篇十: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傍晚到了,阳光从山上发出,太阳已经下山,天空上的白云变成了“粉云”后,诗人袁枚在这里看见了好玩的一个场景。

首先,美妙的歌声飘到袁枚的耳朵里,这声音真好听,会是谁唱的呢?他想。突然,一头黄牛的叫声又响了起来,正在袁枚思考的时候,一个小牧童正骑在黄牛背上,黄牛慢吞吞地走了过来。

牧童唱着儿歌,看起来十分天真,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歌声,“知了,知了,知了……”

牧童生气了,想要捕捉那只打断乐曲的小小的蝉。他静悄悄地靠近蝉,两手飞快地抓住了,一堆树叶……

天真的小牧童开心地说,“抓到啦,真得抓到啦!”结果一看是树叶。

“知了,知了,知了……”小牧童看着小蝉怒目而视。

袁枚用一首诗,记录了一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天袁枚吃了午饭在森林里散步,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身上,小牧童一边放牛一边欢乐地唱着动人的歌儿。那歌声真动听,在森林里回荡,引来很多小鸟飞来飞去,似乎整个森林都在听呢,连松鼠都探出头来。

突然,那个小牧童听到一个难听的声音,原来是一只树上鸣叫的知了,“我一定要把它捉下来,让它闭嘴。”小牧童停下了唱歌,小心翼翼地跳下牛背,走到树下准备爬树捉知了,知了感觉到了危险,“哗”的一声飞走了。

小牧童只能爬上牛背,朝着晚霞的方向,哼着小曲回家了。

袁枚便提笔写了《所见》诗一首:“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篇十一: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风。

远处一个头戴斗笠,小脸圆圆的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背上,慢慢悠悠地从树林里走出来。他一边哼着歌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鞭子,老黄牛“哞哞”地叫着……

这时,牧童听见一阵清脆的蝉鸣声,彷佛在喊“热啊,热啊!”于是赶紧让牛停下来,自己屏住呼吸轻轻地走过去。

突然,他踩断了一根树枝,蝉被吓跑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只好失落地骑着牛回家了。

篇十二: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日的傍晚,渔夫开开心心地收工了,应该是捕获了不少鱼吧!街市还是那样热闹,但是有不少饭店要关门了。

突然,从森林里传出一阵阵清脆又嘹亮的歌声。这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呢?哦,原来是一个牧童发出的。他骑在一头大黄牛身上,应该是特别开心,他的小脸蛋满是开心的笑容。“知了,知了,知了……”这是什么声音呀?原来是蝉的叫声啊!

小牧童看到这只蝉了,他立马停止歌声,想要捕蝉。他拍了拍大黄牛,又指了指那只蝉,大黄牛好像知道小牧童在想什么似的。大黄牛轻轻地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距离蝉只有一步之遥时,小牧童示意大黄牛停下,他要自己去抓蝉。等小牧童从大黄牛背上下来时,那只蝉并没有发现小牧童,还在自顾自的叫着。

小牧童上前一把就抓住了蝉,他高兴地说:“我抓到了!我抓到了!走,大黄牛咱们回家!”他跳到大黄牛背上,哼着他自己编的小曲,走出森林回家了。

诗人袁枚看到后,立刻便回家提笔,把今天看到的这一幕,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所见》。

篇十三: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西湖的湖面上的水波荡漾,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刚开始,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湖面上,湖水闪闪发光,像一面银色的镜子。沿着湖边的小路漫步,看着湖中的倒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界。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湖面上,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西湖在雨水的映衬下,更加神秘美丽。山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

西湖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我想起了古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的美景就像西子的淡妆浓抹,总是那么相宜。

我想,西湖的美景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它既有淡妆的优雅,又有浓抹的华丽。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希望明年去西湖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篇十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世界都安静了。忽然一阵响亮又美丽的歌声从森林里传出来。

原来,是一个牧童在唱歌啊!他唱的和他自己一样可爱。他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头上还戴着斗笠,还有他那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挂的笑容,可爱极了,再加上他那一来一回晃动的小脚丫,显得更加可爱。

