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养为题的作文600字(推荐4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85W

篇一:教养

以教养为题的作文600字(推荐4篇)

易洋洋

“你真没有教养!”“他太没有教养了!”近年来,人们在评论他人的时候,“教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变高了不少,人们几乎都是张口就来:但他们或许不知道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曾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因此,尊重别人是教养的一种最基本的体现。而像前面提到的指责他人没有教养,却丝毫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难道是有教养的吗?

纵观古今中外,不尊重他人的事例有很多很多,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的友人不仅不守时,还在太丘儿子陈元方的面前大骂太丘“非人哉”;又如国外名人萧伯纳在与一位苏联小朋友玩耍后,张口就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又如近年来发生的“高铁霸座”现象;再如几个月前发生的“徽州宴”事件……当然,友人的怒骂引来的是陈元方的“入门不顾”;萧伯纳的自吹自擂引来的是小朋友“以眼还眼”的回应;“高铁霸座”者后来接受的是法律的处罚;“徽州宴”酒店迎来的是遭众人抵制……不尊重他人者,没有教养也;没有教养者,必将自尝苦果。

不尊重他人,苦果自尝;而尊重他人的,也在无形之中帮助了自己。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与另一支农民起义武装陈友谅军决战,陈友谅为了获得权力杀掉了自己的上司和部下,而后遭众叛亲离;而另一边的朱元璋因礼贤下士,采纳了部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最终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及其他农民起义武装,建立了大明王朝。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卡尔·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尊重这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马克思移居英国伦敦,开始写作的时候,恩格斯给予了他许多经济上的帮助,最终,马克思著就了在世界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名篇——《资本论》,后来他们联合起来起草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科学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一个世纪过去了,包括我们中国人在内,全世界人民都记住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名字,也记住了他们这一段真挚的友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见尊重他人,同样也会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

利哈乔夫说:“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要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任何针对你的评头论足都将会烟消云散——因为你有教养,而他们或许没有。

篇二:教养

安溪一中九年级年8班陈华炜

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好坏,总是会想到一个词——“教养”。苏联作家利哈乔夫在他的《论教养》中提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可见,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网络上,常常出现“键盘侠”这样的网络名词。那么,何为键盘侠?看见积极参加抗洪救灾的,键盘侠评价其是“作秀”;看见去国外治病的明星,键盘侠评价其是“卖国贼”;看见开豪车的年轻女子,键盘侠评价其是“傍大款的”;看见公交车上不让座的上班族,键盘侠评价他们“没有公德心”……三人成虎,人言可畏。躲在键盘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随意对别人口诛笔伐,给他人带来困扰与痛苦。这,就是键盘侠!他们这样的行为,在人们心中没有丝毫尊重可言,难道这些键盘侠就是有教养的人?

教养应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个人生活环境都各不相同,经历也各不相同,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正是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出来的,自然也都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味地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强加于别人身上。在富人看来,穷人难免都有“红眼病”;在穷人看来,富人多少有些不地道。习惯跪着的人觉得,站着的人都是假清高;而在站着的人眼里,跪着实属卑贱。在名人眼里,普通人自由自在,活得潇潇洒洒;而普通人眼里,名人呼风唤,活得风风光光。人与人之间总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彼此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立场,真诚交流,这才算得上是有教养的人。

在人与人相处间尊重也不可缺席。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青岛三名留学生强行插队检测,扔掉中国人的检验单据;西安一外籍男子拒戴口罩,辱骂并动手伤害防疫人员;广东一外籍确认患者不配合治疗,行为一度疯狂,咬伤护士……中国民众义愤填膺的呼声不断高涨——“让不懂尊重的外国人滚出去。”这些不懂尊重的外籍人士,难道有教养吗?相比之下,在疫情期间,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有序接受核酸检测的人民群众,他们身上对防疫人员的尊重,不仅受到人们的赞扬,还为教养锦上添。由此可见,尊重何其重要!

就如约翰·洛克所说的:“优良的品性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之品性的是美好的教养。”一个人不能没有教养。做有教养的人,要从“心”与“行”上去尊重。

篇三:教养

黄勇恺

有人曾说:“与人相识,一看表面,二看内在。”内在,即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良好教养。可见,良好的教养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

如何养成良好的教养?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良好教养的核心在于尊重。在本质上,教养就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上处处尊重他人的小细节;从表现上来说,良好教养的体现就是让被对待的人有“被尊重”的感觉。

对于一个集体而言,尊重也是形成良好教养氛围的重要基础。为何魏晋多名士?并不是因为文化氛围浓厚,更多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体貌矮丑的刘伶因为神情悠闲受赞;不善于言辞的江道群因沉默获赞……互不揭露对方的短处,便于集体中形成良好教养的氛围。

对个人而言,尊重也是形成良好教养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曾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可见尊重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因此,有教养必先尊重他人。

与此同时,教养更体现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尊重中。孔子教导子贡“不耻下问”的故事,流传千古;刘备“三顾茅庐”的尊重,赢得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辅佐;在延安,毛主席对自由平等的尊重,引来大批知识分子投奔共产主义事业……可见,不同时期的教养总是相通的,即不在于地位等赘加物的束缚对高尚事物的尊重。

最后,身边的“尊重”的环境对教养的影响同样很大。古谚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腐蚀或濡养他的精神。若所处的环境满是谩骂、讥讽或是其他不良的语言,人与人互不尊重,几乎可以肯定此人也没有教养;若所处之地人人谦和礼让相待,真诚相待,同理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教养如何。正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原是一个实诚的庄稼人,进入车夫的行业后所处的特殊环境,再加上事业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便慢慢成为一个粗俗的车夫,旧时代的行尸走肉。与此同时,身边的环境也是旁人对你第一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正所谓“爱屋及乌”吧。

总之,让我们心怀尊重,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吧!

篇四:教养

林佳萍

作家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概括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我看来,这也是教养的最好诠释。

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提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的树阴、冬日的暖阳,在与别人的相处中,能让他人感到舒适。尊重是一种教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学会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道:“呼尔与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与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不接受他人轻蔑的施舍,是维护自己尊严的表现。海伦·凯勒在她19个月时因急性脑炎丧失了视力与听力,但她尊重生命,自尊自爱,以惊人毅力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并一生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我觉得,这便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

尊重他人是一种教养。“他人”不仅仅是有才德声望的社会圣贤,也是生活中的任何人。当列宁与一位端着水盆的女士迎面走在狭窄的楼梯过道时,女工连忙让路,列宁不仅阻止了她,还紧靠着墙壁,让女工先上楼,自己才下去。当海婴当着客人的面说“鱼圆是酸的”时,鲁迅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尝了一下他咬过的鱼圆查证,并发出感慨:“不能随意否认孩子的话,而是要尊重孩子。”可见,教养是一视同仁地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养更能在国际交往中体现。周恩来总理在会面中接待一个来自强大国家的领导人时,他要求与周总理握手却戴着手套,意在侮辱周总理乃至中国,但周总理并未拒绝,而是与他握手后,不紧不慢地找身边人要了只手帕,擦拭自己的手后,当着大家的面将手帕丢入垃圾桶。周总理强有力的反击方式,既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更是一种“人待我何,我亦待人何”的态度。由此可见,互相尊重是国际交往中的教养体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何时何地,尊重都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养。身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学会尊重,小在举手投足之间自现,大在生生不息流淌于血脉之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