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___作文800字中华地名(精选18篇)

来源:瑞思作文网 1.6W

篇一:带你走近甘肃

带你走近___作文800字中华地名(精选18篇)

杨朔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上次节目过后,许多观众朋友们都给我们留言希望这期节目能宣传下甘肃,于是我们应观众之邀,于这期节目带大家走进魅力甘肃!

万里黄沙,烟霞满天

作为我国的内心,坐落在西北部,这零零散散的沙漠便成了甘肃一大招牌。自兰州起始,呈辐散式,四面八方数十公里无不是遍地黄沙,荒漠。一条国道上驱车数十分钟也许都难以遇上一两辆行车。身在这无边荒漠之中,能作为陪伴的只有沙土碎石以及偶尔遇上的仙人掌,孤身一人领略自然风光尤其是日出日落之时。还是那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言得之。不亲眼欣赏这天地一色,漫天烟霞,又何能领会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文化苦旅,历史名城

作为古代对外要道,甘肃也就是河西走廊,曾经也是文化交融,外交发达的地区。自西安出发的商队,以张骞为首,穿越整个河西走廊数次,不止传达了大汉兴盛的实力,也带回了外国独具风韵的文化与各类香草药品。一路艰险无比,如今张掖等地还留存着这条用人的脚走出来的丝绸之路的遗址。除此之外,西行的玄奘,敦煌的莫高窟,雁门关阳关的历史遗迹,无不向世界证明着甘肃无比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历程。

满溢人情,特色俱全

作为旅游盛地,现代的甘肃虽然难以再寻当年的古韵古味,但他留存在当地人心中的那份朴实纯净而又人情无限的心与当地的特色风情也拥有他独特的魅力。“热情好客”也许是他们给人最深的印象。坐上的士,司机会亲切的为你介绍好玩的景点与好吃的菜肴,据他们所说,晚上十点多下班后才是本地人真正的生活。美食街往往凌晨三点多才关门,我有幸得以见到那群糙汉子真性情,真朴实的面貌,让我难以忘却。胸怀坦荡,爱憎分明,也许这就是属于西北人的那份珍贵的品质吧。

飞天之心,太空之梦

作为中国航天重地,甘肃酒泉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数十艘宇宙飞船与载人火箭自此出发,环绕苍穹。这里是中国人太空梦的起点,却不会是终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更多“酒泉”出现,满载着中国人飞上太空的心翱翔于天际。

多彩陇原,大美甘肃。希望这期节目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也让更多的人领略甘肃无匹的魅力。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让我们下期再见。

篇二:带你走近呼伦贝尔

张睿佳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跟我们一起探寻祖国山河地名后的中华故事。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这句诗萦绕人心,作者席慕容,那么到底山河哪一角,是她魂牵梦萦的故里呢?看到我身后这张广褒阔草原,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本期节目,我将带大家投入草原怀抱,聆听“天苍苍,野茫茫”下的呼伦贝尔的呼唤。

初听“呼伦贝尔”,感受到的是温暖亲切,如母亲轻哄臂弯里的婴骇,呼伦在蒙古语中正有“母亲”之意大草原养育着牛羊,也怀抱着游牧的草原儿女。呼伦湖静卧在山丘旷野中,如一只澄澈的眼仰望苍穹映着从前游牧者跋泼千里寻得水源时喜悦感恩的面容,映着羔羊驯良、小心地饮水时的温柔,映着欢笑的牧民,也托住疲惫的游子,回荡着普通人家的歌哭。歌中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呼伦湖草原上静静凝望的眼,母亲的眼。

自然是永恒,光阴,百代之过客,但虽说人生如寄,也有的名字镌刻史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生长在广衷的草原上,一马平川的视野,成就他气吞山河的胸怀,祖父被害,从小受人欺凌,但他背负起家族责任,勇武有谋,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刀光剑影的纷纷战火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气概代代相传。

可能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儿女也有黑土地的忠厚宽广,有漫山遍野的金色油菜花的真诚热情。刚踏上草原大地,你就被自然的宁静庄严与人情的温暖好客繁紧包裹,陶醉其中。墨河小镇天未亮便起身挤奶,烤列巴的老奶奶;每家每户准备的秋于和花圃;烧全羊时放声高歌的草原小伙儿……都让你感受到亲如一家的真情。野草莓,马奶酒,献哈达……每一个活动都深入人心。

这里的人是草原儿女,蒙古民族:这里的人是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也有盼着女儿回家的老人;辛苦打拼、传播家乡之美的导游小哥……他们草原的人们,有着草原的淳厚。

今天的呼伦贝尔之行就到这里,呼伦贝尔之美还在等待你自己探寻。

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篇三:带你走近蓉城

柴博闻

亲爱的观众、电视机前的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华地名》电视节目。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们将要走近的城市,它坐落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内四川盆地中,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它就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

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这座文化古城。公元前四世纪,“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王迁都于此,因“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沿用至今。三国时期刘备又曾设都于此。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种满了芙蓉花,故有“蓉城”之称。时至今日,这座文化名城历久弥新,以其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闻名世界。

中唐时期,成都城下,浣花溪畔,一位落魄的诗人为避“安史之乱”辗转来此,建起草堂。“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一住就是十年。曾也想建功立业、治国理政的他彻底失望了,红尘的喧嚣既然在世俗难以忘怀,那干脆跨过这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十万八千丈,寻找最后的安谧。他就是杜甫。为寻找喧嚣中的安谧,不仅是他,大诗人李白、陆游、岑参等都曾寓居在此,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说。这遍地芙蓉花的天府之城,曾是多少历史名人的庇护所,有曾是多少流浪之心的最终归宿。

