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推荐4篇)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2.92W

篇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推荐4篇)作文

当你沉下心,去读完这十二封信后,你必会有颇多感触。

我们此时正值青年,读这本书再适合不过。朱光潜先生写给广大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到了许多,譬如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座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有许多话题都涉及了,修身、哲学、处世、人生等等。

这十二封信看似很少,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矣。每封信都彰显了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那一句句富有极强哲理性的句子,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渺渺小,有可能我们一生都无法达到那个高度,无法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世间有评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思,既不惜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凡人,既比那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它反映了之前我的心理。以前,自己总是学着画画,却又在回想自己放弃的舞蹈,但后来,我也明白放弃就是放弃了,你不可能让时光到流。而如今,在看到朱光潜的先生的这句话后,我完全走了出来,去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其实,可能我无法做到两个全顾,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读第一封信时,我发觉自己是否真正地重视过读书?春案是没有。我从始至终,者陈重视读书。可读了第一封信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见识短浅的感受。也真正地意识到、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意思。虽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你可以在行万里路的同时,读万卷书。

十二封信如一碗圣水,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朱光潜先生没有严肃的口吻,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而是以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辈的口吻,引发我们的思考。更是亲切地称呼广大青年为“朋友”。这本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许多青年朋友前方的路。当今社会的弊端,学者不言学,工者不言工。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去读这书,身上肩着祖国未来的我们,要清醒了!

篇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

“泉眼无声惜细流”,静谧祥和的小池别有一番趣味;“黄河之水天上来”,声势浩大的黄河也有其汹涌澎湃;正如动和静,都是生命的基调。

朱光潜先生认为,所谓“愁”,大多都是闲出来的,故而又称“闲愁”,解决之道则在于要动起来。想想我自己的假期,似乎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在假期中,整天无所事事,却无法真正安心享受那令人羡慕的“悠闲”,觉得烦躁难耐,大概就是闲出来的。相反,当我需要完成一些事情,或是学习,又或是学习一项技能时,这种烦躁感很快就能消散,甚至很容易生出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来。所以感到愁闷了怎么办呢?找点事情做做。

当然,人生呢,不仅需要有动,同样需要有静,或许有人会问:“又是要让自己忙起来,又是要静下来,这不矛盾吗?”朱光潜先生对此这么解释:“静与闲也不同。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间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这就是忙中静趣。”诚然,我们应当学会静下心来,去领略生活中的趣味。

在暑假里的一次出游返程的动车上,窗外是匆匆掠过的行道树,隐约能看见雨点打碎了湖面,雾气几乎要将整座山都罩住,真有“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肃穆宁静,列车继续向前,几幢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撞进我的视线,融进了这缠绵而朦胧的雨景中,好似一幅江南水墨画,无意间又看见几只扑腾翅膀四处飞的鸟儿,倒使整幅画在不紧不慢和静中显示出了生命的活力。我终于意识到,静和动也是能够共存的,关键是我们得先丢开杂念,使心界空灵,再去细细领略。

生活的趣味其实处处皆是,比如偶尔倚在门边听一场惊蛰后的春雨;或能在旅途中停下车,静静观赏一场北疆的盛夏落日;也愿意用文字和相机去慢慢记录一束花的开放和一缕阳光的倾泻;抑或是在闲暇的夜间,沏一壶清茶,点一盏小灯,伴着窗外明月清风,拿上一本喜欢的书摊在膝上细细品读。我想这都是最好的忙中闲趣。

动静相宜,才能构成精彩的人生啊!

篇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

鲁迅先生曾言:“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无知无觉间,我也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青年。对此,我时感迷茫,不知身为青年的我该如何自处,未来又会面临什么。而朱光潜先生所著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谓让我受益良多,更是在黑夜中为无数青少年们点亮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

朱光潜用饱含温情的文字,从十二个方面讲述人生道理。书中不乏动人之处,令我印象颇深的是他所认为的“动与静”。他期望青年们富有蓬勃朝气,但人无法一生顺遂无忧。若不想因坎坷磨难而颓唐沮丧,唯有顺应自然,学会调节身心的动与静以解决个人烦恼。

闲愁,闲愁,闲而愁,动时愁或消。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倒不如顺从本心,让自己“轻视”烦恼,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与此同时,切勿忘了“感受”。人生真理,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当我们注重培养品味和静的修养时,便能领略到人生的趣味,也对求学处世等方面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动与静是需要相结合的。无人能道清烦恼从何而来,即使是生在丙戌年的我们,看似拥有更多的选择,也无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烦恼。但人生在世应该如朱光潜先生所言那般“尽兴”。动与静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浮世中略静,在闹市中觅静。不必大动,也无需过静。做一个有趣的人,感知自然,便是尽兴。

但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让人们步履匆匆,我们顾不上欣赏小巷中无人问津的鲜花,也无法感叹墙角里顽强生长的野草。一刻不停地奔波是为了让自己抢先抵达终点,一如茫然漂泊的孤岛般的心灵,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想要尽兴似乎成了一大难题。可我们只需要放慢脚步,安抚躁动的内心,便能让自己得到慰藉。在前行的时候,眺望远处,一步一个脚印将脚下的泥土踩实,其实就已经向终点更近了一步。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可谈可笑,可跑可跳;汲取新知,升华心智。更要动静结合,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

篇四: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00字七年级

我对动静的理解就是,小草驻扎在土地上,是“静”的;微风缓缓吹过,小草随风摆动,这便是“动”。真的就如此吗?读完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是啊,人生本来就是不是非此即彼的啊。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动”是生机、是朝气,“静”是感受。这样的说法看似很简单,其实蕴含玄机,仔细去思考,我能在我的生活总寻到痕迹。你看,在我的生活中,我喜欢看书,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每当我坐下时,我的内心似乎多出一个空间,让我可以维持一颗清净的心来认真对待。每当我翻开书时,我那一颗清净的心似乎也被填满。看书使我的心慢慢地静下来,使我的心变得越来越充实、有力量。

但单单一个“静”是生活的全部吗?不,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动”起来。我在家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快!把衣服晾一下。”“不要总在家里,去外面散散步、打打羽毛球”……显而易见,这是父母对我们说的话,他们希望我们在家能多干活,多运动,希望我们年轻人要富有朝气。确实,这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待在家里,不出门,一部手机就可以干所有的事。这样的“静”是真的静吗?也绝对不是。我们要增加走出去的时间,跳起来的机会,跨出去的行动,这就是活力、是朝气、是生机。

动和静看似是相互对立的,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味的“静”会使我们的内心容易产生烦闷,而“动”恰好是褪去我们内心的愁的一个好方式。“动”会使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但一味的“动”会觉得有一丝喧闹,此刻,“静”就是我们内心里的一丝恬静。

阅读让人丰厚,从书中得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不再是单线思维了,“动”“静”也不再是简单的小草和微风,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动和静其实就是对方的润滑剂,让二者互相调和、互相制约,成就精彩人生,成就动静人生!你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换,动和静相互结合,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