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来源:瑞思作文网 8.36K

篇一: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周程龙

走过午后的小路,几缕阳光从树叶间照射在小路上,染出一个个金黄斑点,微风拂面,不知何处的清香飘入鼻中。望着路傍一棵棵笔直的树木,让我回想起儿时院中的那棵杨树,那身影是我永远不变的情思。

儿时,当春风拂过家乡的山岭田地,小河从冬天的沉寂中苏醒时,冬日寂静的小镇的也焕发出生机,父亲从山岭中挖回一棵杨树苗,带回便细细教导我如何种下。

父亲将院中的杂物清理完毕,便从屋内拿出了种树的工具,在院角仔细挑选了一块平地,便将铁锹奋力插进泥土,用脚一踏,双手用力一翻,泥土便轻快地飞落到一旁,不一会儿就挖好一个小洞,父亲小心翼翼地蹲在洞旁,用双手仔细地将洞底的泥土抹平,便让我把树苗放入洞中。随后父亲便用铁锹将土回填洞中,把树苗根部埋在土里并浇了小半壶水。看着翠绿的树苗随风摆动,我的心也随着沉浸在种树的喜悦之中。

夏天的傍晚,母亲将饭桌放在院中,饭菜的香味在院中散开,我看到院中的小树苗已经渐渐长高,几片嫩绿的叶子已经从树梢抽出。望着渐渐成长的杨树,我兴奋地跟母亲说:“妈妈,杨树它长大了!”母亲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是呀,你也要像那棵小树一样努力成长!”

不知过了几个春冬,院中的杨树渐渐长得比我还高出许多,陪伴我走过了国小生活,也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渐渐长大,院中的那棵杨树也渐渐失去了我的关注。

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我气愤的将自己关在家中,我始终不明为什么我会没考好?随后,父亲将我带到院中,让我静下心来仔细看看那棵杨树,此时我才发现那棵杨树已经长出了宽厚的树叶,一条笔直的树杆傲立风中,我忽然想起儿时母亲对我的叮嘱:你要像白杨树一般努力成长!父亲看着杨树对我说:“有人说地面上的树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深,从我们种下这棵杨树那天我就想让你明白,做人就要如同这杨树一般,要脚踏实地努力成长,只要你刻苦学习,努力进取便一定可以成功的!”父亲的话醍醐灌顶般震撼我的心灵。

如今,多年过去,我到了新的城市读书学习,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棵深深扎根于土壤,笔直傲立于风中的杨树,那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身影永远激励着我向前,成为我永远不变的情思!

篇二: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吴诗琦

于柳绿花红,彳亍淡淡弯月,赴梦中烟,拾掇弱水三千。

记得隆冬初至,在炊烟袅袅的暖暖香气中,一条小小的油柏路穿梭在低矮的农舍之间。

几家小童夺门而出,在背后大人的叫唤下蹦跳着行远。我在外婆的家中,看外公婆在点点烛光中忙里忙外而笑容满面,闻那些戏子们纷至沓来。

我悄悄地去后院看着那些戏子们。过不了多久,在晚饭正式开始的时候他们便会登上庙前的舞台,在众人之上开始他们的拿手表演,正是老人小孩、男男女女们百听不厌的闽南歌仔戏。

庙门口,早已有人拿好小椅子,在前院早早定下位置,准备好了观众席的座位。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是我们一家回来给外婆祝寿的日子,但今天,同样是所有乡人们的生日,因为今天,是隆冬将至。

乡人们会在这一天找来许许多多的美食,各式各样的礼物去献给那些唱戏子们,那些初龀的家童们,也同样去献给自己,献给过去一年的丰收,去祝福来年的风调雨顺。

乡人们烧香拜佛,在偏庙放鞭炮,孩子们点着烟花,在各种声色中,歌仔戏的帷幕悄悄拉开。

外婆总是能坐在前院的庙门前,总能给我留下一席座位。乡人们源源不断的来着,慢慢挤满整个会场。小孩们总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在舞台下如一个个福娃,亮丽光鲜。

在外婆的拥搂下,在歌仔戏的温暖唱腔中,在乡人们邻席而坐,互相你一言我一语的闽南语谈论中,在孩童们的小小烟花火光里,在一张张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中,我嗅到了一股浓浓的家乡的味道。

这样的场面陪伴着我走过了14年,这样的欢声笑语见证了14年,这样的歌仔戏聆听了14年,这是我的自豪,我的骄傲。

在戏子们演绎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表达出一个个的,有如大义灭亲的正直与苦楚,江边拾婴的质朴与困苦,舍身报国的大家顾局与小家奉献,等的动人情感下,我慢慢的成长。