他唱的歌好像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能让万物陪着他一起唱歌。你瞧老黄牛的尾巴一上一下的打节拍,树叶沙沙作响,蝉也来陪他唱歌。但是牧童不知道蝉是来陪他唱歌的,还觉得蝉是来和他比唱歌呢。于是他停住歌声,跳下牛背,把蝉抓住了,然后高兴的对牛说:“咱们走吧。”

篇十五: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喜欢旅行,也喜欢旅行带给我的那种放松的感觉,身处于大自然当中,去感受阳光、感受空气、感受雨水,与电视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地。

记得深秋的一天,我很早就起床了,心情非常好,因为我们今天要开车去郊外爬山,一路上我跟妹妹一起坐在车后座,看着窗外的风景,听着音乐,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终于到目的地了,车停好后,我赶紧下车,只见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蔓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沿着小路慢慢前行,路两边传来鸟儿清脆的歌声,朵朵白云就像大大的棉花糖飘在天边,远远望去,在白云下边还有两三房屋,美丽极了。

秋天的枫叶是最漂亮的,而黄昏时的枫叶更是如此,成片的枫林好像是一幅画,美丽的景色让人不知不觉停下欣赏,夕阳洒落片片枫叶上,金光闪闪!

被霜打过叶子红得鲜艳,红得似火,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它们是那么的漂亮,就好像是二月里的花朵一样美丽。

篇十六: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一家客栈里,晚年的叶绍翁坐在窗前读书。他脸上已经有了很多的皱纹了。忽然,一阵寒风吹过来,梧桐树叶”沙沙”得响着,叶绍翁忽然觉的很冷,他往窗外看去此时已经是夜晚十分了。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他想,我的亲人们怎么样了呢?他想到这里,提笔写了句话,是这样的,萧萧梧叶送寒声。

这时,小叮当和桐铃一直在门后边看着,俩人不知什么时候流下了泪水。此时是半夜十分,江上也不像早上那么热闹了,忽然江上刮来了一阵秋风,一艘船来了,但是船上没有人,船夫也躺在了床上了。这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这一下让小叮当她们看呆了,因为幽然安静,所以,才有了这一句诗,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个句子哦!

在客栈的院子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忽然,他们发现了几只小蛐蛐儿和抓蛐蛐的笼子。于是为了看到蛐蛐儿,他们点燃了一盏灯。于是就有了这两句诗。

篇十七: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被流放到夜郎,经过白帝城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信里说:”你可以回家啦!”李白高兴地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早晨李白就迫不及待地出发前往江陵,他向云雾缭绕的白帝城挥挥手说了声再见,就踏上了前往江陵的小船离开了,李白在小船上高兴地想:”那江陵就算在千里之外我一日也可以到达!“路上李白本来想睡一觉,可是却被山里的猴子叫声给吵醒了,抬头一看,呀!好多猴子呀!李白想,有几只猴子呢?二十只?七十只?还是一百只?李白数都数不清,就在李白忙着数猴子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经过了万座高山了!

在欣喜若狂的心情下李白回到了江陵!

篇十八: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采莲曲(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周六下午,妈妈带我去深圳大学参加一个教育展,展厅后面不远处有一个开阔的人工湖,湖水又清又绿,湖边树木郁郁葱葱,在夕阳的照耀下,湖面闪闪发光,像鱼鳞一样。

我们沿着湖边走,湖的另一头用了许多灰色的大石头围了一个月牙形的荷花塘,荷花塘里有许多绿油油的荷叶,好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池塘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荷花,有的荷花半开半合,有的荷花已经完全盛开,有的还是一个小花骨朵。微风一吹,荷花和荷叶轻轻的摇动起来,引来几只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

有个小姑娘穿着绿色的纱裙,坐在那石头桥上,手里拿着小石子戏水。

我看到眼前的美景我想到了唐朝诗人王昌龄写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绝有人来。”

篇十九: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天晚上叶绍翁经过一家院子门前,忽然,一阵秋风吹过,吹得一棵梧桐树沙沙作响。

原来是江上吹来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意,他趴在地上,看着那家的院子里。院子里有两个小孩还没睡,他们在抓蛐蛐,这一幕让他思念起了他的家乡。

于是他打开了门,他说:“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抓吗?”

