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作文

来源:瑞思作文网 2.64W

在《米拉的猜想》中,在十八岁这年米拉的父亲因为金融案件负丑闻,哥哥也放弃了学业,生活的雷开始倾泄在米拉的身上,一时间,米拉过去的生活快速翻篇,成为莫须有的“罪人之女”,米拉只好乔装化名,进入一所大学,开始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轨。在此期间,她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渐渐地让自己步入了一个新世界,她也学会以新的视角看待周遭的世界,同时,我逐渐学会以这种态势观察世界。

《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作文

《米拉的猜想》曾被誉为社会学版的《苏菲的世界》,还记得读《苏菲的世界》时已是三两年前,当时读时便被它那离奇曲折但又逻辑通畅,趣味性和科普性并具,通过连贯的故事串联起哲学思想,让当时对哲学一知半解的我,走进了哲学的大门。这本《米拉的猜想》亦是如此,它通过米拉在大学的学习,和同学的聊天,和亲戚的争辩,为我展开一张有关社会学的宏图,从个体论到功利主义与道德个人主义的争端,从心智与社会到符号互动论,再到有序的错觉和虚假的事实最终在社会规律上深入浅出,内容繁多却不琐杂,但相比《苏菲的世界》,它相对缩减了故事情节的占比,这使得在不同社会知识模块之间的转变有所生硬,也正因为如此,《米拉的猜想》专业性和科普性也会更强,对于某些猜想或理论,可能需要反复咀嚼,与《苏菲的世界》的另一点不同的是它的章节性更强连贯性较弱,并且于每章末尾处附有简笔插图和本章小结,利于我们梳理脉络。两者相同的地方则在于都采用对话式的方法来阐述观点和引发思考,这种形式向上一直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我认为这种形式好处在于它利用对话语境中的反驳,质疑,补充,与读者的心理活动能形成同频,便于读者理解。在这样的书籍中,我走进了社会学的大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这句话是我读本书第三章关于社会构建主义心理学时的感想,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章,因为这里涉及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集。在这一章中,米拉在画展参观中遇到了同所大学心理专业的研究生阿伦,并进行了不同专业对情绪和心理的激烈讨论,心理学使用内省法类比和研究自己的思想情感来探究人类的心理,情绪,而米拉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情绪、心理等现象不是来源于人内部,而是人与人,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是社会构建的结果,而这又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必需品。比如劳动分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产生了信任的情感和互帮互助的心理,从而提高了劳动分工的效率。社会学作为一门解释人在社会中的行动,描过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学科,始终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其讨论问题的核心绝不会脱离人与人。因此这本书在某种角度上,也是我们重新看待生活的教学书,通过阅读这类书,我开始运用社会学进行对自己的内省,和对他人的审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社会学,在学习社会学中,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