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成为了一种我深深切切所眷恋的情思。

外婆的生日给了我亲人的味道,乡人们的生日给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向往,歌仔戏在年复一年中造就乡人们的热情与笑容、质朴与善良,正是这种永不褪色的传统文化的浓浓味道。

于落雪的季节,那巨型的生日会和热热闹闹的家乡的歌仔戏,是我永远不变的情思。

篇三: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刘何晨

巷子里,几个孩童正嬉戏打闹互相追赶,拿着只竹蜻蜓跑得满头大汗,几位妇女拎着菜篮子步履匆匆,别讨论晚上煮点什么边往家里赶。这番情景是如此熟悉与难忘,鼻息间似乎又多些糖香,勾起了从前独特的糖味情丝……

幼时,与小伙伴们在巷中打闹,不经意望见一位买糖画的老人——头发花白,胡须在风中显得轻盈无比;手上与脸上布满了时间的痕迹,身板却透露着说不出的板正与威严。一看有些怔愣,不觉间糖香钻入鼻间,回过神来,向老爷爷跑去。走到小车旁,糖香充斥着身边的空气,被竹签插着的一支支糖画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一只糖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镀上了金边。它有灵动的姿态与透明的身躯,栩栩如生。抓起竹签的我再也不愿放下,留下两个小铜板,赶忙回家去。

自那以后,糖画便成为了童年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冬日,寒冷的风似是要将所有温度带走般凛冽;枝桠上的最后几抹绿色也被离去的温暖带走,天空中时不时掠过的鸟儿也像是不愿在这番寒冷中暴露太久,扑扑翅膀,加紧了回巢的速度,空气中膨胀着寒冷与干燥。

走到熟悉的巷子口,老爷爷正准备收拾器具离开,没找到熟悉的小龙,紧了紧棉袄向他走去。只见老爷爷取出一大块糖在铁瓢上融化,待其成为纯色、粘稠、透亮的糖浆后,拿出一块冰镇过的大理石板,在板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油,再把瓢高高举起,一条金黄的丝线便从瓢口滴落在岩石板上。那只苍老却劲道的手时而提高,时而轻压,糖汁有时旋转有时散开,还有些被压成薄如蝉翼的糖片;老爷爷又取出一块小铁片仔细刮着龙鳞,偏偏龙鳞细致入微。最后,他用两滴浑圆饱满的糖浆完成了龙头。禁不住糖香诱惑,轻轻将糖放上舌尖,入口即化,令人心情莞尔,无比温暖。

那个冬天过后,再也没讲过老爷爷。邻居阿姨说老爷爷是北方人,来南方寻点谋生之道,现在家里兴旺起来,自然不再四处奔波劳累,抓紧回家与家人团聚了。那时的我并不多失落,失去的似乎只是一只小糖龙。

在这个傍晚,彳亍于青巷中,脑中忽的想起爷爷的一番话:“现在社会是越来越发达了哟,大家也就只把糖画当糖吃,可是只有我们这些个做糖画的才知道,老一辈把这门技艺传下来是好生的不容易……”老爷爷说话时带着浓厚的京腔味儿,那时只顾为出炉的糖浆,没注意到老爷爷字里行间浓浓的失望与寂寥。

思绪飘回,鼻尖残留的糖香却转眼间被汽油味冲淡。几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巷子里的情景大不同从前,始终不变的是巷子深处无尽的情思。

时光荏苒,情思荏苒。

——后记

篇四: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张文琳

农历五月粽飘香,三街六巷中又传来一声声吆喝,回眸,早已藏于人山人海之中。

相传,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削职赶出宫中。于是他便郁结难舒,提笔绝唱“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纵身跃下了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五月初五便会划龙舟,制粽。久久地也就成了一种不变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比往年来得晚了些,但端午的氛围丝毫没有因时间而姗姗来迟,反之,比往常还要热闹。人们的脸上都充满了仲夏似火的笑颜。

五月的气息。

值五月。粽香远溢,大街小巷,邻里之间,处处融着满满的气息,是糯香呀!是人们心中无法忘怀,永不改变的味道,永不改变的情思啊!