蓉城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还有着高颜值的市容市貌和许多特色景点。我曾骑车转遍蓉城三环以内。中式翘檐阁楼矗立在廊桥之上,凝视着锦江滚滚逝去的流水时间;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林立在CBD春熙街,它们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香火不断的武侯祠,人群熙熙攘攘林林总总。天府之城游天府,是在天府广场的美食商业街饱览现代化娱乐;锦里巷里赏锦鲤,是在千年古巷感受灯火阑珊、小桥流水的浪漫。“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火遍全国的歌曲《成都》,也把玉林路上的小酒馆带火了,每天去拍照留念的人都有不少。川大的荷花令人流连忘返,天府大道的现代化建筑层楼叠榭。总之,如今虽观赏不到遍地的芙蓉花美艳蓉城,却有相得益彰的传统与现代、绿色与美观的景观,皆是当今时代的精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走近蓉城,就是走近了无数历史名人的归宿,就是走近了绿色、雅致的现代化城市。愿你能在最好的时间与蓉城相遇。

谢谢大家!

篇四:带你走近重庆

李秋媛

亲爱的观众朋友:

你们好!欢迎来到《中华地名》节目,我是本期主持人×××。一个地名,折射的是独特的自然风光,讲述的是别样的风土人情。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走进重庆。

说到重庆,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险要三峡,还是身处“彩云间”的诗城白帝城?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还是热闹非凡的人民广场?无论哪一种,都是最真实的重庆——这个山水之都,云雾之城。

重庆山水,以三峡闻名。长江水自西向东奔涌而过三峡,沃灌了渝州千里土地。古时,三峡是航运的重要水道,以地势险要、水流湍急著称。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今,三峡大坝的修建,更是给这古老之地增添新的活力。横跨两岸的长江索道,一眼望不到尽头。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滚滚向前的江水,也生出“羡长江之无穷”之意。闭上双眼,那千年前的猿啼声似乎裹挟在风声里,长驱入耳。

重庆历史,以白帝城为最。当你远望白帝城,映入眼帘的是李太白诗中的彩云之海。巍巍高城,景行景止;云雾缭绕,羽化登仙。走入托孤堂,耳边仿佛响起了刘玄德千年以前临终托孤的叹息;武侯祠的烛火燃了千年,只为纪念“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孔明先生。身处白帝城,放佛经历了一次不自觉的时空置换——一眨眼,东汉末年,狼烟不休;三国割据,群雄争霸。再一眨眼,烟消云散,长空万里;人影依旧,烛火依然。

重庆不仅古老,而且新潮。君不见,万丈高楼起,和着本就连绵不绝的高山,让整个城市如一本翻开的立体书,山外有城,城外有山。立交桥和隧道组成城市的大动脉,连接着作为毛细血管的轻轨,交错构成密集的交通网。穿梭云间,置身仙境之感油然而生;云雾过后,又是熟悉的车水马龙之景,昭示着“此乃现代”。

重庆不仅有好风光,而且有好生活。处在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被四周的高楼包围着,热闹的烟火气息腾腾升起。夜幕降临,两侧的商户门前排着如龙的长队,暖色的灯光点燃火红夜色。小摊主们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夏日的冰粉凉糕,冬日的火锅麻辣烫……每一样都挑逗着蠢蠢欲动的味蕾。人手端着一碗小吃,在广场上漫无目的的走着,时光也过得很慢。嘴里那份跳动的幸福感,同广场上人们洋溢的笑容一起,构成最温暖的城市记忆。

这个山水之都、云雾之城,让远客流连忘返,让游子永怀眷恋。希望今天的介绍,能让你走进重庆,了解这个地名背后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谢谢观看,让我们期待下次再会!

篇五:带你走近武汉

班李珏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的是庚子年的话题城市——武汉。请你跟随本期三位特邀嘉宾的脚步,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场景一:二两热干

地点:汉口汉江路的蔡林记面馆

初入面摊,咸香的麻姜香油味扑面而来。武汉人把吃早饭叫做“过早”,面窝,三鲜豆皮都是唤醒武汉人一日之计必不可少的早点。而蔡林记面馆里李师傅做的热干面,才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热情泼辣的气质。只见李师傅抓一把挂面下锅,水煮,拌麻油,晾干,撒上稠而不腻的芝麻酱,一气呵成。“做热干面,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腕力。你别看这小小一碗,其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传到今天的秘方,有可多门道哩!”李师傅一面挥舞着双臂,一面对着雾气腾腾的镜头说着。面馆里大多是老食客,其中不乏从小吃李师傅的热干面长大的武汉人。几十年如一日,十几平方的面馆里每天早晨都上演着这样一幕繁华热闹之剧。寻位落座,耳道边传来一声熟悉的黄陂话,吆喝着:“二两热干”。

炎热的三伏天配上麻酱四溢的热干面源自老祖宗对美味的渴望,关于武汉美食,品味到的是无法言喻的历史传承的沧桑。今天的汉口路车水马龙,渺小的人类穿梭行中,如一叶扁舟。正如祖辈所言:“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场景二:淤泥淘金