孩子们说:“那你和我们一起抓吧。”他很容易抓到了蛐蛐。”

孩子们说:“为什么要帮我们抓呢?”

“你们抓蛐蛐的时候好像我儿子抓蝴蝶时,我只是太想他了。”

第二天,叶绍翁提笔写下了这首《夜书所见》来描绘昨晚的情景。

篇二十: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湛蓝色的天空,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翠绿的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苏轼和好朋友在湖面上游船,天空中突然飘起了蒙蒙细雨,远处的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人在画中游!烟雨中西湖美得赛过西施,赛过任何的美女。淡淡的妆容衬托出西湖温柔的美,浓妆后的西湖是大气、端庄的美!

我真想去看看西湖有多么的美丽动人,也想感受下苏轼作诗时被西湖美景陶醉的心情!

篇二十一: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秋天的一个傍晚,大诗人杜牧在寒山中坐着马车欣赏风景。突然,大诗人杜牧眼前一亮,看见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有的像一只只小船飘进水里;有的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红的耀眼、红的灿烂。向北秋姑娘拿起红笔,把它染红了。

大诗人杜牧连忙叫车夫停下车:“这天下竟有如此景色,这真是人间仙境!”

然后杜牧往天上一看,碧空如洗,天高云淡,远处云遮雾绕,杜牧说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诗人杜牧回到家:“今天去的地方风景真美呀。”

篇二十二: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第一次离家远行,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希望。

李白踏上远行的船只,开始了未知的冒险。他坐地船只一路沿长江滑行,两岸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年轻的李白。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两岸高耸的山上长满了青绿色的植被。有的像骆驼的驼峰,有的像人的嘴巴,有的像仕女的长纱裙。耳边听到的是江水咆哮的轰鸣声。李白立于船头,好不畅快。

突然,前方水流变大,击起庞大的水花。远方水面变窄,长江从两山狭窄的夹道穿过,撞到山壁上,绕山而流。面对雄山,浩荡的长江水也被挡得调转了方向。

水天相接之处,李白乘坐的这只孤舟,伴随着太阳远远驶来。

被此景象震撼的李白,不禁吟诗《望天门山》。

篇二十三: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天,一个小牧童带着一头老黄牛从山下往山上走。那小牧童哼着小曲,自由自在地在山里这转转那转转,山上的柳树在风中随意的摆动,看起来非常漂亮,老黄牛看起来很真心,它哞哞叫着。

忽然,小牧童好像听到了什么。他朝着这歌声看过去,是谁在唱歌呢?是老黄牛吗?是小鸟吗?更不会是他自己吧?啊!他想到了是蝉在叫。

“哎呀呀,我好久没遇到蝉了,这几天在家里闷地不行了,我得抓只蝉回去玩玩。”他这么想着。小心翼翼地一步步靠近。他示意老黄牛,不要再哞哞叫了。

他把嘴合上,生怕他一出声,蝉就飞走了。只离蝉差半米的时候,突然,手一张一合,蝉就跑到他的手掌里了。

小牧童非常高兴,他拿着蝉,骑着大黄牛,哼着小曲回家了。

篇二十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阵秋风吹过,梧桐树叶发出“萧萧”的声音。现在正是丰收的季节——秋季,金黄色的梧桐树叶三三两两地结伴而下,让出门在外的叶绍翁想起了自己家乡的梧桐树,每到这个时候,也是能看到金黄的梧桐树叶子在院子里翩翩起舞。

叶绍翁在另外一个院里看到两名儿童,一个儿童拿着灯笼,一个拿着细长的树枝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他们一会儿把蟋蟀弄到木棍上,一会儿又用小木棍挑它的触角,一会儿又把蟋蟀弄得它想起都起不来,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叶绍翁看到了,回到家里写下了《夜书所见》。

篇二十五: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天,苏轼去杭州西湖游玩,苏轼坐着小船,在美丽的西湖上游玩。一边游玩,一边悠闲地喝酒。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清风和畅。看着清风拂动水波,苏轼感叹道:“水光潋滟清方好!水波荡漾,波光闪动,正显得美好!”