爷爷奶奶在端午的早晨便早早地起床,准备制作粽子了。这做粽子啊,可讲究,一番波折才有指尖,粽叶之间那斑斓。一样工序都不能漏:择叶,选米,制陷,包捆。哪一样不是闽地老一辈人们历经岁月,满含红尘的老手艺了。先是择叶,奶奶常说用芦苇叶子包的粽子才是最香的。所以每年我家都用芦苇叶子来包粽子,先要把叶子在水中煮一煮,洗净,捞出晾晒备好,空气中氤氲着些许芦苇的清气。

最重要的便是制陷了,选取了饱满的大米,加入糯米混合,这样的粽子吃起来黏,而不腻,沁人心脾的便是那糯香。再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红肉镶嵌其中,加入板栗,香菇,芋头块等,卷成一个圆锥体,用线一捆,便制成了一个绿衣的小人儿!这正是我,是闽地人民最爱的肉粽啊。

趁阳光正好,绿树如茵,河边健壮的男儿们,手持船桨,舵在龙舟中喊着“一二,一二,一二。”岸上的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在阳光下携手助威,欢庆,呐喊。

河水,倒映着绿树楼台,映着人们拼搏的样子,在水中也熔铸了拼搏的人,那些前往卓越的路上的人倾注的无数汗水,那些奋斗的身影一束束阳光下,一片片叶茵之间,在人们的一缕缕情思中泛起波澜……

仲夏的傍晚,彩霞追云;夜晚,星河流转。一家人携手慢行,行于树前林荫下,度过生命中无限的精彩时光。这端午的气,味儿,是无数闽地劳动人民的汗水,是人民心中永不变的情思。

端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粽香,情思,必将在我心中,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在历史长河中,永恒!

篇五: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孙欢琳

月华如水,清新透亮。浅黄的月亮送走了落日,出现在天际。月光缓缓的,慢慢的照进屋里,停留在窗下的书桌上,停在桌上的那一张有些皱的照片上,那是我永不变的情思。

思绪飘回六岁时的那个夏天。老家的夏天十分炎热,炎热中却有它专属的清凉,让人清爽。

每当这时,蝉鸟同鸣,一棵棵树木都向着太阳,为人们洒下一片阴凉。住在老家平房的我们,搬出桌子、椅子、拿出扇子在树下乘凉,从地中摘下几个熟透了的西瓜,用绳儿系住,一个接一个地放进井中,待其冰凉,再一个又一个的拉起来。

拿来一把菜刀,对准瓜的中间一刀下去,“咔嚓”一声就裂成了两半,用菜刀把瓜切成小块儿,拿起一块儿还没送进嘴里,鼻间就闻到了那清新爽人、有点儿冰凉的西瓜的甜香。

于是,将瓜送进嘴里,入口是冰凉的感觉,不一会儿就有了西瓜的甜味儿,嚼着,却又觉得奇怪,这西瓜中怎么吃出了葱蒜的味儿?看着不远处砧板旁的葱蒜,微微一笑……

把瓜皮收集到一起,一股脑地全进鸡舍里,一只只鸡就像冲锋的英雄一样,争先恐后的向瓜皮堆跑来,这一口那儿一口,有的就直接吃了起来。更有的将一块儿瓜皮,连拖带拽的拖到一边角落里,独个儿享受去了。鸡多瓜皮少,总有抢不到的几只鸡在原地十分懊恼,每当这时,全家人就会笑起来,小孩儿更是这样,有的笑得甚至仰了过去……

从老家来到厦门,到处是高楼耸立。夏天依旧每年都来,不过似乎已经没了从前的味道,再也找不到家乡的影子了。相对于城市的繁华,我却更爱乡下的清闲,更爱那在记忆里渐存渐深的家乡的味道。

夕阳洒下一地的红艳,照进千门万户的房间。我坐在楼上的房间里,迎着夕阳看着日落,回味着那有着葱蒜味的西瓜,那闹哄哄的鸡舍的乡下……

这,便是我深刻在心的永远不变的情思。

篇六: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林诗涵

日出到日落,在车水马龙中,总有一种情思,冬去春来,时光飞逝,身旁的事物旧去新来,但那抹情思,永不消散。

清晨,天刚刚亮起,睁开眼睛,推开窗,家乡的气息迎面而来,炸米果的香气,芦柑的清甜,悄悄的钻入鼻腔,令人陶醉。

踏上这小城镇的街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畔,卖菜大娘的吆喝,弹珠子的稚童天真无邪的笑声,妇女与卖水果的阿伯又在讨价。这何尝不是最好听的声音。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我的父辈们已生活了多年,从一间间小茅屋,到现在的小洋房,一次次的改变,都没有让我改变,对这座小镇特有的情思。