地点:两湖平原

金秋季节,长江水位开始下降,使得一大批挖藕人有机会接近湖底,整装待发。茂荣兄弟俩跟随者挖藕大队开启迎接一年的挑战与机遇。“趁着年轻身体好,多干一些给老婆孩子攒点钱,这份工作靠的就是一把硬骨头,老了就不行了。”茂荣这样说。而挖藕并不如听上去那般轻巧,需要挖藕人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再不断地清除淤泥,既不能让藕断,又不能灌进淤水。“野藕前一两节藕头味道甘甜,后一节藕尾会有点苦涩,没准正是这甘苦两味调和,鲜美的味道就出来了,跟我们过日子的道理差不多,没有苦,哪来的甜?”茂荣一边说一边露出朴实的憨笑。

在长江流域,无论多么大的藕田都只能靠人力来挖,像茂荣兄弟俩这样的职业挖藕人每年都要只身出门七个月,半辈子与渔船漂泊为生。当我们远离自然享受美食时,更应该感谢这些付出劳动和智慧的手艺人。他们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植根着自己的乡土、用双手创造幸福的宝贵种子。

场景三:无名英雄

地点: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工地

除夕,刚打开电视准备收看春晚的工人小王接到了一番紧急电话,一听说是要建设工地,小王二话不说就放下了手里的碗筷,随意收拾了几件衣服,火速奔往泥泞的工地现场。大年三十的夜晚,他通宵作战,咬牙坚持,指挥着钢筋绑扎,保障后勤。春节佳节期间,他顶风冒,日夜通宵,最长整整四十个小时没有合眼。有时实在累得不行了几个工友就轮流就靠在工地冰冷的水泥地上小憩一会,他说:“不忍心把父母扔在家中,但这份工作实在太重要了,要是我能再快一点就能有更多病人更早地接受治疗,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千万万的武汉无名英雄以舍生忘死的精神,垒砌起一座座高楼广厦,书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以生命赴生命,以涓滴之力汇成满天星河。

月落柳梢,李师傅的面馆已经打烊,他脱下白色的围裙,回到家中准备第二天热干面的食材;茂荣兄弟俩撑着渔船回到岸边,准备把采集到的莲藕用苫布盖起;工人小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躺进帐篷里和一个月未见儿子视频通话。这片江城水土养育了一代代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武汉人。走进武汉,走进的是古老朴实的人间烟火,是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大好河山,更是辛劳耕作,天下大同的武汉精神。

感谢您对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篇六:带你走近富顺

卓麟东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本期节目由我“带你走近富顺”,感受富顺的风土人情。

场景一:桥头

清晨五点,桥头一家小小的豆花饭店,老板开了店铺。不多久,炊烟袅袅,雾气腾腾,锅中是那水润白嫩的豆花。一旁的老板娘蒸上饭,倒上几碟油亮透明的蘸水。天亮,店开,客至。一碗豆花,一碗米饭,一碟蘸水。抄起勺子,蘸,淋,和,送入嘴中,便得到了无限的满足。

画外音:走近富顺,一定要品尝富顺最具特色的豆花。传说当时的盐工等不及锅中的豆腐完全烧熟,便打开锅盖,却只见水嫩嫩的豆花,谁知一勺下肚竟如此美味。豆花便很快流传开来,人们又为其配上盐井加持下的特色蘸水,白里透红盖在米饭上,令人食欲大增。水汪的豆花鲜甜,引人垂涎;红亮的蘸水咸香,浸入豆花;热腾的米饭佐之,舌尖满足。每一个富顺人都为自家的豆花感到骄傲,从中也能发现富顺小城人民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

场景二:西湖

人工西湖畔,小商云集,茶馆遍布。湖中碧绿莲叶,艳丽荷花映日。城民闲走湖畔,小憩在茶馆。闲坐品茗,清涩沉浮,温润日光,滋养万物。

画外音:清闲的下午,人们约上朋友,来到西湖,找家茶馆,与友摆上二三龙门阵,码上麻将,斗斗地主,吹上一下午的牛。小县里没有汽车尾气,没有高楼遮天蔽日,有的只是这闲适自在。城民为自己自由简朴的生活满足享受。

场景三:文庙

富顺文庙内的石质“雁塔碑”上,刻满了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姓名。庙内大成殿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引得游人久久驻足。

画外音:相传北宋时,由于地处边陲,富顺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于是当地知监努力兴教化,开文风,办学校,培育士子,终于使富顺出了第一个进士,全县人民无不欢欣,集资在城南门修建了一座文庙,主供孔子。庙内立起了“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富顺被誉为“巴蜀才子之乡”,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红军将领邓萍,当代歌唱家谭维维……

小城人民并未因为自己生活悠闲自在而躺在舒适圈中,城民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这就是富顺精神。

这里就是富顺,当地人世代安居乐业的小城,没有林立的高楼,飞驰的汽车,有的只是劳动人民的聪明简朴与勤劳,有的是对人生的享受与满足,以及不断进取的毅力。

篇七:带你走近厦门

许依凡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一个城市名称的背后,或代表傲人的GDP,或拥有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或见证一些人的童年,或承载一段乡愁……今天,我想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近这座滨海城市——厦门。

从高铁站开往市中心,从岛外开向岛内,驶过厦门大桥,这是厦门最年迈的大桥。窗外是辽阔的海面,波光粼粼,蔚蓝的天空,一望无垠。那是白鹭的港湾,是白云的乐园。在你看到窗外的一把金铜色的钥匙后,欢迎你,来到厦门!

