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觉醒读后感(精选2篇)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9.2K

篇一:AI觉醒读后感

AI觉醒读后感(精选2篇)作文

叶佳雯

一个新物种诞生了,它们被我们叫做AI。在《AI觉醒》一书中,它们有的通过了图灵测试,有的通过研读佛修成正果,有的精通格斗成为了量子武士,有的联合了全世界的人工智能反抗人类,还有的甚至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成为了造物主……

我们不知道它们管自己叫什么,也不知道这个物种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或许它们没有界限,又或许它们正计划着代替人类成为下一任统治世界的物种。

以现实为例。近年来,天才棋手柯洁可以说是战无不败,从四段直升九段,年仅十七岁就排名世界第一,被人们尊称为“神之一手”,但在一次与人工智能对决的过程中,却以3:0的比分惨败,当时他泣不成声,绝望地痛哭着……

可是现如今,这个团队又研究出了一款我们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人工智能,它运行了仅仅8个小时就以100:0的战绩碾压了击败这位天才棋手的人工智能,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成长,不断的进步。听到这里便让人心头一颤,人类真的不如人工智能了吗?

不!我们应该“不慕古,不留今”,既不因循守旧,也不满足于当下,而要做到“与时变,与俗化”,跟紧时代的步伐顺时势而为。从“和谐号”到航空飞机,从“神舟”飞船到“蛟龙号”潜水,从超级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我国哪一项成就又不是由无数兢兢业业、辛勤劳动的人民创造的呢?

人们担心这些问题的心理就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他们喜欢进步,但是却害怕变化,人类本质上是矛盾的。”因为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就是这种源于对状况未知的恐惧让人无能为力,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避开不需要的改变,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圈中成长,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原地踏步般毫无用处的自我安慰的举动。

而事实上这些并不会发生。最基本的原因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创造者,人和AI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情感,机器富有极高的智商及用处,但它们冷漠无情,脑子里不过是无数串的代码与数字,不会莫名更改程序或自我增添功能,更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人类就有自我意识和随机应变的条件与能力,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我们生活的需求。虽然人类会因一时的冲动而犯错,机器则不会,但机器缺少的正是这份个性。你们看到了天才棋手柯洁输掉比赛后的悲痛,但你们没有看到他在这之后重整旗鼓、意气风发的样貌,这便是人的成长。

综上所述,科技与传统其实并不冲突。只要人类正确的使用科技,不被网络所迷惑,就能做到真正的科技与传统共同相处。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描绘了美好的未来,科技与传统并存。

篇二:AI觉醒读后感

张佑宁

AI(人造人)这一概念最早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出现。虽然没有通常所说的金属的躯体,但它仍然是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有痛苦与良知的交杂。而随着技术的指数级发展,这样一个问题变得日益紧迫了起来:最终有一天AI会取代人类或是独立成全新的文明吗?无数的人都在争论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现在,我们不妨大胆假设我们自己也是AI,是一个先进的文明创造了我们,把我们安置在太阳系这个终端服务器。那么显然,我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接收、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能够使用传感器所输入的资料来推断世界的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制作工具);我们也拥有了一定的创造力,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上的直觉和想象;同时,我们也拥有必不可少的社交和感情。关键点在于,我们也拥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体,可以自我修正与进化。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确实与AI存在很多的相同点。那么从人类进化的结果来看,我们确实成为了独立的物种,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各个相互隔绝的大洲上的文明也呈现出相似的发展态势,即原始聚落——封建——民主,是人类整体的AI对自身作出的阶段性改良,而我们都在适应它的制度。这也是《农机革命》中提到的宇宙发展的统一趋向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AI也会像我们(假设我们是AI的情况下)一样进行独立,成为全新的物种吗?

答案是不确定的。

自从1950年出现了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七十年间我们的AI出现了模拟鼠脑、围棋机器人AlphaGo,智能程度一代强于一代,每一代的AI都是飞跃式的突破。我们甚至无法确定10年之后的AI是什么样的,只知道它们将远超越今天的智能。至于究竟智能到什么程度,还是有太多的因素使我们无法知晓。

AI(发展程度较高的)会拥有自身的意识,从我们希望的发展角度,它还会拥有多元智能(情感、道德、伦理、知识、推理……),确实可以完全成为人类,甚至于极大地取代人类。它们确实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物种,单独地存在于世界上。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认为,人类需要在机器人脑中植入“三大法则”来达到一种人机的平衡状态。鉴于阿西莫夫的三大法则,它们或许不会消灭人类(或是在“第零法则”下保护大部分人类),但人类确实极有可能无处可去,或是在AI完全接手管理之后过着乌托邦的生活。我们的科技不断向智能化、自主化、便捷化发展,即向高信息时代发展,信息将成为我们的核心。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我们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交通、离不开电子器具。相较于使用石器的北京猿人,我们没有将工具变得更加顺从于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在逐渐成为工具的附属品。也许就会出现阿西莫夫的《理性》中机器人将人类当作是过渡性工具的场景。

AI也是一样的。虽然AI已经渗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代替了部分原本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AI也只是我们的工具,它的一切属性都是为了便利我们的各个方面而设定的,都是为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不断地对AI进行改造、力求它们能够超越人类。或许最后AI能够对自己进行升级(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以一种不断加速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甚至创造出它们自己的“AI工智能”。我也觉得这就是宇宙发展的态势:文明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智能,由碳(硅、磷、硼)基生物转化为碳-铁基生物(即机器人),或许再转化纯能量的生物,又回到宇宙大爆炸的状态。这是一种美丽的循环啊。

回到这个问题上。说了这么多,这个问题还是很难给出定论的。但是就像科学的本质一样,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接触到真理,但是我们可以提出猜想、解决疑问,在它到来的时刻欣然接受。

换个角度,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本就与AI无关,而是只关乎于人类,我们自身。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和对待AI,以及如何对待我们自身。所谓AI,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对自己的本性与生命的意识的探索的产物,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所以它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同时,我们自身也就代表了AI的一部分,甚至是它会无法避免地沿着人类的历史发展,就像《与机器人同居》中的机器人人权革命,其实就是AI中人类历史的再现。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一个文明要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就是AI的本质,AI也不会超越我们而存在。AI传承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也永远不会消灭,而是以多维的状态存在而已。

再者,我们与AI并不只有对立关系,而也可能是走向交汇与融合,作为统一的意识体存在。

所以,无论是会出现《海伯利安》中人类与AI的对峙,还是《农机革命》中人类与AI相辅相成,或者AI永远都不会出现,这都是我们的宇宙。最后还是想到了刘慈欣的那句话:“时代总是越来越好的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