走到小溪旁,听流水淌过,走到山间,去感受山风拂过脸颊的瞬间,登上山顶,看那山脚下一座座小楼房,望那条清澈的小溪,不由的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景色。这不,美丽的景色就在我的眼前。

回到家中,奶奶正在喂着鸡鸭,爷爷看着报纸,一片岁月静好。我放轻脚步,回到房间,坐在窗边,看下面人来人往,心中不由的感慨万千。看啊!这个小镇哪还有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街上的路人,不是像妹妹一样的稚童,就是像爷爷奶奶一样的老者,那这个镇上的青年呢?不是去外地工作,就是到更大的城镇去学习拼搏。

那他们不会想这个美丽的小镇吗?不会想回来吗?

不由的想到过年时看到的那一幕,一个叔叔要带自己的妻儿回到自己奋斗的城市了,他年迈的母亲将自己已准备了一年的好吃食物一股脑的放入他的汽车后备箱中,叔叔让母亲回去休息,但他的母亲摇了摇头,说:“你把这些东西带上,这样的话,你就算身在远方,也能像妈亲手给你做的饭一样,不能忘了家,更不能忘了本啊!”

但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可曾忘了本,忘了家?但我认为不会,因为家乡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就算身处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中,吃一口奶奶种的白菜,品一口爷爷送的茶叶,又怎不是一次次的勾引起我思乡的情绪呢?

小镇的水,小镇的风,小镇的一草一木,以如同思乡情一般,成了我永不磨灭的情思。

篇七: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刘昊洋

窗外的黄花在蒙蒙细雨中摇曳,晶莹的雨珠不断在花叶上停留、滑落。几只灵巧的小黄莺从远处飞来,站在树枝上,唱响了雨声伴奏中的第一首歌。随即,和歌声一同消失在无边的细雨中。

自古以来,雨寄托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既有“共话巴山夜雨”的美好期盼,又有“屋中无干处,雨脚未断绝”的悲凉感慨。屋外雨声淅沥,屋内安坐静享其乐,何尝又不是人生中的一种乐事?

那是一个朦胧的雨夜,我抖了抖手中的雨伞,抱着画板走上楼去。昏黄的灯光和吱呀作响的窗户无不显示着屋子的古老。我一步一步踏上楼梯,欣赏着学生们优秀的作品,心中不断滋生出一种强烈的向往,嘴上却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迈入教室,昏黄的灯光依旧,几张写生的桌子是放着几件静物,桌子旁边围坐着一圈学生,脸上透露着专心致志与宁静。我随意拉了把椅子坐下,从画板里抽出一张纸,拉开笔袋,心不在焉的埋头作画。没过多久,老师走进来视察,我依旧低着头,自顾自地画着。突然,一只大手搭在我的肩头,我一回头,老师已经走到了窗边,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轻轻地把画板和椅子搬到窗边,唯恐打扰了其他的学生。老师看了看我的画,“是不是喜欢画静物?”我点了点头。“那就坐在这儿,把窗外的景物画下来,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加油,你可以的。”

像是充满了能量一样,我立刻抽出纸,夹在原来的画作上,望向窗外。

雨中的小街上,路面上映着高楼、路灯的倒影。路灯下有一群孩子,在雨中蹦跳,嬉戏着。我竟联想到儿时坐在窗边看楼下孩子在凤凰树下戏耍时的向往。于是,我提起笔,想把窗外这别样的风景记录下来。

其他学生们陆续离开了,教室里只剩下了没有发觉时间流逝的我和静坐着的老师。“啪嗒“,我放下笔,长出了一口气,转头望向空荡荡的教室,又看见坐在我身后的老师。“我看看”,老师说。我把画从画板上取下,轻轻送到老师的手中。他宽大的眼镜里仿佛有了些许亮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了,可以把它当作送我的礼物吗?”点了点头,才猛然惊觉,这竟是我的最后一节课!“加油,孩子!”和老师到了谢,便出了门。

走出这间老屋,再抬头,从窗口,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又看见了我的老师!一身朴素的衣装,颤颤巍巍地在墙上挂着我的那幅画。看着这一幕,我的眼前模糊了……

那坐落在城市一隅的老屋,那昏黄灯光下的老师,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留下纪念的,也只有一幅雨中的画了。

那个雨夜,那座雨中的小屋,那句“加油”,已然成了我永远不变的情思。

篇八: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詹智弘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了无垠的大地上。冬至的傍晚,慵懒的阳光却带着一丝寒意……

