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鲁迅小说《故乡》的地域特色作文800字

来源:瑞思作文网 1.48W

风俗与写作

品析鲁迅小说《故乡》的地域特色作文800字

王开岭在《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中说道:“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故乡不是一个地址,而是一个地点,是每个人独特的精神标识,亦是灵魂中长明的灯塔。每个故乡皆是唯一的、各具风韵的,写好故乡,便要抓住故乡的胎记,浓墨重彩地写。

起初,我并不懂得此等道理。

我的故乡是盱眙,一个美丽的小城。它青山绵延,碧水萦绕,沃野千里,谷穗飘香,有城市之满目繁华,亦有乡野之隐逸清闲,每至六月十二,便是“东风夜放花千树”,大街小巷,锣鼓喧鸣,鱼龙四起,虾香氤氲。我时常提起笔,描绘下我心中的故乡,借以抒怀,我看到如琬琰相砌的词藻,将盱眙写得甚为华美,不禁喜悦满格,便将其展示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们看后,先是连声称赞,后发问道:”你写的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呀?”顿时,我错愕了,”我写的是盱眙啊,这不明显吗?”同字尴尬一笑,默默离去。自此,我开始思考:如果我写的不是盱眙,那应是哪里呢?怎样写故乡,才能使人们真正认识故乡呢?

直到遇见鲁迅先生所作的《故乡》一文,方才悟得其中道理。

鲁迅在写少年闰土时,写道:“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句中,闰土所戴的是毡帽,而非棉帽、鸭舌帽之类;颈上套了一个银项圈,而非金项链、首饰之类,由是,我可以清晰地了解鲁迅所写“故乡”人物的特色穿搭,从而了解“故乡”的地方风俗文化。他还写家乡的建筑是白墙黛瓦、景色是山环水绕、交通工具是船只等,只数笔,便营造出一个烟朦胧的江南小城景象,再结合以“毡帽”等特色穿着,让人一眼便明晰:鲁迅所写的地方是绍兴。

由此可以看出:技不在广,而在于深;艺不在多,而在于精。写好一个地方,重要的不是词藻的堆砌,亦或是细腻的景色描写,而是写出地方的特色,使人知道、了解、认同所写之地。每个故乡都独具一格,绍兴有毡帽,盱眙有龙虾,我们要写下的,不是山水之秀丽,而是风土与人情,写自己的故乡,而不是写所有人的故乡。唯其如此,才能发现故乡独特之美;唯其如此,故乡才能在历史中长青,而不被发展所化为傀儡;也唯其如此,故乡的胎记才能烙印于脑海中,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为何出发。所以,把握住风俗,便能将故乡写“活”。

悟彻后,我翻开书本,寻觅盱眙之痕。书中记载,盱眙文化博大精深,有黄梅戏、旱船、龙虾节、明祖陵、八仙台、都梁阁……各显其妙,异彩纷呈,如天边璀璨的星子,熠熠生辉,此刻方才知晓,自己之前只是坐井观天,看得表象之美,而无以洞悉其内韵之深厚,我拿出积累本,记录下这独放异彩的风俗,又应用至写作中,终是写出了自己的家乡来。

忽而想起梁衡所著的《何处是乡愁》亦是如此。全篇未及一句关于“乡愁”的抒情而恸哭,他只是将儿时于故乡的琐事、与乡间的一些风俗娓娓道来,可却有一股乡愁的清苦味飘出。此时方知,我们怀念的不是故乡本身,怀念的是乡气、乡音、乡俗、乡人。漂泊之人,四海之大,心中只惦记着的是故乡,是他魂牵梦绕的那隅老屋,那条泥巴路。几十载的光阴,足以使青丝换了白发,可换不了故园之情。纵然归来已物是人非,故乡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

故乡的,便是世界的;真挚的,便是动情的。风俗与写作,两者美美与共,风俗为写作渲染特有的色彩,写作为风俗记录旧时的音讯。当我们携着一颗真心,去抒下故乡的一颦一笑时,故乡,便也在我们的灵魂里生根发芽……

热门标签