正感叹着阳光下那西湖之美,忽然,天上下起了雨。一般人都跑开躲雨了。苏轼却站在雨中。“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说,“细雨迷蒙,雨中的西湖一样好啊!”

晴中雨中都很美,要怎样来赞颂无论何时都永葆魅力的西湖呢?啊,想到啦!他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施之美都不惧怕外在条件改变。

篇二十六: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刘禹锡来到洞庭湖湖边,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坐在岸边,感到很冷。月光洒在水面上,是如此地宁静。

刘禹锡远远望着这美丽的洞庭湖。湖水陶醉在月光之下,轻轻地托着君山。君山隐隐约约倒映在湖面上。看上去真像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盛放在银盘上。也像一块翡翠放在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上。这样的场面把刘禹锡迷住了,他诗兴大发: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念完诗,他有点饿,想:“我该回家吃红烧青螺了!”

篇二十七: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晨离开白帝城,云朵飘在空中像棉花糖一样。

岸边长满了树,大树的叶子绿油油的,像一只只螳螂。高大的山被白云切成两半。这美丽的情景,让李白沉醉了。他不禁吟诵起“朝辞白帝彩云间”,小船不一会儿就开出好远了,仿佛一日的时间就能回到江陵,“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好句让船夫感叹道:“不愧是诗仙李白啊!”

两岸的猴子叫个不停,好像在和李白告别,李白被叫声包围了。一边看着猴子,一边喝着甜酒。不一会儿,李白才回过神来。那小船早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一边喝酒一边醉醺醺地吟诵了出来。“不愧是李白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哈哈哈哈……”在这爽朗的笑声中,李白已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早发白帝城》。

篇二十八: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读完了万卷书之后,决定要行走万里路。于是在春末夏初的某一天,他离开家乡来到了安徽,在这里看到了雄壮无比的天门山。

天门山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座山隔江相对,从远处遥望就像一座高大的门。波涛汹涌的楚江从西边浩浩荡荡往天门山上涌来,像斧子一样把天门山劈开。江水从山门奔流而下,两边的水碰到岸边回转。滚滚的江水不断冲击岸边,发出“嘭嘭嘭”的咆哮,好像在说:“我要过去,快点给我让开”。但是青山依然挺拔地站立着,像战士一样绝不退缩。

黄昏的时候,夕阳快落山了,李白乘着一艘小船,从远处顺流而下。一座座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青山迎面而来,点头微笑着欢迎李白的到来。

此情此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让人如此陶醉。等我长大以后,要像李白一样,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篇二十九: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日的早晨,太阳从群山的背后升了起来,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亮,亮光照明了天空,照明了大地,农夫和渔民都起来工作了。

这时候,一阵美妙的歌声从森林深处响起,这声音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可爱的小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悠闲地走了过来。你瞧,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还有一双小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上挂着一丝灿烂的笑容,手里还拿根小树枝。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在牛背上乱踢,显得他更加活泼可爱调皮。老黄牛一边走一边“哞哞”地叫着,时不时还低下头吃草,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像在开音乐会,柳树甩着它那嫩绿的头发,杨树耸立在山坡上,黄牛经过的地方留下许多脚印,像是牛要播下草籽,繁衍新一代的小草。牧童正高兴地唱着歌时,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杨树上传来,打断了牧童嘹亮的歌声。

牧童非常生气,他拍了拍牛背,指了指树上的蝉,黄牛懂了他的意思,便悄悄地走向杨树。牧童把网子扣在树枝上,做好了偷袭的动作,到了杨树下,牧童站在牛背上,趁机一戳,蝉被捕住了,牧童把蝉装进一个小罗筐里,啍着小曲回家了。

诗人袁枚见了这一幕有趣的场景,回到家中,他便提起毛笔,写下了《所见》这首有趣的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