我们来到轮渡码头,坐上游轮,来到有着海上花园、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一踏上这片土地,似乎美妙的音符已经迫不及待的挤进你的耳朵,你也会发现你脚踩的小道上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老街小巷间,叮咚的琴声时隐时现……琴岛的钢琴声、涛声成了厦门引以为傲的名片。这里,是音乐的故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钢琴,岛上拥有着中国首个钢琴博物馆,收藏着70多架古老的钢琴,整座小岛似乎就是在音符的陪伴下成长,被浓厚的音乐气息所笼罩。这里,是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仅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13个外国领事馆,因此你可以在岛上看到异域风情和传统韵味的错落分布,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

下一站是著名的小吃街——曾厝垵。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食物香气,这儿买一串烤鱿鱼,那儿买一个蒸肉粽;尝过了八婆婆烧仙草,又品小马哥的起司马铃薯。最有趣的是围到阿龙蚵仔煎店门前,大家都想尝尝这道福建十大经典小吃。只见掌锅的小伙熟练的在平底锅中把腌制好的海蛎面糊摊成圆饼,然后倒入蛋液,再撒上葱花和香菜碎,香气直扑鼻腔。也难怪走出曾厝垵的人们大多摸着肚子,哪怕嘴上的油光还没来得及擦掉,也是开心的大笑着!

走出曾厝垵,大概已经到了傍晚。走过鱼骨状的鱼桥,就是环岛路。街灯已经亮起,夕阳的余晖还有几抹铺在天上,像是从海的那端发出的流彩,浸润在画布上,弥散开,淡淡的红紫,温馨无比。沿着海岸一路走着,吹咸咸的海风,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看一家老小在沙滩嬉笑,享繁星点缀夜色下的岁月静好……

我们的行程告一段落,看过了厦门的景,尝过了厦门的食,想必大家已然领略了这座城市的风采。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节目,再次欢迎你们,走近厦门!

篇八:带你走进鹏城深圳

黄晓音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本期《中华地名》节目的主持人。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鹏城深圳。

深圳之名历史悠久。明朝永乐年间,“深圳”二字首次出现在典籍上。但这两个字有什么含义呢?原来,深圳地区水网密布,河道数量多且相互交错,在深圳最早的村落边有就一条深水沟,而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于是“深圳”因此得名。

在我看来,“深圳”之名的由来也可以象征深圳如今朝气蓬勃的发展状态。众所周知,深圳是全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的第一枪便在这片土地上打响。同时,它也是著名的移民城市。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而来的年轻人怀揣梦想,齐聚深圳。他们就像是深圳市内错杂的河道,形态各异又各具风采。密布的河道相互连结,奔流入海,象征着来自各地的建设者们齐心协力,共同发展深圳。使深圳力量汇成江河,终成大海!

可能在座各位有所不知,深圳还有一个别名,名为—鹏城。“鹏城”之名引申于大鹏所城,是今深圳辖区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遗迹。虽然“鹏城”与“大鹏”这个地名有所联系,但主要是因为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前列,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遨游长空,勇往直前。其实,深圳人非常喜欢“鹏城”这个名字,从深圳地标建筑物市民中心便可见一斑。深圳市民中心位于全市中心,莲花山脚下。它呈展翅飞翔的大鹏状,宏伟又现代。而欣赏市民中心的最佳观景点则位于莲花山山顶。在那里,还有座栩栩如生的邓小平铜像。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代走向“展翅大鹏”,走向香港。这寓意着深圳将与香港,同中国一起携手并进,化身大鹏遨翔蓝天。

在我看来,深圳又是一座“朋城”。虽然深圳正在以锐不可当的势头高速发展着,但它从未忽视对城市内部的建设、对每一位市民的关怀。深圳市内的道路平坦宽敞,卫生条件良好,绿化工作落实到位,每一位生活在深圳的朋友都感到舒心不已。深圳义工之名响彻全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响当当的口号鼓舞了无数深圳建造者。深圳浓厚的人情味,将每一位来到深圳的人们当作朋友的真挚情感,成为支撑深圳高速发展的源动力。

节目到这里就进入尾声了。不知道观众朋友们心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地名是什么呢?扫描节目下方二维码,分享你的故事。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篇九:带你走近乌镇

缪可言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电视栏目。这一期的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近秀丽的江南水乡——乌镇。

乌镇,恰如其名,这是一个古色古香、深厚沉韵的江南小镇。不似金陵般金光辉映的娇矜,亦不似长安般庄严静穆的磅礴,乌镇更像是一位碧玉般的闺中姑娘,素净雅致,青丝乌眸,竹墨生香。坐落于长江以南的浙江省,多雨的乌镇在得天独厚的河水中滋养、生长,成为千万人魂牵梦萦的鱼米之乡。青瓦白墙,次有乌篷船穿梭其间,建筑、游船只用黑白二色便成了乌镇最经典的水墨图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各位在玩味“乌镇”二字之时,或会想到“乌鸟”二字吧。乌鸦全身黑羽,沉静、质朴,又有着似水柔情、反哺之心。成长于乌镇的人们,在风土化育中,亦生出此般品质。他们内敛沉稳,“乌镇戴乌纱”,乌镇儿女十年寒窗默默修炼,小小乌镇飞出多少名官大儒;他们朴实恋乡,守卫传统,而今的现代乌镇,原住民们仍旧养鱼鹰、唱船歌、看夜戏,演绎本色故乡;他们重情重义,恪守家训,祖辈的美好品质依旧被遍遍传颂。无论在西栅还是东栅,家家的木板门上都刻着本家的姓氏,大户人家更是将家族精义刻于牌匾上,堂屋里挂着家训和家谱,家风不朽,永世流传。乌镇人的色彩深沉而柔美,朴素而蕴藉,正如他们的故乡名。