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慢慢的黑了。夕阳被黑夜吞噬,银白的月光笼罩着大地,来自五缘湾的海风令我一阵冷颤。

家门口的廊道,不是很长,却始终亮着一盏灯。我和妈妈提过多次,这样很浪费电,她依旧是忘记了。她在厨房忙碌着,我便回房去写作业了。桌子上依旧是那不变的面包和温牛奶。为什么牛奶总是温的?不会凉掉吗?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困惑了很多年了,不论我何时回来,牛奶总是温的,也不烫嘴。作业写完后,妈妈叫我去吃饭。客厅的窗户敞开着,经过时,又是一阵冰凉。我眉头皱起,快速走过。

吃着饭,弟弟要开风扇将饭吹凉,我并无在意。不一会,弟弟将风扇转向我,说帮我也吹吹。我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我只穿了件短袖校服。我急忙将风扇关掉,心中却仍有余悸。

吃过饭,我洗了澡就睡了。温暖的被子融化了我的内心,我很快就入睡了……

半夜,客厅的一个响动将我惊醒。朦胧的看见了客厅似乎还亮着灯。我悄悄的走过,看见一个矮小的背影正坐在沙发上,双手正在捣鼓着什么。在灯光的照耀下,她原本的青丝变成了闪着白光的银发,是那么的苍老。我没说话,转头瞥见门外的灯已经灭了,她不是忘记了吗?灯怎么灭了?估计是亮着太久烧坏了吧。

我静静地看着,心想:她应该是在整理东西吧。便回房间睡了。看向窗外,夜,黑的那么纯粹。

清晨,我在喧嚣的车市中醒来。看见床头柜上多了件崭新的毛衣,上面还有些说不出的图案。难道……她是在为我织衣服?我走到厨房,看见她的双眼布满了血丝,手上也多了几处针眼。她竟然细心地发现了我的“秘密”,熬夜织了这件衣服。我的眼眶红了,随之而来的是挡不住的泪水……她问我,你怎么哭了?我抱着她,没有说话,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住了。

傍晚,依旧是那刺骨的寒风,但是此刻我却无比的温暖,不止身体,更是心中!回到家,那盏灯依旧亮着。我似乎明白了——她并不是忘记,而是为了让我看清前方的路……

时光荏苒,毛衣早已穿不下了,但是它,还有那盏灯,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情思……

篇九: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七年级

林楚涵

在黑夜里,入目是漫天的繁星以及挂在星空的明月。人的情感好似月的形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许,有一刻,触景生情,在月光的照耀下,泪,无意之间落下,联想起悲欢离合的画面。

“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真可爱。在夏夜中,幼童问着老人指着明月问,那是什么?而老人微微一笑,笑而不语,拿着扇子乘凉,说:你以后便会知道的,这一切,明月皆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此情,从何寄托,对故人思念以及同情之情,又该何处述说,又有何人会在乎,会有忧呢?不如将这思念寄托与明月吧,请求明月啊,替我传递这份情感吧!这一切明月皆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何能不赏月,吃月饼呢?可是,一人赏月、吃饼又有何欢趣呢?独自赏月,可能游子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孤寂愁苦之情,徒增无奈罢了,将月亮寄托吧,愿世间不再游子思乡,不再唯我空余两鬓风吧,这一切,明月皆知。

傲雪凌霜中,明月清风中,好友间相互玩闹,以正道而行,作为一名坦荡的人走下去,明月会见证一切,“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的人生哲理,正直地走下去,在月光的照耀,让背影更加坚定吧!这一切,明月皆知。

细柳拂过河面,笛声传来,又何人在吹笛,无意之间、冥冥之中,似曾相识归来,故园一切安好,故人安然无恙。游子回乡,亲人团聚;指天问月的幼童,现如今已明白月光的温柔;好友重聚舞剑饮酒,醉明月……这一切,似乎很美,又好似月一般看得见,摸不着,捉摸不透;又好像鲸落,一鲸落而万物生,给予大海最后一个拥抱的温柔。这一切,明月所愿。

情思之间,是不变的童真、是不变的友谊、是不变的亲情,更是不变的思念,也是不变的文化。

今日,明月淡妆,朦胧又不失温柔;午夜,明月浓妆,庄雅又不失妖艳。我与明月皆醉,月似那亲情、友谊、思念、童真以及文化。更是那永远不变的情思。

……

回过神,月光射进了房间里,流进大海里,在泪光中晶莹,她是我永远不变的情思,无论是古人心里,还是今人眼中,明月是我们的情思,是中国人永远不变的情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