然而锦绣山水,深情儿女固点染了魅力乌镇,但仍旧不可以全概乌镇的风韵。我想对于电视机前的文艺爱好者,乌镇的美丽更在于一个人——木心。

故乡的温婉造就了他的多愁善感,赋予他一双艺术家的眼睛;故乡的山水成为了他最早的创作题材,赐给他一支神来之笔。而故乡的风雨亦教会他坚强,故乡的人们亦教会他坚守。文革之际,茅草房中,他用三根断指在纸画的琴键上弹出不屈之歌,他借月光写下巨篇回忆录,高唱“白天我是奴隶,晚上我是王子”。十载漂泊,异地游子,他始终坚守文风本色,不顾外界批驳;他坚持回乡,放弃名利,守护故乡老宅。乌镇成就了木心,让他有在困境中坚强的勇气,有在逆境中坚持的本心。木心亦成就了乌镇,水上屹立的“木心艺术博物馆”亦用光芒照亮乌镇之夜。

乌镇之美,乌镇之情,深情蕴厚,千年脉脉。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

篇十:带你走近井冈山

边宸

亲爱的观众朋友: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汪曾祺先生曾在《人间草木》中写道:“一定要爱着点那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自从第一次与井冈山相遇,我便深深爱上了它,今天让我们走近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会师

时间:1928年4月28日天气:晴朗地点:黄洋界

一只从南昌方面转移来的军队踏入了井冈山,开始了他们的登山之旅。士兵们擦拭着脸上的汗水,虽然他们已经持续半个月马不停蹄地赶路,但没有一个人说累,没有一个人停下前进的步伐。他们互相打趣,面露喜色。部队前方,一名骑兵奔来,大声呼喊着:“同志们,我们到了!工农革命军的同志们在山上等着我们呢!”不久,他们遥遥望见一群头顶红星的同伴,随着第一个小士兵冲了上去,紧接着所有人都加入到庆祝的队伍中。井冈上下,一片红色的海洋在翻涌。

自此,红四方面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井冈山像火苗一样在中华大地上燃烧。它的燃烧破除笼罩中国的黑暗,点亮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决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追寻

时间:1992年天气:晴朗地点:长坪乡

一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记者来到了井冈山,开始他的探索之旅。站在田垄上,金色的麦浪向他袭来,他俯下身子,抓了一把土,闻了闻,感叹道:“这是革命的味道。”远方一个个黑点在田里移动,他向村里走去,在大树下,有个老伯在休息。他靠着树也坐了下来,老伯抬了抬眼皮,问道:“城里来的?来乡里做啥子?上屋里头歇歇?”年轻的记者点了点头说:“首都来的,来找找过去的痕迹。”老伯咧开嘴笑了,他说他当年也是从本地出去的一个新兵蛋子,革命胜利后,调回本地发展,现在退休了,赋闲在家。

六十多年过去了,新旧交替,日新月异,骨子里的干劲,意识里的奋斗没有变。

——实践

时间:2020年10月25日天气:晴地点:井冈山博物馆

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站中,车上坐的是远道而来的中学生,开始他们的实践之旅。他们重走长征路,来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走进毛主席故居铭记历史。最终他们来到井冈山博物馆,玻璃柜中展示的是红军的历史,承载的是那段激荡的过往。看着这些展品,有的留下激动的眼泪,有的捶胸顿足,有的仰天长叹。

中华的后浪从以往汲取精神,延续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井冈山,是我们回望过去的镜子;井冈山,是照亮我们未来前进的明灯。

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收看!再见!

篇十一:带你走近北京

张毓睿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今天,我将带你们走近祖国包罗万象的首都兼历史名城——北京。

北京对于喜爱传统文化,正为学业而努力的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我历史文化情怀的寄托,是我学业和理想氛围的追求,亦是我同舍友的约定与努力方向。

北京的建筑特色、市井风情和传统格局,无不彰显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蒯祥设计的天安门城楼中,在江南彩画特色的宫殿里,洞悉“分毫不差”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智慧;在老舍先生独具北京市井风情的字里行间领略当地世俗人情和生活;在李子柒与故宫联名出品的特色传统美食和包装设计内尽享流传至今的幸福味道与用心用情。北京带着故事的雪和色彩,寄托着我对历史文化的情怀和热爱。带你走近北京,便走近历史传统的拥怀。

从历史的沉醉中走出,步入吸引着无数优秀学子奔赴首都的教育名校。走近,思及北大蔡元培校长“开放包容”的理性智慧,念想胡适鲁迅任教北京倡导的新文学,感怀清华杨振宁教授的潜心钻研和物理贡献。北京名校,培育了多少思想蓬勃、默默为国付出的优秀学子,又将引去多少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种子选手。带你走近北京,感受教育名城的力量,首都学子的情怀。

于是北京,成为我遥远美好的首都梦想,成为我同舍友的约定和努力方向。我们相约共同进步,为着北京心怡的学校,一步一脚印地努力着;为着情怀与未来,像圆规一样定住心,迈开脚去圆梦。或许现在的北京对于你我,尚为向往,那么何妨为此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或在未来,你我都能够真正地,走近北京,领略其间大好风光。

走近北京,带你解读特殊的意义。拨开历史经纬,品味求学氛围,追求心之所向。愿在你心中,也有一个美好的北京。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篇十二:带你走近西安

吕嘉星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华地名》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安。常言道: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而地名,无疑是墨迹千行中最独特最闪耀的一张名片,于无言中见历史,在平凡里现山河。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地名,想必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没错,它就是被誉为“十三朝古都”的千年古城—西安。

西安,位居中华大地之正中,安卧于八百里秦川的广阔平原之上,东有“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黄河天险,南依“云蒸霞蔚,雪拥马停”的终南秦岭,制山川之形便,因地势之险要,从这里开始,繁衍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可谓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堪称中国古代城市中的一颗明珠。

走近西安,我要带你看看这里的城。由秦岭北麓顺势而下,直入关中,西安雄伟恢弘的古城墙就会在你的眼前一览无余。慢慢走近,从你踏进永宁门的门洞里进入西安古城的那一刻起,时空就仿佛开始倒转,转回了那个万国来朝、威仪兼具的大唐盛世。沿着一级级青石砖阶梯走上城墙,站在“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城楼下,细数每一根横梁上岁月的纹理,千年前的长安城就会如蒙太奇一般,重现在你眼前……

走近西安,我要带你看看这里的水。都说西安深居内陆,干旱缺水,但你又可曾想过,是什么造就了西安“八水绕长安”的壮阔图景?看完了城墙,从长乐门缓缓步出,你的耳边就会传来灞河簌簌的流水声。远处,是水汽濛濛,烟雾缭绕,为前路罩上一层朦胧的纱;近处,是灞桥横跨,杨柳依依,为无数别离的友人送去最真挚的思念。而长安八水,哪一条不是如灞河一样水汽氤氲,气蒸波泽,为西安再平添了几分灵性呢?

走近西安,我要带你看看这里的人。范炜的一首《西安人的歌》给人们留下了西安人粗犷大气的形象,但其实西安人真正的内涵远不止于此。看水看饿了?走,进城去,直奔大学习巷,那里老孙家羊肉泡馍大掌柜的热情吆喝会直接荡漾起你心中如家人一般的亲切感;吃饱喝足了,走在大街上,每一个十字路口,你都会看见一位位微笑着停车礼让的司机们。西安人,正努力写就朴实而真诚,热情不见外,文明又礼貌的新名片。

王小波曾说:“如果给我一个天堂,我希望是在长安城里。”不到西安,不知城之悠久;不到西安,不知水之灵性;不到西安,不知人之质朴。西安值得称道的风土人情,还有太多太多,但我们的地名之旅,也是时候开始新的旅程了。

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们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篇十三:带你走进乌镇

刘骏陶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华地名》。地名,是一方土地的称谓。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地名见证了土地上人们发展的文明的兴衰,铭刻着人们对这片土地古老的回忆。本期《中华地名》将带您一起领略乌镇——这个迷人的江南小镇的魅力。

乌,是黑的意思。踏上乌镇的土地,一副色彩分明的江南水乡图便会映入您的眼帘。楼房上的瓦片,河流中的船只,颜色都是黑的,但这黑,丝毫不给人一种压抑或肃穆之感,在烟雨朦胧,小桥流水的江南,一抹黑色,倒是彰显了一份不失灵动的稳重朴实之感。

观众朋友们,走进乌镇,您将领略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巧夺天工的完美协调。若说江南是一本厚厚的相簿,我会把乌镇放在翻开相簿的第一页。红墙、黛瓦、青砖、绿水、蓝天、白云……渔者的小船缓缓行驶在低吟浅唱、蜿蜒流淌的小河中;河上的水鸟拍打翅膀,溅起水花,在漫天红霞的照耀下泛着金光。来到乌镇,您将对这里的每一座拱桥,每一颗垂柳,每一艘小船都念念不忘。

风景秀美灵动的乌镇,哺育出了同样美丽的人儿。小小烟囱上升起袅袅炊烟,饭菜的香气让人顿时有了家的温暖……河边浣洗衣服的妇人,拿着手中的捣衣棒,在槌打着衣服,观众朋友们,你们听,“咚咚咚”的声响是否像一支律动的歌儿?桥底下,驾着小船的渔夫正在收获水鸟捕来的鱼。一人、几鸟、一根竹竿,一身斗笠、一叶小舟,便是他的全部……我们总说,是人们造就了这个美丽的城镇,但我想,“乌镇”这个同时具备灵动与稳重,秀丽与质朴的地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土地上的人们。乌镇的文化底蕴,早已融入了乌镇百姓的血液当中。

如今的乌镇,正牢牢地跟紧现代社会的文化,让城市的名片上多添一笔亮色。乌镇灯光水秀开幕,摩登都市中的霓虹灯让乌篷船绽放全新光彩;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在此拉开帷幕,千年古镇在互联网血液注入后,充分展现了别样的魅力。

古人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今天,相信观众朋友们也收到了“乌镇”这份美丽的赠礼。

神州大地,多姿多彩,山河社稷、风土人情,跨越时光长河,带您领略最美中华!

感谢收看今天的《中华地名》,我们下期再见!

篇十四:带你走进敦煌

练晓璟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华地名》。你可知在我国西北有这样一座城,在丝绸之路的途经驼铃悠悠,席卷风尘,从历史的大漠中踽踽而来。没错,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我国的文化宝库——敦煌。

于敦煌,我们早在口口相诵的边塞诗得以窥见西北边陲的一隅:炎日高悬,热风旱燥,溯得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源;复走敦煌的古道,黄沙仆仆,吹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浩荡军旅;踏上无垠的大漠,心中冉冉升起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情思。

敦煌于我们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踏入莫高窟,如同启封一个尘封已久的梦,顺着壁画一路延伸着文明的火炬,历经千年仍明艳可辨,栩栩如生,瓢泼的色彩在心间荡漾文化的涟漪。飞天壁画婀娜多姿,涅槃而舞,娓娓诉说着历史的风尘;石胎泥塑,雍容佛像,于粗糙颗粒中硌出文化的沉淀。那历史的低吟仍重重地拔动我的心弦,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皆出于此乎!便能理解为何敦煌研究者跨越风沙红尘,不远万里都要赶赴于此膜拜的缘由,“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院长便如是此吧,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半世纪延续文化的明火,无数工作者奉献于此,拾掇出绚烂石窟。千般苍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文化流淌,以此为源。

踏入敦煌的大漠,历史的荒原,迈过山丘,在鸣沙山,月牙泉汩汩淌于漠中,涤净着往来心灵。古人的愁绪,或许有一缕是为随这时有可能被黄沙掩埋的清泉吧。仿佛纵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所绘的沙漠隐泉——清冽淡泊,汲天地之灵气,造化之机巧“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旷以明丽”让人倾叹于黄沙肆虐中的的顽强,人与自然的对抗竟也是如此切近。只一眼,便不远万里,历史红尘,春秋万代。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地名,寄寓着壁画的精粹,大漠的红尘。地名于此,情感于此,历史于此,文化亦在此。纵横山河,洋洋洒洒向我们高唱敦煌的神话。让我们跨越山水,凿入时空,把握文脉,洗涤性灵。

感谢您收看《中华地名》我们下期再见!

篇十五:带你走近武汉

李钰菲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与华夏大地之上又一名字相遇。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近的,便是我的故乡,武汉。

武汉之名,便是于武昌和汉口各取一字而成。抛开其简单的来历,细细咀嚼这两个字,武汉,不难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豪气,且让我带观众朋友们细细品会。

生于斯,武汉的美食承载了我的许多记忆。我会想到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热干面,那酥黄香脆、油光发亮的豆皮。“民以食为天”,武汉人也不例外,早点的摊位遍布大街小巷,老板在蒸腾着的雾气中用武汉话吆喝着,声音在空气中回响,客人们在街边的小板凳上吃着刚买的面窝或是鸡冠饺,香气飘到了马路对面……构成了武汉早晨熙熙攘攘的群像。在这早点文化颇为盛行的人文城市中,我们可以窥见武汉人洒脱泼辣、热爱生活的性格。

这种性格或许自古有之。在武汉,伯牙鼓琴遇知音,高山流水流进了钟子期的心里。在武汉,孟浩然驾黄鹤西去,白云悠悠,留后人为之慨叹。到了列强瓜分中国、清政府软弱任人欺之时,武昌起义的枪鸣终于击碎了清廷的腐朽无力的躯壳,迈出了救亡图存的重要一步。到了新中国初立,一五计划实行之时,长江大桥拔地而起,天堑变通途,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走近武汉,我们看到于厚重的历史之下,武汉人的热血滚烫、恣意昂扬。

走近今日的武汉,我们可以看到其于时代潮流之上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楼拔地而起,宝钢、长江存储等企业于此发展。假期之时,省图书馆人满为患,庞大的建筑内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儿童图书馆、家庭电影播放区……人们在书架间看书学习,汲取知识。省博物馆内,越王勾践剑挑起人们对春秋历史的追忆,曾侯乙编钟的悠扬乐声穿过历史的尘埃于人们耳边响起。观众朋友们,走近武汉,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对市民随处可感的人文关怀。

提到人文关怀,就不得不说今年的新冠疫情。这场爆发于此的灾难,自然影响其最深。一时间,封城戒严,街道冷清。医院却灯火通明,无数医者站起来又倒下,倒下又站起来;警察按时巡查,将危险担在自己身上;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送菜,不辞辛劳。武汉人与武汉站在一起,以身躯竖起一道墙,相互扶持,共担风雨。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走近武汉,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中一张张带着坚强微笑的武汉人的脸,他们充满豪气,有着汉子般的性格,他们的脚下所站立的是一片沉淀了历史也展望着未来的土地。

这就是今天的《中华地名》,期待下一次相遇。

篇十六:带你走近景德镇

马欣雅

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中华地名》主持人,我叫×××。中华大地,广袤无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期节目请允许我带你走近中国瓷都——景德镇。

回顾旧历,景德镇熠熠生辉。“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千年窑火,始于汉世。西汉商人出口贸易,盛放着一箱箱称作“昌南”的精美瓷器,承载着中华景德镇之典藏。中国“china”因此被世界所认识。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从景德镇走出去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通过蜿蜒的丝绸之路,让整个欧洲为之痴迷。

回望大唐,香山居士白居易受权贵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途经景德镇浮梁,引起元兄“垂死病中惊坐起”。同是仕途失意,二人哀而不伤,以诗歌酬和。香山白老独善其身,后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流传千古,似与琵琶女志同道合,实为自己被贬失意,抑郁悲凄的写照。把倡女视为知己,写女写己,哭女哭己。香山居士笔下的那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女”琵琶女,在景德镇独有的瓷香氤氲烘托之下更加美丽动人。

再看今朝,景德镇蛟龙腾飞。百年瓷都,千年匠人。由瓷构成的小都市,处处寓瓷情。小到路边的立灯,顶梁的大柱,大到一整个景德镇机场,无不见瓷的踪影,那是工匠门的智慧结晶。从选材揉泥到制胚烧窑淬炼,每一步都凝聚着千年匠心。家家户户制瓷懂瓷,瓷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景德人心底,制瓷精神,代代传承。

或许有的人会说,如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迅猛发展,景德镇这般小县城早已跟不上世界潮流。非也!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离不开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源头的景德镇,也离不开每一座城独有风格的发展。

即使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景德镇制瓷仍坚持纯手工打造,几乎保存着宋朝开始的所有传统陶瓷工艺。工艺人们一笔一划精心绘制,拒用高利机械化生产,连一个小杯子都要历经十几道工序,为的便是那一份匠心,和那一份割舍不下的瓷都情怀。景德镇陶瓷学院,培养了千千万万景德制瓷人,他们没有选择用这些技术去发家致富,大多数人却选择留了下来,默默沉淀和铸就那一颗痴心不改的匠心。

只要提起瓷都,总能让人想起这座小城。千年瓷都,千年匠心,这就是瓷都人用心呵护和坚守的城市之魂。

小时候,我站在浮梁的白居易路上,时常想起白老对酒当歌,问月归路的凄凉。而今的景德镇炉火正旺,这座小城在新时代不断淬炼自己,景瓷正日益焕发着青春和活力,魅力无穷。瓷都人以景瓷为媒介,弘扬中华绵延千年的瓷文化。

“大邑烧窑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中华瓷都欢迎您!

谢谢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篇十七:带你走进敦煌

于采柔

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客串本次《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XXX。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正是在读书与行路中,与所有的美好不期而遇。相信各位观众朋友们也一定去过无数的远方,遇到过无数的美好。而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西北、走进敦煌。

谈起“敦煌”这个熟悉的地名,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同我一样,想起了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呢?其实我们大敦煌的自然风光,不仅仅是千里沟壑万里黄沙,那里也还流传着“玉龙飞舞云缠绕,万仞冰川直耸天”的冬景诗句。“以黄土为怀,以风沙为吻,看天地在目色不及之处相拥。”我想,正如《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这便是对敦煌风光之美最好的描述了。

除去自然特征,相信观众朋友们也一定不会对敦煌的历史文化陌生。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亦是如今一带一路的战略高点。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描绘着华夏文明。推开敦煌的大门,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想,去敦煌繁华的夜市买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去鸣沙山下骑着骆驼感悟天地苍茫,去月牙泉前屏息凝神惊叹自然之奇?不瞒您说,我连做梦时都巴不得也学一回那诗仙李太白,梦游敦煌吟留别呢。

其实,我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敦煌的孩子。这片土地最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其风光之美、文化之美,更是其人之美。童年时,爷爷总爱坐在屋前的藤木椅子上,叮叮当当地摆弄着他的羌笛,微风过,便是一曲嘹亮悠扬的曲子伴随着铃铛的阵阵响声。就是在这,爷爷告诉我,敦煌虽没有江南那绵延悱恻的温柔,却似山,有着独特的豪情古朴。“你记住啊,做人就要像我们敦煌的土地一样沉稳成熟,真诚坚定。”爷爷慈祥的面容上刻着岁月雕噬的坚毅,家乡方言里尽透着暖意,是每个敦煌人都有的标志。这句话我记到了如今,我看着我们的敦煌一天天发展壮大,看着无数的敦煌人坚守初心踏实做事,更看到了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无数的人们为敦煌而坚守,为敦煌而付出。

敦煌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蕴含着敦煌人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更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与文化自信!在这里,我想邀请各位观众朋友们和我一起去走进敦煌,去感悟它的自然之美,去体味它的文化之美,更去探索它的人文之美。

本期的《中华地名》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篇十八:带你走近武汉

李泽熙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中华地名》节目的主持人。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近的城市正是我的故乡江城——武汉。

早在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此时的武汉便踏上了了她在历史长河的漫漫长路。而在数百年后的唐代,黄鹤楼早就不是一座瞭望塔,而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前去的一座名楼。崔颢在这里提笔写下了震古烁今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才子如李白也只能不由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名声远扬,成为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在黄鹤楼前的山下,是1910年辛亥革命中武昌首义的纪念馆。在这里打响了的革命第一枪,让民国登上历史的舞台,让共和成为了现实,更让我国数千年的帝王将相从此离我们渐行渐远,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

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长江滚滚的东逝水便可尽收眼底,而在这道自古以来的天堑上,横亘着的便是那条不禁让毛主席感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在没有大桥时,这条大江将我国划分为了南北两半,而武汉这个横跨两岸的渡口重镇也见证了历史中太多南方游子北上渴望一展宏图的壮志;见证了太多迁客骚人南下横跨大江不灭的乡思;见证太多百战将军无法渡江一统万里山河的无奈感叹;更见证了太多偏安一隅的南方王朝的多少楼台烟雨中。

跟随历史的步伐,说起今天的武汉就不得不提庚子年初的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了。武汉作为最早发现病毒的城市,也是感染情况最严重的城市,这座超大城市紧急封城,并在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上再次刷新中国速度的记录,仅仅用时10天,两座大型的医院便从平地起。这一次,来自全中国的无数医护人员齐聚武汉,一场与病毒的战役就此拉开帷幕,只不过,这次与起义不一样的是战士们不再手持钢枪,身穿军服,而是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而武器也理所应当的变成了一支支药剂。但是谁又敢说,这些医护人员与百年前的英雄有所不同呢?同样的以死相博,同样的生命危险,他们正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这就是武汉,既是我的故乡,又是历史的一座鲜活丰碑,更是一座从来都不缺少英雄的城市!

以上就是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收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